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落实点对点处处规范严而活——文言文翻译技巧例谈

时间:2023-09-29 19:00:15 来源:网友投稿

韩延明

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文言文考查题型,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既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应试的难点,一直是许多考生难以越过的一道坎,应试失分现象比较严重。其实,要攻破“翻译”这一顽固的“堡垒”,化解“文言魔咒”,只要着力解决好“考什么”和“怎么答”两个问题,就能在备考时有的放矢,应考时胸有成竹,突破难点,拿下高分甚至满分。

高考命题规范、严谨,难易度和区分度拿捏准确,高考真题展示了高考考查的标准和方向,是复习备考的指挥棒。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可以启迪智慧、少走弯路,备考易于击中要害,取得最佳效果。以下以202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翻译试题为例:

全国甲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楚王没有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再说,就等待我得到割地吧。”(评分标准:“善”“其”“弭”译出各1分,句意2分)

(2)张仪在证实楚国确实与齐国断绝邦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说:“(我国赠送贵国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六里。”(评分标准:“知”“绝”“广从”译出各1分,句意2分)

全国乙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集太公问他说:“我们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呢?”(评分标准:“克”“召”“奈……何”译出各1分,句意2分)

(2)现在我请求对那些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按照等级供给他们财物。(评分标准:“不养”“不室”“秩”译出各1分,句意2分)

新高考I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评分标准:“岁”“熟”“奈何”译出各1分,句意1分)

(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如果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评分标准:“折节”“与”“去”译出各1分,句意1分)

新高考Ⅱ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那人勇猛而有智谋,众将很少有能赶得上他的。(评分标准:“鸷”“鲜”译出各1分,句意2分)

(2)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评分标准:“让”“何……乎”译出各1分,句意2分)

现将2022年高考全国卷四套试题文言句子翻译真题的考查内容及评分标准归纳如下:

从以上分析及列表不难看出,高考试题对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的考查,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等,其中文言实词(包括多义词、通假字、生僻字等)是重中之重,文言句式考查的频率也比较高;
第二,重点词语是主要采分点,务必结合语境,一一对应,精准翻译;
第三,要保证整个句子句意简明、顺畅、连贯,符合事理和逻辑,表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这些鲜明的特点和规律,为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文言文翻译的命题规律和评分标准,就可以紧扣目标,精准发力,高效备考。在此基础上,进而系统掌握一些实用的翻译技巧,并落实在应试过程中,就能沉着、轻松地应对文言句子翻译题。考生必须明白:文言翻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即将文言句中的每个词译成现代汉语,将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然后连词成句。实词重词义,虚词重语气。如2021年全国甲卷“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翻译时先将9个单音节词译作双音节词,再将词义连缀成句,句子译为“应该快速召见他当面晓谕,授予诏令让他前去”。按照字字落实直译法,2021年新高考I卷“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为“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
君主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臣就会变成忠臣”。倘若句中有古今异义词,要辨清古今不同义,谨防混为一谈,造成误译。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边境之间,稍得休息”中的“休息”,与今义“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不同,句子应该译为“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2.灵活变通,意译为辅

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多变,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活用现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比较频繁,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明确。遇到这种情况,不能被原文束缚,更不能机械地强行直译,而应灵活采用意译的方法,即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确保句子顺畅、意思明确。很多时候,需要意译的常常是固定词语或使用了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婉辞等)的语句。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一句中,“犬羊”喻指乌合之众,并非实指“狗和羊”,此处应意译,句子译为“石虎胆敢率领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一句中,“荆棘”喻指障碍,句子应译为“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一句中,“遗民”不能直译为“遗留下来的百姓”,句子正确的翻译应为“现在沦陷区的人民遭到摧残伤害,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

3.巧妙迁移,生发联想

当遇到似曾相识的文言词语一时难以准确翻译时,可以静下心来,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由文本中的疑难词联想到教材中或某个熟悉的成语中与之相同的词,由已知词义推断未知词义,常常能够茅塞顿开,化难为易,轻松扫除翻译障碍。如2022年全国乙卷“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若将“食”“衣”译为“食物”“衣服”,显然句意不通。此时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可知此处“食”的用法与《马说》“食马者”一语相同,读“sì”,用作动词,意为“喂;
给……吃”;
再由《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联想,可知“衣”读yì,为动词,意为“穿”,句子译作“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饭吃,寒冷的人就给他们衣服穿”。再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中“怏怏”的含义,可由成语“怏怏不乐”进行迁移联想,推知“怏怏”是“不高兴”的意思,句子翻译为“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很不高兴”。

