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心得感悟汇编19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11-13 09:22:07 来源:网友投稿

国学心得感悟第1篇观看了《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感觉受益匪浅。参赛的选手们,年龄并不大,但各个都是人才,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让我震惊不已,他们十分好学上进,对诗句的了解和把握已经滚瓜烂熟了,各种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心得感悟汇编19篇,供大家参考。

国学心得感悟汇编19篇

国学心得感悟 第1篇

观看了《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感觉受益匪浅。

参赛的选手们,年龄并不大,但各个都是人才,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让我震惊不已,他们十分好学上进,对诗句的了解和把握已经滚瓜烂熟了,各种经典诗句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就连评委老师也很佩服这些孩子们,不论年龄大小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激烈的比赛,不在乎输赢,他们的心理素质很让我们欣赏,他们的脑袋里装着数不清的诗句,我也很佩服他们是怎样把这些记在脑子里的不管怎样说,看得出他们在家里,在校园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表面平淡,其实一句句诗已经在脑子里环绕着,望见对手反超了一点点,就要做的比对方还要强,他们说的话有水平、有素质、有涵养,每一句都有必须的好处和道理,倾听他们说话,会懂的很多从前不明白的道理,每看完一集就会向自己发誓以后也要好好学习文学知识,学好语文,打好基础,将来,我也必须能站在那个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平台上,迎之后淘汰和晋级,和一些品德兼优的好学生竞争!

在比赛中我看到一个环节,是导演组特意安排的,就是找不同的选手给他们钱帮忙买电池,选手们会分别遇到借钱的阿姨,看看他们能否借钱,结果只有两个人借了钱,其余的都说坚决不行,当然,选手们各有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每个都有道理,让人无法挑选出最好的,这时,妈妈问我遇到这种状况会怎样做,受了选手们的启发,我说,如果我身上有钱的话,我会大方的借给阿姨,当然要在自身安全的状况下,如果阿姨另有企图,我身上即使有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借给她,如果我没有自身带钱,我是不会把导演或摄制组的钱借给她的,因为这钱不是我的,我没有掌管钱的任何权利,这是别人的钱,即便是用我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妈妈很满意我的回答。

开学以后,我期望老师多教我们一点关于国学的知识,让我们从这些国学经典之中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并且期望老师也多多举办国学知识方面的活动!我相信,我也能够做的很好!

国学心得感悟 第2篇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珍宝,也是汉语的文字精华。国学小名士,是一场考验,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是文化的传播,是知识的训练。

从我国第一个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后,诗歌文化开始在中国建立起来。唐诗、宋词、元曲……一向到现代,足以体现诗歌的历史是悠久的。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了韵味和文学气质,雅俗共赏。

国学小名士的举办,贯彻了党的__大会议精神,更让我们深入了解------在山东的访谈文化的基本知识。__大确立的会议目标,就是下一个文化发展的方向。

年龄不一,却拥有着相同的骨气。一同站在知识的舞台上,展现最优秀的自我。设定了不同程序、规定的环节根据自己的实际积累随机应变。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赢家。没有十分的聪明,真正的成功在于日常的积累和努力。“积累日常,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也是学的含义。

“借我一元钱吧。”面临着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只有两个:借或者不借。答案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而三年级的小学生回答的理由却深深地感动了我。理由很简单,它就发生在这个小学生自己的身上。小时候一次玩耍,他和妈妈走丢了。是一位大哥哥帮忙他找到了失散的妈妈。对那个大哥哥而言,也许仅仅是举手之劳。但就是这个举手之劳,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甚至能够说深深地影响了他。所以,应对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的选取了“借。”爱,是具有感染力的,能够传递。

中国有些传统文化,我们有了解多少呢也许是一个,也许是两个、三个……根舞台上的他们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我们的表现就代表了中国,我们的进步证明着——中国,这个文化大国,正在进步,一步步走向繁荣。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知识,弘扬中华历史文化精神。

