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3-10-19 14:44:06 来源:网友投稿

李 玲 雷翔霄 唐春霞 李 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高职院校扩招100 万。201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扩招专项实施方案》,5月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实施。《高职扩招专项实施方案》提出:针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列计划。高职扩招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产业从传统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应有之策,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高职扩招是提升高技术技能人才整体素质的有力举措,是促进高职毕业生有效就业、高质量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高职扩招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必将有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同时也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实用化,通过系统化教学培养出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目标和教学体系对于百万扩招而言,既契合百万扩招的初衷,也能促进扩招群体的社会自适应和自我提升。与此同时,百万扩招群体也在政策号召下,从自身出发,积极参与,走进高职院校,期待迎接人生的蜕变。

百万扩招如火如荼地开展,但高职院校在扩招人才培养过程中却遭遇了诸多情况。

(一)扩招生源的个体成长情况差异化明显

扩招生源主要面向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其生活和社会经历不一,个体间差异大。退伍军人经过部队的锻炼,具有较强的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做事细致严谨、维权意识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稳定性和现代观念,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懂技术。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但能吃苦。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压力大,规矩意识相对不强。

扩招生源年龄的跨度较大,长沙MZ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扩招的3 个班64 名学生中,21-30 岁学生30人,占比46.9%;
31-40 岁学生23人,占比35.9%;
41-50岁学生11人,占比17.2%。

扩招生源家庭的情况更为多样,前述3 个班级学生中,未成家未有女朋友6人、未成家有女朋友13人、已成家暂未有小孩9人、已成家有小孩36人(其中小孩已读大学的有4人)。

由上述可知,扩招因针对群体的原因,相比统招生源而言,其在生活经历、年龄跨度、家庭情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同,个体差异性明显。

(二)扩招生源的学习基础及目的多样化明显

扩招前高职生源均具有高中及同等文化水平,扩招后,由于生源来源不一,以致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参差不齐,既有高中及其同等文化水平的学生,也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的学生。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信息获取的能力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长沙MZ 职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扩招的3 个班64 名学生中,初中毕业(含肄业)12人,占比18.7%,高中及同等学力52人,占比71.3%。

扩招生源的技术技能水平层次化明显,既有在相应领域具有相对熟练操作技能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职场达人,也有零基础的职场生手。

扩招生源的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既有共性目的亦有个性目的。共性目的是提升自我、掌握适应岗位发展的能力,以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具体到不同的群体,其学习目的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如下岗失业人员希望学到新的知识、习得新的技能,以便更好更快地换岗;
退伍军人期望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农民工期望通过系统化训练,提升技能水平,获得更高的报酬。

扩招生源在个体成长情况、学习基础和学习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异,必将给传统高职人才培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一)对于扩招生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固化

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在过程中习惯于统一安排学习时间,统一安排教学内容,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而扩招生源个体差异性明显,他们在客观上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甚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与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教学组织和管理相背离,高职传统型共性化趋同的单一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扩招生源的需求。

扩招生因群体来源和水平不一,在学习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技能水平出现层次化,学习目的呈现个性化,他们在客观上与扩招前高职构建的面向相同学习基础、以校内教学为主、以认知规律为序、师教生学的固定教学模式不协调、不适应,从而导致教与学都出现问题,教与学效率不高,效果不显。

(二)对于扩招生而言,“双师型”师资有所欠缺

《高职扩招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按照“标准不降”原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扩招后部分生源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及行业经验,期待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岗位综合能力,而高职院校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扎实的行业知识、过硬的实操能力、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不足。

(三)对于扩招生而言,现有教学资源适用性不足

扩招学生大多来自生产一线,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能力,其对高职阶段学习是出于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文凭、职业技能证书并非唯一追求。而基于教材的教学内容在学科性、理论性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在与岗位结合、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则略显不足,以致未能较好地培养扩招学生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的能力。

