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3-09-20 12:20:12 来源:网友投稿

王绍芬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汉语言文学在近些年来备受教育领域推广,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深远文化教育,它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相比,涉及的文学内容更多,范围也更加广泛,知识更倾向于多元化,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汉语言文学跨越了文化差别、种族和国家,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我们国家正在不断支持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让汉语言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不仅证明了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正在朝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发展,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的人文性,通过汉语言文学增强对审美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这更有利于促进汉语言文学方面的教育和审美方面教育的相互融合。以下将对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展开研讨。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每个国家都会重视的教育内容,是发扬国家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汉语言文学和语文学科教育有着共同的作用,都同样宣扬教育、发扬文化,促进人类综合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中华语言文化不断发展。因此,汉语言文学在当下的教育过程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汉语言文学和语文学科具有共同点,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我们国家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而让中华的语言文化能更好地发展,对于当前来讲,汉语言文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拥有民族的文化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汉语言文学非常注重对学生人文方面的培养,因其汉语言文学审美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语言文学审美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将这两个方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展现其丰富的内涵。汉语言文学体现的工具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知识的技巧方面,例如,句型结构、语法等,深度研究相关理论和古代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通过一些训练增强业务能力,为相关领域重点培养人才。而人文性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以及人格进行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服务型人才。汉语言文学所体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具有统一性,其中工具性为其提供了能够沟通流畅的语言地基,人文性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更新人的审美观念。工具性方面的知识在短期的传授内能让人得到快速提高,人文性就更加倾向于构建人的精神世界,这个构建的周期相对来讲会比较长,在很短的时间内不能得到快速提升,因此,汉语言文学审美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并针对出现的审美问题研究解决策略,这对未来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汉语言文学所体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价值的,当对一个人进行工具性培养到位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给予人文性的灌输,那么我们将怎样让审美教育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更好地融合互动,是我们当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并且要研究出怎样通过工具性更好地展现人文性的路径,这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时间去探索,争取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让中国的汉语言文学向世界推广。

汉语言文学审美的出发点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要在审美过程中充分考量,各种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表达的艺术形式以及符合那个时代的表现特征等。古代的汉语言文学审美本身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所体现的美感,还重点关注语言内在所体现的丰富思想,更加追求二者达到和谐与统一,我们国家的古代汉语文学作品针对这两个方面都展开了探索与实践。例如,南朝体现的宫体文,非常重视字面表层的美感,主要倾向点在于修饰大量的华美字体,虽然体现的文字外表极其华丽,但是内在体现的美感却比较空洞,因此会缺乏进行内部挖掘的具体价值,和南朝相反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作品,这类作品更加关注内容本身的实用性,不太注重外在所体现的美感,对于外在美感上有一定的欠缺,因此,会比较容易让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以上这两种文学都代表了在古代汉语文学之下的两种极端文学,这两种文学并不是审美方面的主流风格,真正应该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审美文学思想应该是思想和艺术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文学结晶。

古汉语都是源自生活,在古代的审美中更加倾向于意境,文学作品体现的审美非常强调意境,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从不同程度获得不一样的审美趣味。例如,古代的诗歌,当诗人进行创作的时候,需要结合个人的感官体验和观察,以此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学意境,让体现出来的作品充斥着美感,更能增强作品本身展现的文学魅力,同时也能让作品更具有感染力,通过欣赏的过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审美情趣,也就挖掘了作品内在的真正含义。中国汉语在审美方面极其注重挖掘人们的内心世界,许多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都会不同程度地烘托作者的心情,想通过生动的文字描写或者犀利的语言表现场景和情感相呼应。例如,李白的个人情感,虽然李白所体现的作品文化已经传承了千年,但是当下仍然被世人喜爱,这就体现出了审美情趣统一的重要性,作者展现的思想情感几乎可以让所有的读者都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更能增加读者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深度了解,还能体会到作者表现出的自身志向。古代诗歌展现出的经典文学作品,深度体现了我们国家古汉语本身的独特魅力以及自身的创造力和审美方面的价值。因此,对于作品来讲,将对象和内容写好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倾向的方面应当是怎样通过对事物的描写让表现出来的语言更具有审美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当下,新媒体在不断发展,因此汉语言文学审美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语言本身所具备的鲜明审美特征,不断为语言的探索提供了许多支撑,并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时代背景发生了改变,文学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文学审美也跟着发生了改变。例如,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审美更倾向于对思想和人性的研究,这些文学作品会对思想意识形态展开探讨,并对人性加以反思,会对文学作品本身提出反思和批判,因此,在那个时代下具有背景赋予文学本身的特性和审美。过去,作者会深刻反思那个时代体现的历史和伤痕,深度探讨人性,因此,这类文学作品掀起了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大量的文学作品展现为语言审美的发展潮流提供了引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从另一个审美角度来讲,过去时期的文学作品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最终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感文学。并且始终坚持着群众发展的路线,不仅体现了文学的新高潮,同时又发挥了本身的政治、教化功能。

