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18:44:06 来源:网友投稿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毛坡村的第一次产业发展大会“你们各去发财!”这是毛坡村第一书记石磊在第一次村产业发展大会上听得最多的一句话,2017年9月份,他被调整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10篇,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1

毛坡村的第一次产业发展大会

“你们各去发财!”这是毛坡村第一书记石磊在第一次村产业发展大会上听得最多的一句话,2017年9月份,他被调整到重庆市秀山县官庄街道毛坡村担任第一书记。初到毛坡村,落后的基础设施,众多的贫困户着实吓了他一跳,全村没有一条硬化公路,路上到处坑坑洼洼,可以说是下雨走路一身泥、天晴走路一身灰,一个村被梅江河分成两部分,河对面春光、余粮等五个村民小组出行全靠一座人行吊桥和渡船,106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秀山县贫困户最多的几个村之一。

走村入户了解现状,抓住重点迎难而上

毛坡村的这些困难并没有把他吓倒,到任之后他马上与毛坡村村支两委干部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一边走访贫困户一边了解毛坡村各方面的情况,通过走访,他发现当时毛坡村完全是一个产业空壳村,上千亩的土地荒芜,有能力和年轻一点的都出去打工或上班去了,留守在家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了解这些情况后他把改善毛坡村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用好用活每年的产业帮扶资金定为了工作重点,并且与村支两委一起制定了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有了工作重点就有了工作方向。

信心满满召开会议,宣传方案四处碰壁

他召集村干部还有党员和群众代表和部分建卡贫困户代表召开了毛坡村第一次产业发展大会,看着满屋子的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和建卡贫困户代表,他信心满满地给他们宣传了县扶贫办关于重点村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的文件和毛坡村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他本以为会得到参会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和建卡贫困户代表积极响应和支持,这毕竟是事关毛坡村的一件大好事,但是没想到“万事开头难”这个词还是应验到了他的身上,读完文件后马上就有人说:“以前那么多的扶贫资金都让那些老板套去了,栽些树在土里,补助得了就跑了,老百姓想种地又种不成。这些钱怎么可能落到老百姓头上,我们不得相信你们的,发展产业就是想套国家的钱的,你们各去发财,我们不参与!”一屋人听完这个话就炸开了锅,有说石书记是县上派来的,不得乱说乱搞的;有说干部都一样,各人想找钱的;有说哎呀,管他那么多哦,等他们各去发财的……

解读政策推心置腹,引导群众共同致富

听着这些议论,石磊心里明白,这个时候他不能乱,要把参会人员的思想往正确的方向引导:“现在国家对党员、干部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习总书记上台以来发动了一次次的反腐行动,不光打了大老虎还拍了小苍蝇,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巨大的转变,不会像以前那样不作为和乱作为了,更不敢在扶贫资金上打主意,我是县人大机关派驻到毛坡村的第一书记,代表的是县委、县政府和县人大机关,这个产业扶贫资金政策全县只有24个深度贫困村有,全官庄也只有毛坡村一个村有,这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毛坡村的重视,同样也反映出了毛坡村的贫穷和落后,难道大家就想毛坡村这么一直贫穷落后下去吗?我是不愿意的,我一定会和大家一起用好用活这笔产业扶贫资金,把毛坡村的产业搞上去,把一千多亩荒芜的土地变成毛坡村群众的钱袋子,让毛坡村摆脱贫穷和落后,而且县上对产业扶贫资金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不会让人贪污一分钱的,请大家放心!”听到这里,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就是他到毛坡村的第一次产业发展大会。

三年来,通过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在官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和毛坡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成员的努力工作下,毛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基础设施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通组公路全面硬化,在梅江河上建起了一座可以通车的永久性大桥和一座人行桥,彻底解决了毛坡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二是产业方面得到极大的发展,毛坡村以村集体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已完成1500亩银杏和油茶套种基地的建设,发展中蜂养殖170群,建设大棚蔬菜种植基地40亩,露天蔬菜种植基地200亩,并在2019年实现了分红,真正把一千多亩的荒芜土地变成了毛坡村群众的钱袋子,让毛坡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巨大成果。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2

