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系统评价

时间:2023-09-19 16:40:12 来源:网友投稿

王雪冰,刘 宇,路瑛丽

(1.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为遏制青少年体质逐年下滑的状况,我国启动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计划,同时颁布了相关文件[1-2]。但由于肥胖等仍未改善,青少年体质仍不容乐观[3]。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体力活动的减少被认为是引起肥胖等慢性疾病并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高危因素。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71%的9~18岁儿童青少年每天体育锻炼少于1h,美国至少2/3的青少年不符合联邦体育活动指导方针要求,加拿大有91%的青少年未达到每天1h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指南要求[4-5]。因此,如何让青少年“动”起来对于增强其体质至关重要。鉴于此,各国颁布了一系列促进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指导文件和指南[6-8]。

一直以来,研究者们也试图通过构建或利用理论模型来分析影响个体体力活动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9-10]。其中,社会生态模型由于注重对个人行为多系统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促进领域[11-16]。同时,有关社会生态模型应用于青少年体力活动领域的研究也开始出现[17]。

社会生态模型将影响个人行为的因素分为微观、中间、外围、宏观四大系统,微观系统是距离个体最近的系统,中间系统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微观系统相互作用构成,外围系统是一个较大的能通过多渠道影响个人和环境的系统,而宏观系统则是包括前3个系统在内的最远端的系统[11]。将社会生态模型理论对应于青少年的体力活动促进系统,微观系统是青少年学习生活主要的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即个人、学校、家庭、社区和同伴支持等;
中间系统是指家庭支持和学校场地设施、社区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系统;
外围系统如父母的工作环境会影响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
宏观系统是指关于体力活动社会环境政策等[18-19]。

在过去数十年,社会生态模型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基于社会生态模型体力活动干预领域,这为研究社会生态模型不同层面、不同系统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提供了条件,但模型应用程度和干预效果存在差异,所以有必要对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进行评述[20-23]。已有研究多局限于对社会生态模型各组织系统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中的作用进行非定量评述,缺乏对纳入文献干预效果、模型应用程度的定量评价[6,24-25]。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效果以及模型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综合评价,从而为社会生态模型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1 检索策略

计 算 机 检 索 Web of science(1996-)、Pubmed(1966-)、EBSCOhost(1886-)、Elsevier ScienceDirect(1995-)、Wiley online library(1997-)、CNKI(1915-)、万方(1900-)和VIP(1989-)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6月30日,检索时使用以下与主题相关的检索词:中文检索词为社会生态模型、社会生态、生态理论、生态框架、身体活动、体力活动、体育锻炼、身体锻炼、体育运动、体育行为、锻炼行为、体育活动、健康行为,英文检索词包括social ecological model、social ecological framework、ecological system theory、physical activity以 及 physical exercise。检索时使用以上主题词进行检索并采用布尔运算符“和”“或”“AND”“OR”进行连接。以英文检索词为例:#1((social ecological model) OR (social ecological framework)) OR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2(physical activity) OR (physical exercise);
#3(((social ecological model) OR (social ecological framework)) OR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AND ((physical activity) OR (physical exercise)))。语言为英文和中文。本研究以PRISMA声明为指导进行系统评价[26]。

1.2 文献纳入标准

(1)包含检索词并在检索文献时段的研究;
(2)年龄为5~19岁的儿童青少年;
(3)以体力活动为研究主题或体力活动相关指标(体力活动持续时间、体力活动量、体力活动心理指标等)为结局指标;
(4)研究设计仅以社会生态模型作为研究框架或理论基础的干预性研究。

1.3 文献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会议、报刊、评论、综述、信件、学位论文以及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
(2)研究对象为病人或体力活动受限人员。

1.4 数据提取

根据以下字段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信息提取:研究对象、样本量、研究设计、干预方法、实验周期、主要指标、测量方法、干预效果、性别差异、模型应用。随后将上述信息通过Excel进行信息整理和列表。