扩招学生面临现实的工学矛盾,即无法采用全日制脱产学习解决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形式的问题。他们的教育背景、学习能力、职业技能水平差异对优质线上教育资源的需求迫切,尽管已建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省级、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国家级、省级教学资源库,但个性化定制学习内容,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真实产品的资源不够,基于岗位工作流程开展教学的线上教学资源与扩招学生的需求相比也仍显不足。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对质量型扩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适应扩招新要求的教师队伍、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确保“教好”“学好”,实现高质量就业。一些高职院校和研究者对提升扩招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研究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文献[1]探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分类制定,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探索育训结合、开展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扩招后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献[2]从深化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效度三个维度对扩招后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文献[3]强调,为提高扩招后的教学质量,探索了教师角色应有的四个转变: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建构转变,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从知识普及向信息拓展转变,课堂组织与指导从集中统一向灵活多元转变,学习共同体的推进和引领从单向输出向多维对话转变。文献[4]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对扩招后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行了研究,提出要采用问题导向的抛锚式教学、体系架构引导的支架式教学以及多层次的随机式教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献[5]提出要树立大资源观,构建政校企行联动的教学资源治理共同体,各方积极参与的教学资源补充格局,保障质量型扩招的落实。文献[6]另辟蹊径,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采取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满足扩招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扩招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采取分班、分层教学,优化教学策略,采取校企行共同参与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满足扩招生的学习期待等措施,提升扩招生的综合素质。文献[7]提出了打通基础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抓牢专业核心课程+主攻专业方向课程的“1+1+1”人才培养模式。文献[8]分析了扩招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从思政教育内容的建设、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探索、混合式思政教育形态的打造、思政教学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助力高职扩招后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文献[9]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增强多元主体育人的整体合力,构建网络育人、课程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

上述研究针对扩招后的生源结构、学习能力差异等不同特点,从不同维度对扩招后的高职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方式和方法。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明显特征就是其与产业发展紧密连接,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确保“标准不降”,努力实现质量型扩招,面对复杂的生源情况及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应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将“产学研一体化”理念应用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将“产学研一体化”理念融汇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方法创新等各教育教学环节,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应对高职扩招带来的挑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聚焦扩招后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实施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推进产学研一体培养人才,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产业育人、教育育人和科研育人相统一,实现产业需求引领技术研发活动、技术研发活动反哺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提升高技能人才质量、高技能人才促进产业发展。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产学融合、研学结合、产学研一体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构建探究式师生学习共同体

产学研一体的实质就是在“企业生产-校内教学-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应用、创新、传授和传承,师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交流研讨,进行互动式探究学习。

2.探索学分银行制度

将企业员工培训内容和技术咨询成果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软著、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知识产权置换为学分,将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公开发表的技术论文认定为学分,将学生获得“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和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界定为学分。

3.实施分类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来源组建蓝思科技班、华宇机械班和应用电子专班3个扩招班,制定3个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模块化课程。根据企业生产淡旺季,灵活安排授课时间,采取周末授课、假日授课、夜间授课等。建设颗粒化教学资源,实施“线上学理论、线下练技能”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二)聚焦扩招后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实施产学研一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践行者,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学能力是岗位立足之本,技术研发能力是岗位提升之策。培养同时具备较强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满足扩招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基本保障。

1.校企共同建构产学研一体化师资培养机制

明确规定校内专职教师必须联系一家企业,每年须主持完成一项企业委托的技术改造或新产品研发项目,每五年须走入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顶岗实践,提升教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将校内专职教师实质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作为年度考核的关键指标。企业技术人员每年须为在校学生完成32 课时的授课任务,同时须指导学生完成一件科技作品制作。企业技术人员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工作绩效考核。

2.校企共育“双师”团队

围绕企业技术改造、产线升级,建设以企业资深技术人员为负责人+校内专职教师为成员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技能大师工作室中,企业技术人员依托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指导高职教师进行项目开发,提高教师实操能力;
高职教师围绕企业产线升级项目,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并指导企业技术人员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升团队的技术应用能力。

3.校企共培教师技术研发能力

围绕企业新产品研发,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在技术研发中心,校企技术攻关团队在企业提供的选题范围内进行新产品研发,校内专职教师负责产品技术方案设计、产品研发试制,企业技术人员负责产品工艺生产流程、产品定型生产,提升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

(三)聚焦扩招后教学资源不足,实施产学研一体的真实性教学资源建设

产学研一体是建设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扩招后的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教师将专业前沿知识、产业新技术融合教学项目设计,从而确保教学项目的先进性和知识性。

1.基于技术研发项目提炼教学项目

将五层后悬臂立体车库控制系统、非接触式智能洗车机控制系统、街头滚动广告灯箱研发等企业技术研发项目成果提炼为教学实训项目,作为一个教学(实训)单元或一个教学(实训)模块,引进课堂,形成模块化、单元化、系统化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校企合作编写活页式教材。将床椅一体化机器人、二衬台车智能分料系统转换为创新创业项目。