汉语言文学审美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国家地域范围广阔,民族众多,因此就促使了汉语言审美更加侧重于普通话。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许多地区仍然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书面上体现的语言审美具备历史展现的特征和色彩。就拿诗歌来讲,诗歌展现的审美取向是语言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作者体现的思想感情,在描述真正的景物和情感的时候会体现得简单、直白,也会通过正面或者侧面、描写表达出作者想要体现的心中思想。这种审美方向和我们古代的诗歌诗词比较接近,主要就是通过对不同事物和语言的描写给读者营造特殊的意境,并且表现出作者当时的丰富情感。因为汉语言文学会受到不同的时代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所以展现的审美观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还会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展开创新得到进步。当下时代汉语言文学审美的表现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创作者也应当将所在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融合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和自身的情感思想结合在一起,争取能够引领时代审美方向,进而促进审美观念的改变。

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审美问题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促进我国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引导教学做出改变,同时为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参考。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的特性,能更好地发挥文学本身所体现的教化和引导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其审美特性和情趣,以此来提升汉语言文学展现的教育价值。

在汉语言文学当中要创新开展审美教育的方式。对于教师也会提出新的要求,要以新的角度来看待审美教育,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教学行为,争取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优美的动作形态,不断挖掘美育当中的重点内容,以此来达到营造教学情境的作用,让受教育者在轻松舒适的课堂当中进行学习,更好地吸收知识,让审美得到培养,以此来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本身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充分感受文学带来的熏陶和美,使其能够更加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内在魅力,并通过不同的艺术角度感受汉语言文学的特性,不断在日常学习和体验当中得到审美的提升,让审美素质教育真正得到提高,通过创新教学新模式增加美育的教育途径,进而让汉语言文学教育当中的审美教育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另外,在汉语言文学当中教育者要创新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素质,不断通过对审美教育的强化,给学生提供发展方向,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审美技能,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品位和素养。在真正的课堂当中教育者要始终本着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出发点,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当中体现的美育思想文化,为开展审美教育奠定基础。最开始要将古代的传统文化作为着手点,将古代文化其中蕴含的生活、人性、自然、文化等方面的美深入挖掘,研究与历史有关的美的要素,并将此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获得新的感受和启迪,争取能够让审美素养和综合文化上升一个层次,在开展审美教育时将人文精神贯穿其中,让受教育者在不同程度上都感受到中华汉语文学的巨大魅力。同时,广大研究者也要不断研究高校教育当中发展汉语言文化的路径,重新审视美育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审美教育的开展力度,了解课堂美育的影响及作用。汉语言文学集合了母语、思想、历史等,能更好地给受教育者展开讲授。不仅如此,教育者要在课堂讲授当中,给学生们渗透美育方面知识,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通过文学思想和精神的指导产生独具特性的审美素养,用以达到审美教育真正的目的和效果。

如上所述,我们了解到汉语言文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取向,引领新的审美潮流,需要我们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独具特性和时代体现的审美,研究各种路径对审美问题展开探讨,努力探索关于审美方面的教育手段,毕竟汉语言文学是我们几千年下来积攒的智慧结晶,在当下的新时代面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怎样采取有效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世界广泛关注,是我们未来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时代的审美特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审美,让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得到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工具性汉语言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中学生天地(B版)(2022年6期)2022-07-15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2022年3期)2022-03-29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5期)2020-04-20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汉字汉语研究(2018年3期)2018-11-06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推荐访问:审美 汉语言文学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