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敦煌P.2273西魏大统十四年释法鸾隶书写本文字与书法问题研究

时间:2023-09-20 12:10:13 来源:网友投稿

黄 卫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法藏敦煌西魏大统十四年隶书写本P.2273,是一件有着明确纪年的佛经义记,对于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该卷写本原件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彩图见于该馆数字图书馆(共27图),黑白图见于《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十册(共29图)(1)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09-323页。。

本卷敦煌写本,根据卷末的尾题,我们可知为《维摩诘义记》卷第一。所谓“维摩诘义记”,是《维摩诘所说经》的研究心得,全帙凡八卷,隋代慧远(523-592)撰。慧远与天台智顗大师、嘉祥吉藏大师并称为隋代三大师。《维摩诘义记》即《维摩义记》,又称《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八册。(2)《维摩义记》,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编《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第421-518页。本著初阐明声闻、菩萨二藏,并举出渐、顿二教之别,而判《维摩经》为菩萨藏顿教之法轮;
次释《维摩经》之经题,以下次第阐释文义。本卷敦煌写本,是《维摩诘义记》的卷一部分,卷首略残。由于本卷写本抄写于西魏大统十四年,与慧远撰著的时间很接近,因此是目前已知《维摩诘义记》的最早版本,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图一 P.2273《维摩诘义记》卷第一之首

历史上有两个名号为“慧远”的著名高僧,一位是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开山祖师,与本卷所抄写的《维摩诘义记》并不相干。然而,毕竟名号完全相同,因此敦煌宋初抄本《庐山远公话》把东晋庐山慧远与隋代净影寺慧远合二为一,编写出许多故事。(3)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52-297页。另一位是隋代净影慧远(523-592),祖籍敦煌,世居建兴郡高都霍秀里(在今山西晋城市境内),为中国佛教地论宗的重要代表人物。隋开皇三年(583),隋文帝为他建立净影寺,故又被称为净影寺慧远、净影慧远,与天台智顗大师、嘉祥吉藏大师并称为隋代三大师。(4)佛光大藏经编修《佛光大辞典(增订版)》,高雄:佛光文化出版社,2014年,第7601页。此外,历史上还有南宋杭州灵隐寺慧远,与本论题没有关联,此从略。

本卷写本卷尾有题署云:“大统十四年十月五普济寺陈法鸾写记。”这一行字与前面的文字笔迹相同,为同一个人所写,因此题记为真,毋庸置疑。大统(535年正月-551年十二月)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年号,西魏使用这个年号历时16年余。元宝炬死后废帝元钦和恭帝元廓都没有自己的年号,因此大统也是西魏唯一的一个年号。大统十四年在历史上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侯景之乱爆发。侯景之乱是指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大统十四年十月五”,“五”字下应该是省脱了“日”字。造成省脱“日”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下面的“普”字引起的。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有时候脑子里想着下面要写的字,就引起了混乱。因为“普”字的下半刚好有个“日”字底,很容易引起关联。

在本卷写本的卷末,除了“维摩诘义记卷第一”的题署,便是四行涉及人名的署书。从右向左分别是:1.“释法鸾”;
2.“共检道人昙朗奉师即竟”;
3.“僧法师释”;
4.“大统十四年五普济寺陈法鸾”。这四行署书,第二行、第四行书体一致,笔迹相同,大小与尾题、正文相合,而第一、第三则字形加大,字体不同,具有突出显示的意味。下面分别辨析。

1.释法鸾

图三 释法鸾

2.共挍检道人昙朗奉师即竟

这一行字,表明《维摩诘义记》抄写完毕之后,至少有两人进行了抄写本与底本的核对校订工作。“挍检”就是“校检”,校验核查的意思。“共挍检道人昙朗”是指共同参与校验核查的人名叫昙朗(释昙朗),而释昙朗的校对工作是“奉师”进行的,也就是说是遵循师父的指令来做的校对。释昙朗的师父是谁呢?很可能是寺庙的住持,没有写他的法号。“共挍检……即竟”,表示校对核查完毕了。佛经的抄写,都是需要核对底本的,如果有一字抄错或抄漏、颠倒,就需要改正,有的时候甚至整张纸都要抽换。隋唐时期比较正规的抄经,都有一整套人马参与,在抄写完之后有一页纸专门记录负责人、写经生、校经人、装潢手的姓名和职衔之类。写经制度的严格,也说明当时的佛教虔诚度极高。

3.僧法师释

这一行题记,应该是种省略的表示法。“僧”是僧某某,“法师”是法师某某,“释”是释某某。为何不把各位的法号都写出来?肯定不是不知道法号,而是觉得不重要,没有必要一一写出来。这行题记虽然看不到具体信息,但是却也告诉了我们,抄经过程中还有其他协助人员参与其事。