2.技术研发成果转换为实验实训设备

根据湖南远东钢模有限公司爬架焊接自动化生产线改造项目研制了集焊接机器人、机器视觉技术、柔性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生产线实训室。依托非接触式洗车机研制项目开发了集伺服控制技术、变频控制技术、SCADA 技术、MES 技术的专业创新实训室。在AGV 物料配送小车开发的基础上,综合RFID 技术、PLC、触摸屏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研发福利院智能配餐系统,实现自主点餐和自动配送、回收等功能,并对用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3.产教合作平台转换为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校企合作基地、顶岗实践基地等基础上建设企业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制度安排使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参与技术研发活动,使学生成为教师技术研发的助手,共同围绕企业需求进行项目研发与技术改造。

(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实施

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法宝”。我们因势利导、求变创新,在现有的普通高职教学模式下,经过调研扩招生源现状与现实需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见雏形,推动人才培养。

1.教学实施多样化

我们兼顾专业知识体系及岗位发展趋势,针对扩招生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扩招生在工学之间的矛盾,课程教学主要安排在晚上和周末,采取线上理论、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与此同时,有4 门课程,更是去企业现场授课,践行工学结合,实行理实一体化。

2.问题导向化互动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以专业为单位,定期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一方面交流知识体系学习问题,着重解决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层面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梳理知识学习路径,授人以渔;
一方面研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师生知识共享,思维激发碰撞,共同协力解决问题,授人以渔。

3.考核评价多元化

扩招生相较于在校普通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经历更为丰富多样,我们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制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掘社招生的履历经历,制定专业学分置换细则。学分置换类型分为免修免考、从业经历以及技术技能水平等三种,囊括学生从业经历、技术技能培训、专业等级证书、技能竞赛获奖、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实现学生多元化考核评价。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它的建设与完善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实施。实施扩招后,扩招生的来源、需求等实际情况给我们带来启发。我们通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双向发力,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师资培养机制、共育“双师团队”、共培教师技术研发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显成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企业顶岗促进师资能力提升

自2019年以来,学院鼓励并优先承担扩招生培养的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现已完成包括扩招生专业在内的13 名教师的企业顶岗实践。这部分教师带着计划和任务去校企合作单位,在至少3 个不同岗位间轮岗,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脱产顶岗实践。在此期间,老师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在岗位上,也会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改进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经过这样的顶岗实践,老师个人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更加精准,也对岗位核心素养的要求更加明晰,这些都让教师在承接扩招生专业课程的组织和内容的安排等方面与企业岗位实现对接,更加适合扩招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企共育助力师资能力提升

学院围绕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产线升级,企业资深技术人员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与企业形成紧密联系,能够获取并掌握第一手实践资料,对在校的老师而言,是了解实际生产制造情况的窗口,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以生产实际为基础开展共同研究或技术研发,“校”与“企”对打,形成“实”打“实”的状态,充分激发团队活力,实现了双赢。而这种双赢也从企业生产和教学两个方面反哺了扩招生,让学生享受到了校企共育助力师资能力提升带来的长尾效应,确保人才培养标准不降。

(三)真实性教学资源建设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扩招学生本身的主要来源和工作经历让他们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更大,更趋向于学了之后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他们的实际工作带来新的方法、新的源动力。正是基于扩招学生的实际需求,我们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创新,尝试收集并使用产学研一体的真实性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我们从教师顶岗实践的岗位中凝练教学内容,从企业技术人员的课堂中精研生产案例,从校企合作的技术研发项目中分解教学项目,经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二次创作和提炼,形成模块化、单元化、系统化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并应用于教学,“岗”与“课”的高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扩招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综上所述,百万扩招让我们遇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学生群体,给我们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扩招生的到来让我们得以跳出固有思维定势,回归教育的本质,开始思索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唯有立足学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方是正道,因此我们尝试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经过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成果,但我们深知,这还远远不够,在人才培养探索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也给我们之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产学研一体是推动高职院校实施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高职院校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学资源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亦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针对扩招后生源结构差异化、学习需求多样化、真实性教学资源不足与传统教育教学、教学模式以及标准不降之间的不协调,构建基于“企业生产-校内教学-技术研发”的产学研一体的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产学融合、研学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实现产业需求引领科研活动、科研活动反哺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支撑产业发展的正向激励,培养满足产业发展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生源产学研教学资源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2年9期)2022-12-06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河南农业·教育版(2022年3期)2022-04-23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文教资料(2022年1期)2022-04-08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2期)2020-12-14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电子制作(2019年7期)2019-04-25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冰雪运动(2018年6期)2018-05-23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推荐访问:产学研 扩招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