国学心得感悟 第3篇

周一的时候,梅老师就指定了10个人参加国学知识大赛,其中也包括我。比赛那天到了,我们全都学校电脑房里进行了考试。测试时我发现我有好多题目都不会做,但我还十分阿Q,安慰自己,自己不会做的,别人肯定更不会做。可是当测试结果出来时,令我大跌眼镜:我居然只考了34分!这个结果我似乎根本没有预料到。亏我刚开始还笑人家只考了36分,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自己并没有比人家好多少。

这时我才开始后悔,当时比赛前为什么不多看看,为什么嫌麻烦就不看了呢!哎,现在考出了个这么丢人的成绩当初还……哎呀!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分数都比我高,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再到排行榜上去一看,其他同学不是90分就是100分,最低的也有80 多分。像我这样——30分,真是比“名落孙山”还“名落孙山”。

看来,我真的得用功地看一看了,毕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想得到回报,那是不可能的。老天爷是公平的,他不可能让懒的人不劳而获,只有那些勤奋的人才能拥有自己所想有的东西。就像这个国学大赛,只有多看,勤记,才能考出好的名次来。一切收获都得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来。

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同龄人中的强者,我们对于那些佼佼者来说,简直就是“井底之蛙”。也许,你在一个小领域内是“鸡头”,但是再扩大范围比一比我们也许就只是凤尾了。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去改正。不要只满足于现状,要充满斗志,时刻准备着,去拼搏一把。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国学心得感悟 第4篇

经典是风筝,诵读这根线放飞它在更远的蓝天;美德是鲜花,传承这簇叶点缀它更甜的笑靥;知识是鱼儿,行动这条河荡漾它更灿的魅力;美好的心灵是种子,用“诵读经典、传承美德”栽培,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加工,就会为自己和社会酿一杯“果汁”——做个真正的国学小名士。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在我心中播下了国学的种子,它以妙趣横生的比赛展示了中华的风采与魅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唱基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表美德。节目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主题,让我悟出了自己沉思良久的问题——怎样才能用真学实干,酿出国学小名士这杯甘甜的“果汁”。

回味节目,真令人感慨万千。要酿出甜美的果汁,首先要用“诵读经典”播下种子,用“传承美德”栽培果实——知识。然后以“学以致用”为配料,以行动为榨汁机,让“果机结合、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作为四个词组的诠释,使“榨果汁”难倒不少人。记得比赛中有一场考验:在选手考场的门前,放倒一个垃圾桶,看看能否有人将其扶起。哪料到这一组的选手竟没有一人主动扶起,倒是用了许多哲言来忏悔了这一事实。呵,知识的果子甘甜了,行动的机器没榨好,结果终是一无所事。拿扶垃圾桶来说,有了知识却不扶等于0,想去扶起不会扶也等于0。知和行是缺一不可的,有知无行知呆板;有行无知行愚蠢。行动是镜子,映出知识的光辉,知识是音符,谱出行动的韵律。要想知行合一榨出美汁,还须知识贯彻行动中,行动体现知识力。

一次,我在教学楼里发现了一团废纸,白色的污点在干净的瓷砖上各外刺眼。我注意到了它,却压根没在意:一团纸而已,谁不会捡起?可是,当我快走到教室门口时,忍不住停下了脚步。那团纸的身影一次次在眼里出现,“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一遍遍在脑海中闪动。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下了楼,捡起了那团废纸。瞬间,我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快感,心绪一下子明朗起来。我榨了一杯果汁!其间体现的知识和行动虽少,但却饱含知行合一的甘美。

说白了,大赛主题能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诠释。“诵读经典”就是“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就是“学以致用”,“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体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而将知识与行动结合,便酿出了甘美的果汁——你就是国学小名士了!

来吧,播下经典的种子,收获美德的成长;捧下知识的硕果,榨出行动的美汁。愿人人为心灵酿一杯果汁,愿世界被知识推动,因行动进化,让知行合一的果汁散发醉人的醇香!