针对社会生态模型在体力活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前人研究[27],将其分为四个层次:(1)以社会生态模型为研究框架;
(2)以社会生态模型为框架且进行应用;
(3)对模型各系统因素进行验证;
(4)对现有理论模型进行重构和创新。依据上述标准,本文将对纳入文献中社会生态模型应用情况进行评价。

1.5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根据文献[28-30],本文主要从是否采用随机化方法、是否设置对照组、干预前后测量、样本流失率≤30%、基线相等、数据丢失、效能检验、测量有效性、随访九方面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每方面评价内容“明显体现或详细描述”计分为“1”,“没有描述或不确定”计为“0”,评价完成后将每项研究的各方面计分之和作为方法学质量评价分数。

2.1 文献筛选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各数据库所得文献如图1所示。

2.2 纳入研究特征

如表1所示:本研究共纳入15项干预研究。其中,Coppinger(2016)[21]、Merrotsy(2019)[22]和 O’Leary(2019)[23]三篇文献属于 1 项研究,Gilliland(2015)[34]和 Smith(2020)[35]、Lien(2010)[41]和 Bergh(2012)[42]、Pardo(2014)[43]和(2019)[44]三组文献属于 3 项干预研究;
其余11篇文献属于11项研究。研究发表时间为2005年至2020年,其中2005—2010年3项研究,2011—2020年12项研究;
研究地点主要位于中国(n=3)、美国(n=3)、澳大利亚(n=2),其他研究分别位于英国、土耳其、爱尔兰等国家;
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5~15岁,除一项以女生为研究对象外,其他研究均包括男生和女生;
样本量在100人以下的有3项研究,100~400人的有3项研究,600人以上的有9项研究;
4项研究采用RCT实验设计、6项研究属于准实验设计,其他为自身对照、对照实验等。

表1 纳入研究概况

续表1

续表1

干预方法方面,主要由基于学校的干预(n=6)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多系统干预的研究(n=9),其中针对学生校外时间体力活动干预的研究均属于多系统干预设计(n=3)。干预时间为7周~25个月,9项研究干预时间为≤6个月(其中6项研究干预时间在12周以内),6项研究干预时间为1年以上。干预结束后进行干预效果追踪的研究有3项,追踪时间为4周~8个月,追踪期干预效果为无效(n=2)或不确定(n=1)(见表1)。

2.3 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分为3~8分,其中3项研究质量评分高于中位数6分,属于高质量研究,12项研究属于低质量研究,低质量研究中5项评分等于中位数6分,7项评分低于中位数(见表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如表2所示。9项研究采用了随机化方法进行干预性研究;
13项研究进行了干预前后测量;
所有研究样本流失率均≤30%;
8项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无明显差异,2项研究没有进行基线测试,2项研究属于自身比较测试,1项研究两组基线在支持性环境认知上具有显著差异,2项研究在两组对象年龄组成、每分钟步数、性别、种族、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差异;
6项研究进行了样本量的功效计算。

表2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2.4 社会生态模型的应用

研究认为,将社会生态模型应用于体力活动干预,不仅应以社会生态模型为理论框架确立研究思路,更要应用模型对体力活动干预方案进行完善和指导,并且通过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辨别出每个层面影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关键因素,从而对社会生态模型进行检验和重构,最终目标是建立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生态模型[47]。本文纳入文献均采用社会生态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进行了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但模型应用层次不一。在模型应用层次上,4项研究仅以社会生态模型作为干预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干预方案设计过程中并未进一步应用,有9项研究基于社会生态模型子系统学校、家庭、社区为基础设计了促进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干预措施,但社会生态模型各个层次、系统的干预效果并未做进一步探讨,另有2项研究针对社会生态模型的个人层面、人际关系(如同伴)、组织和社区层面、公共政策进行了干预方案的设计和指标的筛选,并且对社会生态模型各个层面的干预效果进行了检验,但并未进一步进行社会生态模型理论的丰富和重构(见表1)。另外,本文纳入的大多数研究仅围绕社会生态模型微观层面(学校、家庭、社区等)展开,对其他层面和不同层面的互动性研究较少(见表1)。