当初在报考“三支一扶”岗位的时候,朋友问我:“人家都往外城里去,你怎么还往山里跑,放弃大城市机场的工作,跑回家去参加扶贫工作”。记得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要响应国家的号召,趁还年轻到基层艰苦的地方去”。就这样我带着些许憧憬和不安,踏上了扶贫的工作岗位。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脱贫攻坚路上种下实践之花。刚去报道第一天就得知自己所挂的是镇里的贫困村,路程最远,有“九曲十八弯”之称。作为本镇人,知晓方言,又有部队经验,以为扶贫工作很简单,然而刚下村,工作便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下村入户、走访调查、加班工作已是常态,因此脑海里也曾闪过退缩的念头。但是只有真真正正去贫困户家中走访,才能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需,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刚开始通过“一户一策”来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后来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才知道那些贫困户真正的致贫原因,才知道如何因户施策,做好扶贫工作、讲好扶贫政策、做好思想动员,才知道如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才知道“纸上谈兵”不去实地去走访是无法了解真实情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去亲自实践。永远不清楚贫困户的真实情况。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在脱贫攻坚路上种下希望之花。扶贫重在“扶”,“扶”是手段,“富”是目的,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积极开导贫困户,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想办法发展产业,帮助他们致富增收,给他们带来脱贫的希望。脱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造血”的重要方式是输送“造血干细胞”,直接精准对接贫困户,为其提供资金、技术等,扶持其发展产业。村里引进风力发电不仅给大家增加了收入还成为打卡的好地方;村里成立合作社,开展激励性扶贫,指导贫困户种植仙草、灵芝等农作物,并为贫困户发放鸡苗、鸭苗,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通过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解决资金问题,购买农作物保险,确保农作物的收成。这种“强身健体”式的造血,可直接为入股贫困户提供分红、为就业贫困户提供收入,村里还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真正激发贫困户向贫困命运挑战的精神动力,才能避免贫困群众脱贫后返贫,从根本上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在脱贫攻坚路上种下奋斗之花。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之年。我们要攻坚而进,克难前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步一个脚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位,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极其的细心、大的耐心、极强的责任心做好脱贫工作,践行我们党“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掉队”的庄严承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扶贫工作人员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如期打赢,还要做到真正的让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3

脱贫攻坚换新颜 不破“穷根”终不还

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研究和部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脱他几层皮”的担当和“干成一番事”的拼搏精神,确保坚决打赢“最后一公里”的脱贫攻坚战。

幸福生活靠奋斗,以“示范带动”树信心。示范的标杆不仅要立在群众眼里,更要深深扎根在贫困群众心中,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他们自我脱贫的意愿和主动性。要以脱贫致富典范为引导,大力宣传,让贫困群众看到致富的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与其“牵”着贫困群众走,还不如以成功例子为激励,激发他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他们看到脱贫致富是有法可依、有路可走、大有希望。不断利用群众大会、坝坝会等方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典型,利用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平台让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语言和事例讲好脱贫故事,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在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或少得的氛围中,灵活运用帮扶方式,建立健全收益与劳动挂钩机制,让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贫困群众能够获得更多实惠,以此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根本性思想转变。

坚定理想破藩篱,以“行胜于言”凝共识。要设身处地站稳贫困群众的立场,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帮扶举措。在以前的一些的扶贫工作中,部分帮扶单位和个人把扶贫工作简单理解为“给钱给物”似的“大包大揽”,可能会产生一时的成效,但细细思量,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如此“扶贫举措”,犹如“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岂能实现贫困群众的真脱贫、脱真贫,还易助长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因此,要转变过去陈旧的扶贫方式,建立可持续的扶贫长效机制,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要深入调查研究导致贫困产生的原因,因地制宜来“量身定制”帮扶措施,通过入户走访,对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家庭情况、自身意愿和特长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切不能南辕北辙,造成帮扶帮扶“越帮越负”的误区,制定的各项措施更要符合政策要求,不搞大而化之、拍脑袋决策。

真抓实干见成效,以“授人以渔”谋发展。唯有产业发展,方可实现长久脱贫,真正迈上致富道路。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导贫困群众有组织地参与脱贫发展。在产业发展中,以扶贫企业、专业农民合作社为龙头,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推广机构进入服务链条,对有技术需求的贫困户,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提高贫困群众的技术增收能力。鼓励贫困群众以土地等集体资源入股等方式,通过参与产业发展获取收益,紧扣“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实际要求,进行产业植入和技术帮带。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中,积极给予一定公益性工作岗位,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我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无论是“树信心”“凝共识”还是“谋发展”,都是为了打通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强力支撑下,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决态度,为贫困群众的小康之路“保驾护航”,让贫困群众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最终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奋斗目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4