4.大统十四年五普济寺陈法鸾

这一行题记是《维摩诘义记》的写经生释法鸾写的,但是署名是“陈法鸾”,而不是“释法鸾”。陈法鸾与释法鸾是同一个人吗?是的,因为早期僧人经常在法号前面加上自己出家前的俗姓,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来历。这大概是由于僧人多了,有的法号会因重复而混淆,加上俗姓就比较容易区别。

所谓“书体”,是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之类,还包括介于两种书体之间的楷隶、行楷、行草等。那么本卷写本应该属于哪一种书体呢?我们把敦煌写本粗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隶书时期,一个是楷书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分水岭是隋代,因为隋代开始流行标准的楷书。隋代的楷书与唐代的楷书基本上相同,但是隋代的楷书笔画显得较为粗浓,唐代的较为瘦劲。这是因为隋楷流行在隶书时期之末,受隶书肥笔的影响还非常明显。

释法鸾写的本卷《维摩诘义记》,隶书特征还很明显。我们就以卷首的这张图来分析。属于典型隶书的字例如:

这十字属于一般的隶书字形,横向取势,尤其是以浓重的右向出笔为特征,基本上集中在末笔。“蚕头燕尾”是隶书的基本特征,但那是汉代文人蔡邕等人在民间隶书基础上加以改造而形成的“八分”书体,(8)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亦称“分书”或“分隶”。汉末魏晋之际,“八分”这个名称才在典籍中出现。关于八分书体,据说是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后被汉代蔡邕简化为汉隶用作官方字体,有三体石经流传于世。民间隶书基本上只有燕尾而没有蚕头。敦煌写本隶书可以说完全没有“蚕头”的特形。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一者回锋不符合实际应用写字“便捷”的原则,二者写经字形本身就很小,才小拇指甲那么点大的字形中如果还要回锋入笔,技术上也有很大的难度,尤其写隶书都是软毫笔,适合写肥笔,不适合回锋。如果民间书写的都是斗大的字,也许就会考虑回锋入笔的问题。

属于典型章草的字例如:

这十个字属于章草。隶书时期的草书叫做章草,楷书时期的草书叫做今草(这里的“今”是以唐代为时间下限的)。敦煌隶书写本中,章草的数量很多,有的全卷章草,有的隶书中夹杂章草,是我们研究书法史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中国草书出于张芝、索靖(9)张芝(?-192),字伯英,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瓜州)人,东汉书法家,擅长章草,有“草圣”之誉。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人,索靖为张芝姊孙。,而二人都是敦煌地区的人,因此说“天下草书出敦煌”也无不可。

属于楷书的字例如:

楷书来源虽然也比较早,但是南北朝时期应该是开始成熟的时期,尤其是北朝的碑刻文字,由于刀刻直线比曲线快捷,因而慢慢就使碑刻字形向着楷书的方正劲直方向变化,以至于最终书写的人也开始流行这种楷书写法。楷书区别于隶书的主要标志,就是勾画的出现,例如“于”字;
出笔的“燕尾”改为向右下方提按或拉出;
横画改波磔为直线;
字形由扁变方变长。本卷写本已经具有楷书的某些特征,一些字形与后世楷书基本相同。

有鉴于此,本卷写本的书法字体在于隶书与楷书之间,称之为“隶楷”或“楷隶”也许更为准确。

何为俗字?俗字就是不规范的异体字。《敦煌俗字典》修订本《前言》:“我认为一切俗字都是异体字,俗字是异体字中的主体。只有一个字形的字只能是正字,不存在它的俗字,不管它的构造多么‘俚俗’或‘通俗’。反之则不然。异体字并非都是俗字,异体字还包括古今字中的古字或今字、繁简字中的繁体字或简体字、简化字,甚至正字中的另一个。”(10)详见《敦煌俗字典》(第二版)《前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2页。本卷《维摩诘义记》写本,也充斥着大量俗字。例如:

又如上文已经列出的一些字形:

这些俗字,有隶书的,也有章草的,还有楷书的,书体不一而足,都属于“不规范的异体字”。汉字数量庞大,约有二十几万个字形,但若论字种数则不过两万字左右。如果我们无视于俗字的重要性,就会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汉字字形疏忽掉了。因此加强各个敦煌写本的释读考辨,继续增订《敦煌俗字典》之类工具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维摩俗字写本敦煌壁画中的“探身维摩”像①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年4期)2022-10-11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3期)2021-11-24云冈石窟中维摩诘造像的类型与分期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0-20Clear cell sarcoma in unusual sites mimicking metastatic melanoma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9年5期)2019-08-22佛典疑难俗字补考汉字汉语研究(2018年3期)2018-11-06六月节令殊胜之维摩诘居士维摩无病自灼灸 不二门开休闯首紫禁城(2018年7期)2018-07-16《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汉字汉语研究(2018年2期)2018-07-09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释汉字汉语研究(2018年2期)2018-07-09西夏写本《佛前烧香偈》考民族古籍研究(2018年1期)2018-05-21西夏文写本《整驾西行烧香歌》释补民族古籍研究(2018年1期)2018-05-21

推荐访问:敦煌 西魏 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