2.5 体力活动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15项纳入研究中体力活动相关测试指标包括两类:体力活动(时间、活动量)测试以及体力活动相关心理指标测试(社会支持认知、体力活动喜欢程度、体力活动愉悦感等)。个人心理因素不仅可直接促进体力活动水平,而且中间系统中学校、同伴关系、家庭、社区等还可通过影响个人心理状况从而提高个体体力活动水平,所以干预性措施对体力活动相关心理指标影响情况的测量同样有必要[48-52]。本文中,7项研究主要进行了体力活动时间和活动量测试,其余8项研究进行了体力活动时间、活动量以及相关心理指标测试(见表1)。

体力活动指标测试中,测量方法主要是问卷为主的主观测试和加速度计、计步器为代表的客观测试。如表1所示,纳入研究中,6项研究以问卷作为测量方法,1项研究以加速计为测量方法(工具),5项研究以问卷结合加速度计或计步器为测量手段,2项研究以问卷、加速计或计步器与观察法或焦点小组讨论三种方式相结合,另有1项采用健身指导时间测试系统进行测量,这说明6项纳入研究采用主观测量方法,2项采用客观测量方法,7项纳入研究采用主观、客观测量方法相结合。

2.6 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效果

如表1所示,13项研究表明,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如基于学校子系统的12周印刷品信息干预可提高13~15岁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量,印刷品的内容主要包括体力活动不足的危害性、参与体力活动的益处、学校现有可利用的体力活动资源介绍和促进学生参与体力活动的政策规定几个方面[20]。但该研究同时发现,学生对学校身体活动支持环境(场地、器材、政策规定)方面的认知无明显变化,并且追踪期间干预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干预时间比较短有关[20]。6个月的多层次干预不仅可促进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自我效能(P=0.006)和动机(P=0.004),还可增加 MPA 时间(P=0.003)[37]。并且,青少年体育体力活动行为具有性别差异,尤其女生更易由于缺乏社会支持等原因导致体力活动不足[53-55]。不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干预效果比较表明,6个月的个体、学校、家庭多层次干预可增加MVPA时间并提高每天1h体力活动达标率,尤其对女生干预效果更明显[31]。另有两项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无明显效果甚至略有下降。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为期2年的营养和体力活动干预并未对6岁和10岁儿童550m成绩以及MVPA时间有明显影响[23];
另一项研究发现,以学校为中心的2年体力活动干预后,11~13岁青少年MVPA达标百分比有所下降,体育愉悦感无明显变化[46]。

3.1 社会生态模型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中的应用层次分析

本研究表明,社会生态模型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中缺乏高层次的应用。有学者认为,理论模型和研究实践之间可通过动态交流丰富彼此。社会生态模型应用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实践中有利于检验社会生态模型对于体力活动干预的适用性,总结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的实践成果可对社会生态模型理论进行丰富和重构,并进一步建立更全面的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方案[47]。在本文纳入的15项研究中,多数研究仅局限于以社会生态模型为研究框架或将其应用于干预方案设计,有关社会生态模型应用与干预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未进一步探讨,根据干预性研究结果对社会生态模型进行理论创新和重构的研究还未发现。并且,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应用大部分研究都是围绕学校微观系统或学校、家庭、社区等多个微观系统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展开研究,针对校外体力活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较少时段(如周末、假期和夏季等)的相关干预以及外围系统、宏观系统等在干预研究中的应用同样鲜有发现[36,51]。此外,在纳入的干预性研究中,大多数研究缺乏对社会生态模型在不同的干预背景下应用情况的检验,从而导致无法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年龄、性别、BMI、家庭背景等的儿童青少年)进行模型应用评价以及进行高水平的社会生态模型重构和不断发展完善。