国学心得感悟 第5篇

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期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构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持续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

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带给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好处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洛龙教育这块期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国学小名士观后心得相关

国学心得感悟 第6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我以为确实受益匪浅,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人生观的引导,谨而信。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照的有:“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为你指出精确的偏向,尊重尊长等。颇有感想,戒之在斗,

修身养性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戒之在色,要是我们每个人私家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而和谄谀的人。出则悌,

学习国学。可以说,游荡忘返;不要贪得无厌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血气未定,以拥有许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诚实守信。对人则是有害的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损者三友”,教诲门生为民族的再起而不懈开心并成为国家的栋梁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泛爱众而亲仁,让我更进一步的相识孔子及其学说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卖弄凶险的人,博爱众人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宴饮荒淫为快乐。西席本身起紧张有精确的天下观,不要独断专行。同时他还认为,对人是有益的,一头挑着国家的将来,"弟子,血气既衰:许多人太甚地强调物质好处的寻求。人们的代价观也出现多元化,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颠末这次的学习.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不合错误了.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而要到达此目的,国学经典心得领会

今年暑假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而作为西席包袱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因此,国学知识内里对人生原理宛如是指明人生偏向的一个指南针,一个人私家遇事不要主观揣测,而以骄奢淫逸,更是要牢记不忘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作为西席,人生观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在你看不清前线时。学校构造老师看国学视频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私家尤其是作为西席的我们的生存和事情指南,孔子还认为,

代价观,行有余力,为你拨开面前目今的迷雾,时时警觉本身,《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西席必须修身养性,戒之在得”,因此,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要因此适度的礼乐来控制本身,真正做到身正为范,一头挑着门生的现在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必须给予门生的精确的天下观,如对本身的父母应该以戴德的心去对待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因为种.种缘故原由而使得人们的好处主体多元化,代价观,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门生。以是,于是,细细的反省一下;并依此行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以为到国学中的不行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不看不知道,不要盲目果断,顺应一样平常生存,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议决学习国学,

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戴德

子曰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益者三友,这些言论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在家里孝顺父母,它在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规矩的人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入则孝,操行人生,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让我对国学有了肯定的了解。《论语》便是教给我们怎样在当代生存中获取心灵快乐。弘扬和作育民族精神,而密切仁德的人,花言巧言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肩上的担子千斤重,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齐备一样平常生存言语举动中要警惕审慎,在外要敬爱兄长;轻便明白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孩子从小就被教诲要讲规矩,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只有不断国学薪火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为人师表,要讲名誉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一看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益者三乐,办事审慎而诚实。及其老也,才气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找到个人私家坐标,血气未定的幼年之时。不要与人争斗,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教人自我警觉,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我明确了许多人生原理。经得起种.种不良征象的勾引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以歌颂别人的利益。肯定要从国学开始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不要自以为是,细读《论语》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和端正,孔子认为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心得感悟 第7篇

一年的阳春三月,每年的三月,又是学雷锋的高 潮。但在现今社会上,许多人也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但我认为,雷锋精神仍未过时!

其实,学习雷锋不是非要做出什么经天伟职,在生活中,做一些小事也能得到体现。学习雷锋不是只有3月才学习,我们应当让雷锋精神时常提醒、警惕自己。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大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雷锋就是那么善良,处处为着别人着想,而很少故着自己。一次雷锋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雷锋就是那样永不停息地为人民服务。不希望大家像雷锋那样不顾自己生命地帮助别人,只希望大家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一双援助之手。

大家也应该听过雷锋生活节俭的故事吧?他的袜子穿了几年,不知缝缝补补了多少遍。有一次他的袜子不见了,还四处寻找。战友王大力问他为什么不觉得难看,他回答:“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从这话,就可看出雷锋是多么的节俭。而他把他每月的奖金都一一存入银行,到日后再捐给灾区人民。不希望大家像雷锋那样一双袜子整整穿了几年,只希望大家能平时生活简朴一点,不要太顾及外在而奢华地乱用金钱。

在生活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需要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因此,我们应勿忘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活在我们心中!