脱贫攻坚越是到了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越要继续打好“党建+”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用好“党建+帮扶”的资源。基层干部往往都有这种体会,“党建工作做得好,其他工作往往也比较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做好帮扶工作要更加注重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帮扶资源,以党建促扶贫,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各级党政机关在党建工作和党建队伍建设上实力雄厚,要发挥好政治机关优势,切实担负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把干部下沉与党建资源下沉结合起来,指导帮扶村党组织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各级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组织要切实扛起抓党建促脱贫的主体责任,把党建工作融入日常帮扶工作,让党的好政策落实到一件件具体的帮扶措施上、走进帮扶群众的心里,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

发挥“党建+发展”的优势。发展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有效手段。要树立党建引领发展的理念,把党建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各帮扶单位要加强与帮扶村党组织的党建共建,利用本单位人力、智力、财力以及单位业务延伸等特色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融合类帮扶活动、项目。各级基层党组织及组织部门要为帮扶单位与农村党组织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为党建引领农村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党支部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农村党组织要严肃认真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凝聚党员群众共商发展之道、共谋发展之策、共推发展项目落实,使农村发展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和农村的实际。

筑牢“党建+攻坚”的堡垒。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突出抓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各级党组织对本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负有全面领导责任,要落实好“五级书记抓脱贫”的政治责任,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继续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坚持尽锐出战、攻坚克难,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各帮扶单位要加强对农村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传帮带”,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农村党支部就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前线战斗堡垒。要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不断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得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5

道阻且长,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要想秉持初心、保持前进,还需守住“三心”和“二意”。

守住持之以恒的“求知之心”。基层工作涉及范围广、牵涉内容多、负担任务重,在日复一日的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和伏案工作、加班熬夜中,基层干部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消耗殆尽,因“工”废学、“本领恐慌”问题层出不穷。但在实际工作中,在与群众打交道的实践中,光凭一腔热情和耐心细心是不够的。为群众宣讲政策、普及法规、办理事务,每一项都是对基层干部知识储备的全面考验。为此,基层干部需及时克服工学矛盾、摒弃懒惰思维,持续加强对大政方针、政策法规、重要讲话、业务知识的学习领悟,先学一步、学深一层,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提高理论水平、强化综合素质、提升履职能力,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来。

守住勇往直前的“进取之心”。基层干部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最小单位”,是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基层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岗位任务却是繁琐、忙碌甚至枯燥的。如何处理好“伟大”和“平凡”的关系,在“枯燥”中寻得“乐趣”,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是基层干部需要思虑的重要课题。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宏伟目标需要以实践为支撑,苦干实干不能停留于口头和书面,基层干部需奋而起之、勇挑重任,不畏困难艰险,保持斗争精神,在基层一线做“冲锋者”和“实干家”。与此同时,基层干部也需时常问问自己:干事创业的热情是不是少了、自我要求的标准是不是降了、奋勇拼搏的劲头是不是弱了,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温水里的青蛙”,在自问自省中纠正偏差、砥砺奋进。

守住与时俱进的“创新之心”。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创新中谋发展,对基层干部提出许多新任务、新要求。与其挑灯苦熬不如稳中求变,基层干部需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及时总结经验规律、复盘问题不足,“迭代”更新工作思路、创新谋划工作举措,求真务实、高质高效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地。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需提高对互联网大数据和新媒体的运用,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同时,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加强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互联互动,在更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同时,拓宽工作视野、延伸服务触角、拉近干群关系。基层干部对各项工作的创新,要力求小切口、大口径、多角度,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便于开展为前提、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切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守住为民服务的“全心全意”。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更是衡量基层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面向群众的“窗口”,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认识的来源,除了新闻媒体,还有群众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党政机关、便民大厅、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一定程度决定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识。基层干部能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乎党的根本宗旨能否落实落地。因此,基层干部需进一步站稳立场、坚定信念,在实际工作中以不夹带个人利益、不掺杂个人情绪的为民情怀,站在群众立场、考虑群众诉求的为民意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守住初心不变的“真心实意”。党的初心,便是基层干部的初心。基层干部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一线力量,应充分利用岗位优势,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调研员、分析员、战斗员,对辖区群众的困难、诉求做到心中有数,对推进工作的阻力、矛盾一一攻坚克难,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中提升群众幸福感。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要守住初心不动摇,基层干部需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用手中的“小账本”,算群众幸福生活的“大账”。在实践工作中,始终心怀群众、拼搏奋斗,用坚定不移的态度、不减不降的标准、一往无前的姿态,做群众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守护者、奋斗者。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6