4.根据语境,合理推断

有些时候,文言句中的某个字很费解,成为翻译时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时需要放远眼光,拓宽视野,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结合前后语境,往往可以准确推测出疑难词的词义。如2022年全国乙卷“缓刑辟而趋民时”一句中,“辟”属于难解的字。可以根据前句“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由“崇尚道德,乐善好施”推知后文意思与之呼应,进而论述君王的“美德”,再结合句中的“缓”字,可知“辟”同“刑”,“缓刑辟”意为“宽缓刑律”,句子译为“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再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一句,“节度”在这里显然不是“节度使”,根据“径造贼场”及“受祖逖”(接受祖逖……)可知,“节度”应为“调度”“部署”的意思,句子译为“直赴贼寇所在地,接受祖逖的指挥”。“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一句中,从语境看,句子的主语是“土”,“蹙”显然不是“皱眉”义,句中应取引申义“缩小”,句子译为“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渐缩小”。

5.特殊句式,规范表达

文言文翻译,不可回避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等。这些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一定要“拨乱反正”,合理调整语序,使翻译的句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如2022年全国甲卷“群臣闻见者毕贺”一句中,“闻见者”是“群臣”的修饰语,而处在中心语后,属于定语后置,翻译时定语必须提前,句子译为“听见怀王宣言的群臣都一致向怀王道贺”。“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一句中,“于秦”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却处于谓语“受”之后,属于状语后置,翻译时应移至“受”的前面,句子译为“楚国趁机派一名将军在秦国接收土地”。2022年全国乙卷“美哉乎河山之固也”,属主谓倒装兼定语后置句,翻译时两处都要调整语序,译为“险固的河山太美了”。

6.省略成分,合理增补

在文言文翻译时,会经常遇到文言省略现象。文言省略主要是句子成分的省略,如主语省略、宾语省略、补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除此之外,还有连词的省略,如假设语气的省略等。2022年全国乙卷“在德不在险”一句,承前省略了主语“国之宝”,翻译时必须补上主语,译为“(国之宝)在于修德而不在于河山的险固”,这样才能确保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明确。再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使自召募”省略了“使”的宾语“之(祖逖)”,翻译时必须补全,译为“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遂屯淮阴”一句,“屯”后省略了介词“于”(在),应译为“于是驻扎(在)淮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一句中,“不能清中原而复济”是假设语气,并非事实,翻译时要增补连词“如果”,以免造成误解,句子译作“我(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再次渡江返回江南的话,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7.文言虚词,明确语气

大多数情况下,文言虚词不用翻译。如2022年新高考I卷“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夫”,句首发语词;
“者”,表示停顿语气;
“也”,句末语气词,都不译。句子译为“我(之所以)敢冒昧地借兵,是为了以此来效忠您”。但是,如果虚词在句中表示某种特殊语气,翻译时需要灵活意译,并用对应的词语作标示。如2022年全国甲卷“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一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翻译时可用“愿”“还是”等词语表示这种语气,句子译为“大王还是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我请您(允许我)试着去办这件事吧”。当虚词表示句子结构的某种关系时,大多要译出,如“而”表转折关系时可译作“却”“但是”等;
“其”表选择关系时可译作“是……还是……”等。如2022年全国甲卷“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两句,前者“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句子译作“如今秦国还没有把地割给大王,大王却跟齐国断绝邦交”;
后者“而”表示并列关系,不译,句子译作“如此或许可以把我们从秦国手里失去的(土地)从齐国那里得回来”。

8.固定名称,不必翻译

固定名称包括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名、器物名、年号、庙号、谥号等,都不用翻译,照搬即可。如2021年全国甲卷“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一句中,官职名、人名、军队名兼而有之,一律照搬,句子译为“(皇上)让参知政事王钦若统领天雄军兼都部署”。2021年新高考Ⅱ卷“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一句中,“襄城”“城父”“谯”都是地名,一律不译,句子译为“后赵多次侵犯黄河以南地区,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围了谯”。再如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句中的“黄牛”是山名,不是动物,句子译为“早晨从黄牛山出发,晚上又在黄牛山投宿。三天三夜,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看得清楚)”。

文言句子的翻译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是公认的失分点。但是,有难点必有破解之道。只要勤于思考,掌握了命题规律和应对方法,就会化难为易、攻克难关。技巧在胸,再结合考题多训练,多积累,多总结,必定会逐步提高、日臻完美,达到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祖逖译作评分标准what用法大搜索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2021年7期)2021-08-24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现代交际(2020年4期)2020-03-23祖逖北伐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8年6期)2018-11-30永远的格纹优雅(2017年11期)2017-11-11祖逖北伐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2017年11期)2017-02-27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12期)2017-01-03海峡两岸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的比较研究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祖逖闻鸡起舞儿童故事画报(2015年8期)2016-01-27针对TOPIK评分标准的韩国语写作教育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1期)2015-10-19SOME汉译初探职业技术(2012年2期)2012-08-15

推荐访问:文言文 点对点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