国学心得感悟 第8篇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异常的澎湃。

儿童节前夕,我们聚集在一起开展了向雷锋叔叔学习活动,伴着清风,闻着阵阵花香,我们徒步慰问孤寡老人,每一位老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给老人叠被子、扫地、擦桌子,虽然累了点,但是看着老爷爷脸上所洋溢的笑容,我们谁也没有叫累,整理完后我们和老爷爷一起说话,一起谈笑,我们大约陪了老爷爷一个多小时,接着继续去看望另一个老人。

来到这位老人的家中,让我想不到的是,这位老爷爷家中还养着几只小羊,几只鸽子,屋内还有一只小黄鸟,小鸟见了我们,喳喳地以示欢迎,唱着婉转的歌,我们还是依旧给老人打扫屋子。看!同学们都忙得不可开交,有扫地的、又擦桌子的、有整理被子的……不一会儿,屋内便焕然一新。活动结束,我们告别了老人,直至我们走远,老人们还在远处目送我们。今天虽牺牲了我们星期天的时间,但也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给几位老人带来了欢乐。

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对我的`感触极大。虽然,雷锋叔叔虽然不在了,但雷锋精神却从来没有消失。“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啊!点点滴滴汇心海,片片真情暖人间。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伴我成长!

国学心得感悟 第9篇

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以为把握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题目。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进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愤"、"悱"站在教师的角度讲是启发的契机条件,"举一反三"是启发的结果。站在学生角度看"愤"、"悱"是能"思","举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启之待时,因势而利导,"引而不发,跃如也。"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孔子以为,要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熟悉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正如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

三、学思结合

孔子一向夸大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这种见解符合人的熟悉规律,已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夸大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说明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学习往思考,其结果必然徒劳无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调思考的重要性,反对学而不思。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主张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餍饫终日,无所专心"(《论语?阳货》)。孔子的学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与行结合,思与社会生活结合。学,不是漫无边际的学;思,不是漫无边际的思。学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领悟孔子学思结合的真谛。

四、学以致用

孔子很夸大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往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据《雍也》载,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又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再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说他的学生有的果断,有的通达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艺,这对于治理政事会有什么困难呢?孔子培养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练习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学用结合、言行相符。

五、学而时习

孔子在《论语》的第一句话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孔子以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往伪存真。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述而》),多听多看,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可以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从已知探未知。故,学而时习之。

让我们一起为弘扬国学而努力吧

国学心得感悟 第10篇

前几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学国学的讲座。听了以后增加了我更多的课外知识。

主讲师是英子老师,她198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是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会长。她曾经获得过两届冰心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她已经出版20多部童话、科普故事、小说等。还有一些童话已经被载入到教科书里了。她给我们讲了中国第一首民谣叫《击壤歌》;这首民谣产生于尧帝时期,表现了尧帝时期的农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然后又讲了中国第一首文人诗歌《弹歌》。中国的第一首国歌《卿云歌》,中国的第一首臣子为帝王唱的歌《八伯歌》;还有古代的学生上课用的第一本教科书《诗经》。

通过了这一次的学国学的讲座是我受益匪浅。丰富了我的阅历。让我明白了国学大致分为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这一次讲座真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希望学校能多开几次这样的长知识的讲座。

国学心得感悟 第11篇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_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心得感悟 第12篇

三月,春暖花开;三月,百花争艳、万紫千红;三月,鸟语花香。当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时,你是否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拥有乐于助人、钉子精神的雷锋叔叔。在这个春光明媚的三月,我们也应该跨出家里的门槛,走到社会上,弘扬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帮助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个月,我们利用班会课,鼓舞大家捐款,最后的捐款数目为143元,我们利用这些捐款在星期六这天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在星期六的早上,我们组织了一小部分同学参加我们的扫街活动,地点是我们县的县政府。刚来的这里时,看见的是这一片纸,那一片纸,这一个瓶子,那一堆果屑。但过了30分钟左右,这片草地在我们的清扫后,变得焕然一新。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很多我们学校的同学也来到了这边扫垃圾,因为保护城市环境,就应从我们做起。同时,也是为了弘扬雷锋精神。

除了清扫街上的垃圾外,我们还到老人院去探望老人。我们利用同学们的爱心捐款,买了一些吃的东西到老人院,以示我们的心意。在老人院,我们看到那里的老人们都很孤独,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的到来,他们都在微笑。而在此刻的同时,我们也在想为什么这些老人的子孙们要把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送到老人院来住呢?他们就没有想过老人们的感受吗?不管怎样,我们都不管的了那么多,毕竟我们是小孩,也不知道大人们的苦衷。但此刻的我们,感到很心酸。

其实不仅在三月,一年3656天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弘扬雷锋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同时,这也是为自己的明天创造一片辉煌!

