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的康复医学教育改革思考

时间:2023-09-27 16:22:03 来源:网友投稿

吕福现,井于玲,李贞兰,段好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康复科,吉林 长春130021)

随着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时代的到来,以生物医学为支撑的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健康中国2030”的需求,为此,教育部等部委在2018年10月提出了《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的意见》,旨在实现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将医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进行有机整合,着力培养临床“三基”体系扎实,具备医疗、教学与科研岗位胜任力,能够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新医科”的概念应运而生[1-3]。“新医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新”不是“新旧”,而是“创新”,建设“新医科”既是服务健康中国等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创新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建设“新医科”的教育模式必须要有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4]。

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康复事业的发展,我国康复医疗和康复教育迈入新的阶段。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明确了康复医疗是未来健康服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了健康领域的中长期规划,对健康服务体系做出了优化调整,“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实现全面健康”,康复医学成为构建健康中国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6]。“新医科”作为构筑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改革,培养着引领医学发展的卓越人才,康复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康复人才的载体,应当顺应新时代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出发,进行创新改革,打造“新医科”背景下的康复医学教育新体系,满足健康中国战略建设需求[7-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药卫生制度逐步完善,我国的康复医疗事业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1年6月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10]。我国康复事业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康复医疗的服务手段和内容不断丰富,在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非凡的成就,中国的康复医学发展日趋成熟与完善。

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与康复医疗事业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其发展已经经历了初期的探索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康复医学专业的专科化与康复治疗专业的亚专业建设已初显成效,康复从业者的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现代多元化康复医学教育体系建设的布局已初步构建,并逐渐与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接轨[11-13]。未来几年,我国康复医学教育会逐渐进入一个成熟阶段,康复医学教育体系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发展的潮流中,将会为我国的康复医疗事业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11]。

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中医康复教育在我国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教育体系中特有的康复辨证理念与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结合、特色技术(针灸、推拿、拳操)与现代康复治疗手段融合,将中西医优势互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教育体系,为我国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的发展贡献着重要的力量[14-1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取得了卓越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康复人才学历培养方面,很多国家要求康复医生或治疗师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才能进行康复执业和康复治疗,而我国康复专业相关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17];
在康复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创新性康复人才是突破康复医学发展平台期的有效手段,如何培养创新型康复科研团队、优化康复治疗技术、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诊疗设备等,成为我国康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18];
在中西康复医学教育整合方面,不论是中西康复医学理论的整合,还是技术的整合,本质都是要求开拓思路,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19]。

“新医科”是在医学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医学教育理念,目的是通过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在“新医科”背景下,进行康复医学教育改革,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康复复合型人才等有重要的意义。

2.1 有助于全面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新医科”是针对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提出的新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对发展康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1]。建设健康中国的最主要目标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和改善人体功能水平与活动能力的康复医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民群众对于康复的高质量要求推动康复医学人才队伍高水平发展。以高水平康复医学人才作为康复医疗事业的支撑,为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21]。

2.2 有助于构建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新冠疫情的新挑战和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新医科”背景下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着眼于未来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积极推进康复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康复医学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建立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相适应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对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新医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2-23]。

2.3 有助于培养康复复合型人才

“新医科”培养的“医工理文”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得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康复医学是一个集医学、残疾学、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为一体的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新医科”背景下的康复医学教育改革以康复问题为导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化紧密结合,探索创新“康复+”的融合学科,推进完成康复学科拔尖学生和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最终培养出能够解决未来康复医学领域前沿问题和引领学科发展的高层次康复复合型人才。

“新医科”背景下的康复医学教育改革顺应了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时代的发展,符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需求。以康复医学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为导向,探索康复医学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实现“医工理文”的新型结合,构建引领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教育新模式[24]。

3.1 树立康复医学教育“新理念”

新医科背景下,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要紧扣时代发展的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康复人才。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作为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第一课,把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贯穿于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筑牢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25]。强化“创新教育体系”的理念,在原有康复医学教育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医+X”学科交叉模式,培养卓越一流的复合型康复人才。深化“健康中国”的理念,以“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定位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将单一的“疾病治疗”模式拓展为预防、诊疗和康复为一体的复合模式,促进康复医疗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26]。

3.2 构建康复医学教育“新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和康复医学水平的飞速发展,康复医学教育对未来康复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打破学科边界,加强学科融合,创新康复医学教育“新结构”。一是强化康复医学亚专业学科的融合,康复医学正向众多亚专科方向发展,形成“科中科”的局面,专科精细化是针对康复医学内涵的深化拓展,亚专业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强化亚专业学科之间交融、渗透,才能避免培养“偏科”康复人才[27]。二是强化康复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逐步推进康复与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创新开展康复医疗与相关临床学科的合作模式,有利于保障医学结构的完整性。三是强化康复医学和理科、工科、文科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融入人工智能、现代信息化等技术,积极创新探索“康复+工科”、“康复+理科”、“康复+文科”的融合,构建医工结合、医理交叉、医文相融的大康复学科体系[28]。

3.3 探索康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等文件中,指出“新医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康复医学教育应在“医教协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医教深度融合,将“服务健康全过程”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细节中,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理疗、健康养生”等知识能力全面的康复医学人才[29]。逐步引入“医教产研协同”的新模式,围绕康复医学发展需求,发挥和利用院校师资优势和科研力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分配政策,充分调动康复医学人才创新、科研、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开发跨学科的康复医学实践基地和项目平台,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康复人才培养模式。

3.4 打造康复医学教育“新质量”

在当前形势下,专业认证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康复医学教育应立足国际康复医学教育发展前沿,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Facilities,CARF)是国际康复医疗机构认证体系中的最高标准,把CARF认证引进中国,对于康复医学的管理水平、服务流程与品质、患者康复转归与满意度等方面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以CARF认证为基础,结合亚专业教育标准化的国际课程认证标准,比如世界物理治疗联盟最低本科教育标准的认证,打造“中国标准”的康复医学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临床实践过程性评价方法等改革措施,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中国康复医学教育国际竞争力[30]。

3.5 建立康复医学教育“新体系”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康复医学教育改革也要以追赶并引领国际康复教育为目标,结合专业教育特点,建立中国特色康复医学教育“新体系”。一是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康复医学生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打破学科界限、更新课程设置,融合不同知识体系,推动课程体系向基于系统的课程体系转变;
三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教学体系的转变;
四是创建康复教学实践基地、注重实践教育等,加强与各级康复中心合作,打造高水平康复教“医教产研协同”联合中心。

建设“新医科”背景下的康复医学教育不是否定传统康复医学教育,而是在坚守“康复”的本质和融合“创新”的特质的前提下对传统康复医学教育进行“守正创新”。新时代、新医科、新起点,持续深化康复医学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康复医学科内部以及其与理科、工科、文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卓越康复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医科医学教育医学基于大学生幸福软实力模型的医学教育提升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21年22期)2021-12-03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24期)2021-04-14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8期)2021-01-22医学的进步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20年12期)2020-12-12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年3期)2020-06-18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9年1期)2019-03-14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求知导刊(2018年20期)2018-10-19医学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 医科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