2021年2月25日,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意味着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是千年未有的无限极成就,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值得华夏子女为止无限极喝彩。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国取得的脱贫成就,离不开奋斗在脱贫一线的百姓。真实的一线生活离我们无限极遥远,但我们却可以在影视《山海情》中无限极感受到奋斗者的艰苦奋斗和砥砺前行。

《山海情》演绎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从宁夏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搬迁到玉泉营地区的移民们,从无到有地建设着他们的新家园的故事。村干部马得福无限极操心着通电、灌溉用水等桩桩件件的问题,他无限极努力,却不自信未来什么时候来,直到国家新的扶贫政策出台,福建对宁夏的扶贫事业进行对口援助,并建立了合作样板闽宁村,这片土地才开始萌发出希望。

陈金山、凌一农等一批优秀的福建干部、技术人员为闽宁镇洒下奋斗的汗水,帮助得福找到了未来的方向,白麦苗、马得宝、李水花等村里的年轻人也通过劳务输入、发展庭院经济等无限极收获了自信。

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寻根与断根等问题不断突显,对于马喊水、白校长、李大有这些上一辈的人们而言,挑战和转变也在无限极发生着。从西海固走出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他们没有断根,而是把根扎在了这片更肥沃的地方,无限极互相扶持着走上了康庄大道。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斗争的历史。我们现有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前人的无限极辛勤付出,让我们怀感恩之心,苦干实干,让艰苦奋斗精神在华夏大地蔚然成风。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7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3月底,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利用4,5,6三个月时间,奋力冲刺,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坚决夺取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

凝聚思想共识,树立必胜信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升脱贫攻坚履职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化任务为责任、化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要充分利用院坝会、大走访、宣讲培训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传递真情、理顺民心,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定脱贫摘帽信心。

坚持尽锐出战,确保打法精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在冲刺的关键阶段,必须调精兵遣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投入歼灭战,让一批好干部、好党员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兵法讲究“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面对最后难啃的“硬骨头”,更要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学等问题支出骤增的农户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源头上抑制新的贫困的产生。

强化责任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受疫情影响,有些扶贫项目开工推迟、有些地区种养殖产品滞销、有些贫困群众务工收入减少。.。面对重重困难,更需要党员干部扛起责任,勇于担当,敢于向身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亮剑”,积极脱贫攻坚战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抢时间、补损失,如期交上一份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答卷。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8

党员干部“春耕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播种才会有收获,付出才会有好结果。春暖花开日,正是奋斗时,岁末年初是谋划年度工作的“窗口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全面展开全年各项工作,以实干为犁,用汗水浇灌,像老黄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力争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

勤“培土”。部分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存在“不督查不动弹”的问题,认为年初距离年终考核时间还长,散漫、拖延、懈怠的情绪滋生。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始终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将责任担当主动扛起来,把各项工作往前赶。行动上的怠惰源于思想上的松懈,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培养学习的自觉性,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要积极学习党史、参与党史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奋斗精神贯穿始终,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愿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党员干部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常“施肥”。人民群众是开展工作的源头活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再好的工作设想都是镜花水月。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老师,基层一线是党员干部拼搏奋斗的主战场。工作没有方向,问需于民,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破题思路匮乏,问计于民,从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汇聚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工作推进遭遇梗阻,问效于民,前期工作中哪些举措取得了实效,得到群众认可,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群众不满意,在群众的“好差评”中优化思路、明确方向。

勇“拓荒”。我们有部分干部安于现状,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爱学习、拒绝创新,拒绝走出工作“舒适区”,存在甘居“中游”的思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发扬新时代的“三牛精神”,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投身于工作,坚持迎难而上,专挑“硬骨头”啃。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党员干部要勇担重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发扬“闯”“创”“干”的精神,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之中的新起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当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接过历史接力棒,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光发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9

全县帮扶干部培训会后,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帮扶责任人,包靠5户贫困户。工作已然四年有余,但对扶贫工作感到很陌生,接到任务后的我忐忑不已,不会种粮,不会养羊,没有人脉,没什么资源,究竟如何让他们脱贫,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脑海。