国学心得感悟 第13篇

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来到这个世界普普通通,离开这个世界平平静静。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四五,却成为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他的体重不足一百斤,却像一块巨石,激起我们心灵深处浪花。他——雷锋。

现如今,雷锋精神依然在影响着人们,在我们身边仍有许多似雷锋的人。

青年志愿者,他们的任务无论干净还是肮脏,无论天气是炎热还是寒冷,他们依旧保持着乐于助人的心,依旧用行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从不放弃,从不放弃这份光荣而幸福的工作。青年志愿者,不正似雷锋吗?

老师,辛勤的工作者,不知批改过多少作业,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汗水,他们站在讲台上谆谆教诲,才使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无论是面对工作的难处,还是面对同学的顶撞,他们都用细心和爱心感化着我们,这辛勤的园丁不正似雷锋吗?

交警,他们站在马路边,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不管是风霜还是雨雪,他们总是站在那里指挥着车辆顺利通行,提醒人们注意安全。无论是面对风雨交加的坏天气,还是面对“不讲理”的市民,他们都用真心毅然坚守在岗位上。不正似雷锋的人吗?在这宽广的土地上,有太多似雷锋一样的人,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奉献。

然而,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很多有损雷锋精神的事例,如:公交车上老人站着摇摇晃晃,旁边的年轻人却无动于衷。虽然这仅仅是件小事,但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的"伟大。雷锋精神虽然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人生,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一束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照亮别人前方的路,不希望鲜花和掌声,而是奋力燃烧自己,然后把火炬交给下一代,然后笑着离开。

雷锋精神既伟大又平凡,愿雷锋精神永放光彩!

国学心得感悟 第14篇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

首先我很荣幸能成为以传递爱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不求回报为宗旨的这样一个团队的成员之一。

_日,我院组织了学校的一批青年志愿者到新开敬老院进行了一次志愿者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想锻炼我们学校志愿者的实践能力,更多的是为我们社会的和谐繁荣献出一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

在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在全体干部的组织下,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非常的出色。一部分志愿者负责打扫;另一部分则帮老爷爷们洗衣服;大家一起互相协作,互相鼓励!这些都感动了不少的老人。我们虽然有点辛苦,但是大家心里都感受到了甜甜的滋味,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所收获的远比他们所付出的多得多。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质上反映了当代青年助人为乐、甘愿奉献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志愿者发扬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使我校的志愿者活动走向新的辉煌。

爱心已点燃,不要再等待,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去经历让人难忘而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在奉献中,体味快乐,收获幸福。

让我们为这一事业来奋斗吧!让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来担负一些微弱的社会责任。奉献出一点微弱的力量!

国学心得感悟 第15篇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心得感悟 第16篇

三月,是温馨的,因为它是希望的生长;三月,也是激昂的,因为它是生命萌发前的搏击;三月,更是自豪的,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平凡却一生无时无刻不为人民着想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三月的春风是彩色的,染黄了迎春花,描绿了山峰,绘绿了秧苗。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伴随了中国几代人民的歌只是一个口号吗?难道雷锋真的`是“三月来,四月走”吗?不!学雷锋不是小事,却从小事做起。为迷路人指个路,为孕妇让个座,甚至给陌生人一个微笑,这就是学雷锋。

还记得现代雷锋——郭明义吗?走在大街上,没有人注意他,他是那样貌不惊人。他为了工友的孩子捐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他,被工友们称为“郭大傻”,可是,如果当今社会多一些这样的“大傻”,该多么美好和谐!

现在中国涌现出了许多活雷锋。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的是戴着充满朝气的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抗洪救灾顾不上家庭的是抗洪老兵;汶川地震救灾捐款箱前的长队的社会公民……这是一个充满“雷锋”的社会,支撑起它的是当代活雷锋们!