3.2 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效果评价

上述分析表明,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性研究中模型的应用层次不高,但从干预效果来看,本文纳入的大部分研究显示,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这也说明了社会生态模型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之所以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与多数研究是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微观系统(如学校、家庭、社区等)进行方案设计密不可分。研究认为,学校、家庭、社区是儿童青少年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社会生态模型中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影响最大的系统[56-57]。所以,通过构建学校(学校政策、教师、体育设施、物理环境等)、家庭、社区等各种支持性环境可起到明显的干预效果,尤其有些纳入研究还注意将干预计划的实施与学校的日常教学相结合,从而促进了体力活动干预方案的实施[21-23]。但也有研究发现,以学校为基础的体力活动干预对于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并无明显影响[23,46]。究其原因可能是:(1)参与干预计划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体育行为都有改变作用;
(2)在干预期间,考试、文化活动、学校参观等教学安排影响了学生体力活动量,从而稀释了干预效果;
(3)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可促进学生在校体力活动的增加,但如果校外体育活动减少,总的体力活动也将减少。因此,以校内体力活动干预为主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方案设计中应同时关注校内外可能影响干预效果的其他因素。

虽然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纳入研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可能限制了证据的有效性:(1)从方法学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来讲,大多数研究属于低质量研究,并且一些研究可能存在偏倚风险;
(2)部分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水平(人口学因素、体力活动初始水平等)不一致;
(3)在纳入的15项研究中,大部分干预周期在6个月以内,短干预周期可能未能充分考虑学校一整学年中不同时段教学安排(考试、假期)可能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从而降低推广价值(见表1);
(4)纳入的多数研究缺乏对干预效果持续性的追踪评估;
(5)测试方法的局限性。有近40%的研究中关于体力活动量和体力活动时间的测量采用主观测量方法或未经信度和效度检验的测量方法,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的结果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并且主观测量可能受到回忆、社会期望等偏差影响[24,35]。基于以上原因,为了提高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降低偏倚风险,以后类似的研究应注意:(1)尽可能采用随机化研究设计和设置对照组,并在指标测量和数据统计分析中采用盲法;
(2)应注意控制年龄、性别、初始体力活动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混杂因素,尽可能保持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一致;
(3)注意干预时间应至少跨越一个学年和应考虑设计与学校教学安排相适应的体力活动干预方案;
(4)应加强对干预效果进行追踪以更全面评价干预效果的持续性;
(5)尽可能采用客观性测量或主观问卷和客观测量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偏差。

3.3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分析

本研究首次就社会生态模型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综述,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纳入研究语言限制为中文和英文,可能有其他语言的研究成果并未能纳入本研究;
其次,由于社会生态模型在16~19岁的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还未发现,本文纳入研究的样本年龄段为5~15岁;
此外,由于社会生态模型在纳入研究中主要作为理论框架以及在干预过程中初步应用,该模型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中更深层次的应用和该群体体力活动模型的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
最后,由于纳入文献研究设计、评价方法等的局限性可能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应用。

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干预方案具有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的局限性、持续性效果追踪欠缺以及缺乏社会生态模型高层次应用的验证和理论建构,需要后续研究采用高质量的研究设计、客观性测量、减少方法学偏倚,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同时应加强对体力活动干预效果的后续评估以及促进社会生态模型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中更高水平的应用,从而有助于制定更完善的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社会生态模型干预方案。

猜你喜欢体力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发明家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7期)2021-10-13留守儿童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六一儿童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5-14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人类的收留智慧与创想(2013年6期)2013-08-27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加油!校园足球(2010年3期)2010-08-15水下作战用啥枪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09年4期)2009-05-11“六·一”——我们过年啦!小学生·新读写(2006年6期)2006-06-14

推荐访问:干预 体力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