深入农户摸实情。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当我第一次敲开贫困户的大门,踌躇满志的时候,现实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5户贫困户存在着单身、独居、75周岁以上、长期慢性病史、无劳动能力、耳聋、残疾等问题,瞬间感觉天塌了。经过面对面交流和村支书的介绍得知,他们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低保、养老保险和各种补贴,这些情况我都认真做了笔记,当天走访完后,我把每户情况都整理成册,烂记于心。曾经我对医疗政策、养老政策、残疾政策等什么都不清楚,现在什么标准享受什么政策信手拈来。做群众工作第一次,扶贫路上要学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学会了就去执行,实践出真知,百姓的知识都是从生活点滴中总结而来的,唯有从群众中来,方能到群众中去。

因户施策支真招。漫漫扶贫路,困难常相伴。每个贫困户都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抑郁症八年的国平无残疾证,不是不符合办理条件,是本人不愿办理;借住在表弟家的清福,35岁的时候在外漂泊丢失了户口本,64岁了回到家重新办理了户口登记,从年轻就没干过活,也不想干活;从小智障的跟起随着妹妹一块生活,严重影响妹妹家的正常生活;失去独子的明全,两口子心理上受到了极大创伤……怎么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成了首要任务。电话咨询残联办证需要的材料,到专科医院去写病历、开证明,最后办成了残疾证享受到了残疾补贴;协调村里帮助联系敬老院,把跟起送到幸福院去,因特殊原因并未办成,但是单独修建了两间新房;时不时地打电话联系明全,询问最近的身体及家中的事情,让他体会到有人关心。大事难事琐碎事,群众身边无小事。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把琐事做好,把小事情做精,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才能赢得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

拉近距离增感情。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每月入户是常态,电话联络成习惯。国平有抑郁症需要买药,因为药物的特殊性,限量购买,所以我每周都会给他媳妇打电话问吃的药还有没有,自从帮扶他们家,每次买药都是我和她一块去买,都快成了习惯。他儿子和我差不多大,每次我叫她一声大姨,她就会笑得很开心。每月我至少入户一次,每户都待一个多小时,询问最近的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拉拉家常,联络下感情,他们都说我去了,好比去了一个亲戚。帮扶责任人的职责就是协调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出点子、找路子,帮助贫困户脱贫,所以我就是党和国家派去帮他们脱贫的“亲人”。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篇10

读懂“脱贫总结表彰”的时代意义

日前,为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的个人和集体,党中央决定,开展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评选颁授。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将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如今,中国如期完成了脱贫任务,足以在人类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根据“十四五”规划,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与开局之年,读懂“脱贫总结表彰”人选的时代意义,为接续乡村振兴总结经验,继续书写好勤劳致富的新篇章。

永葆共产党人先锋本色。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是一蹴而就,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是不少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其中“三区三洲”更被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不难发现,所有获奖提名者均是共产党人,正是党员的使命职责,让他们不惧风雨,克服万千险阻,取得了伟大脱贫成就,甚至是付出生命,截止2020年底,包含此次获奖提名的黄文秀、姜仕坤,已有1800余人牺牲在脱贫一线。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员先锋本色始终代代传承,他们是关键时刻的“顶梁柱”,是解决问题的“定海针”,是人民群众的“保护伞”,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学习领悟党史内涵,并以获奖提名者为工作榜样,在乡村振兴中永葆党员先锋本色。

擦亮共产党人实干成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的核心是将脱贫致富的技术传递到群众手中。重庆下庄村获奖提名者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探索培育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获奖提名者李玉是院士、教授,也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实干是共产党人的成色,他们为贫困地区送去了教育、产业、基础等“造血技术”,让群众可以不过分依赖外力,在家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乘势而上,既加快推动扶贫产业由大变强,打造产品的“金子招牌”,用产业实现劳动力回流,助力乡村发展,又要亲力亲为做好教育文化、移风易俗等领域建设,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

凝聚共产党人民心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所有获奖提名者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脱贫成就,正是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生活作为出发点,积极为贫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用开凿水井、创办学校、架设桥梁、兴办产业种种举措赢得了广大贫困群众的信赖与支持,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脱贫奇迹。党员干部要发挥做群众工作的优势,时刻心系群众的安危冷暖,以“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法宝,不断检验自身工作的正确性,从而搭建起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用实打实的行动激发群众改变落后现状、追逐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解决好群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成就感,让群众愿同党员一道闯难关、共奋进。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脱贫榜样的力量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可循,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人物,定能为乡村振兴再创灿烂辉煌。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800字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脱贫攻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可复制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021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个人 脱贫攻坚心得2021 脱贫攻坚心得和感悟800字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