不得不说的是,学习雷锋千万不要畸形。一个“活雷锋”把老年人从马路这边扶到那边,另外一个“活雷锋”又扶老年人从马路这边扶到那边,美其名曰“扶老人过马路”,其实是把老人折腾得够呛。这不是学雷锋!在学雷锋日里,无数单位在敬老院里“你方唱罢我登场”,排着队把怎么小的敬老院打扫个无数遍,那也不是学雷锋,那是走形式!

另眼看雷锋。不能用变色镜,把雷锋精神看模糊了,看畸形了;也不能用放大镜,把雷锋看成神了。

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雷锋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生活中永远的指南。

国学心得感悟 第17篇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_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心得感悟 第18篇

诗词就是中国历史上一颗颗宝贵的珍珠,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它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文化,还是抒发情感、饱含历史的珍贵文物。

在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选拔大赛中,我不禁感叹选手个个都是精英。

看选手们一个个自信地站在那里,他们一定做好了赛前的准备,肯定读了很多古书、诗文。不过,我还是在心里替他们捏了把汗——他们还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难题呢。而当他们卡壳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手攥住了。当他们思索了一秒钟后,就说出了一句句诗词,我紧揪的心才放下来,同时也暗暗的佩服他们的诗词量之大。

通过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使我对经典诗词有了新的理解,我发现诗词中还有好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强烈地表现了文天祥爱国的情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则向我们点明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长处,要互相取长补短……每一首古诗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韵味,需要我们仔仔细细地品味。我认为,我们中小学生更加应该学会这些诗词名句、传统礼仪。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接续国学薪火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是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人应该以此为傲。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国学学习的行列中,继承国学经典,发扬国学经典,让我们在古诗词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吧!

国学心得感悟 第19篇

7月25日至27日,我参加了明德国学中心举办的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经典培训。主要内容以以《弟子规》为主,方法是诵读。另外,老师还针对学者都是成年人以及都是教师的原因,专门针对夫妻相处、长幼相处以如何在学校中贯彻学习〈弟子规〉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时间很短,并不能学得太深,但是其中的感悟却是很深远的。

首先明德培训中心是一个受教育局许可的民办短期非盈利性学堂,地方是一个很幽雅的华侨老家,办学资金主要由店铺租金和民间热心人士所提供,这些华侨和热心人士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提高国民素养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其爱心、善行让人深深感动。第二,培训班虽然学习时间不长,却免费给大家发了好几本有关修身养性教子之书,让星星之火引起燎原之势。第三,从上学以来,学了不少知识,上了不少课,也看了不少书,却比较少这样专门教大家待人处事修身养性的书,而这些知识却又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现在及时补上也不晚,而且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母亲,这次学习必将对我教育学生教育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

记得课堂上,老师问过一个问题:谁觉得自己有把握把孩子教好的请举手,我想了想举了,据说现场七十多人听课,只有我和另外一个老师两个人举了手。老师说了句你们都是老师啊!?其实,我举手后也问自己,是否真的那么有把握,想后也彷徨了。因为,我举手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在孩子学习及各项技能方面有把握教好,但是涉及到孩子的性情却深感愧疚,因为在外头看上去很听话的孩子在家里却常常不听我指挥,时常让我生气,这点让我觉得很吃力,我也再三反思,是否是自己平时做出了太多不好的榜样,或是大家庭氛围有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东西,一直在尽力避免让孩子接触到看到,不过效果还是不是很明显,一直很想找个突破口解决这个问题。

学了国学后,我突然明白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正好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像〈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家庭伦理学〉等书能从小规范孩子的言行,为孩子的做人打下良好的生命底色。从此,我决定每晚睡前和孩子一起读背这些经典,一边背一般理解其中的意思,同时注意复习背诵和与平常的表现品行联系起来,及时总结表扬奖励,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很适合我的孩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补上传统文化这些课程,让自己也在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因为学习我也变得更注意礼仪礼节,包括更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也越爱听我的话,形成良性循环。

觉得不管什么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习怎样做人特别重要,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推荐访问:国学 汇编 感悟 国学心得感悟汇编19篇 国学心得感悟(汇编19篇) 国学心得感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