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活动组织的“放”与“收”

时间:2023-11-27 16:44:06 来源:网友投稿

徐杰

摘要:“放”与“收”是课堂活动组织的辩证法。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关于“放”,要做到有充分的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设计好话题;至于“收”,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点评、小结,抓住机会“打住”课中活动。

关键词:课堂活动;放;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放”与“收”是课堂活动组织的辩证法

“放”与“收”,是课堂活动组织的辩证法。所谓“放”,是指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收”则是指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信息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再生成,从而使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明确化、系统化。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教师要力求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实现“放”与“收”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到学校听课,常见“放”得出去,“收”不回来的现象。比如,有些教师喜欢这样“放”: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于是学生“漫山遍野”去找“喜欢”,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得不亦乐乎。可是,这样的活动“收”不回来,只有散点而没有聚焦。也常见死死“收”在手里,一刻也不肯“放”的。比如,有的教师课堂上设置的问题都是单向的,答案甚至还要“明确”,唯恐一个问题引发多维度的讨论,导致课堂“乱”了。

二、關于“放”与“收”的几个教学活动

观李洁老师执教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我欣喜地发现,李老师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非常注重“放”与“收”的巧妙结合。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活动:

从“你认为”“在你看来”“你很想知道”可知,雨果对远征有不一样的看法。雨果是如何看待这一次远征的?请浏览课文第5—10段,圈画出表现作者看法的词句。

这是一个典型的“放”的环节,学生自主读书、圈画、交流,互相补充,李老师随机板书,列出下列三组词语:

1.强盗、洗劫、劫掠、受到历史制裁;

2.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人、赞誉;

3.手挽手、笑嘻嘻。

然后,李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第一组直接揭露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第二组用反语讽刺批判;第三组用漫画的形式刻画丑态。

这里的活动总结,就是一种“收”,它把学生感性的活动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活动结束后,想办法“收”一下,形式不止“教师总结”这一种,也可以让学生来“收”或者师生一起来“收”。只有及时的“收”,才能形成有效的“驻留”。

赏读第3段时,李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活动:

1.自由读第3段,了解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2.找出赞美圆明园的句子,体会类比和比喻的妙处;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及作者的情感。

这样的“放”,属于典型的“零打碎敲式欣赏”,并不见佳。但李老师接下来安排了一个“课文变形式朗读”,一下子就把这些“散”的东西,“收”起来了。

李老师的做法是:把作者对圆明园盛情赞誉的句子,提取出来,合成一首散文诗,然后在这首诗的末尾,加一句:“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之后,学生动情朗读,其间李老师穿插朗读指导。

这样的“收”,不仅把阅读的散点归拢起来,形成新的学习资源,而且通过朗读,又再次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语言的深处,水到渠成地学习了“悲剧”和“反衬”的语文知识。

所以,好的“收”,既是一个活动的总结,又是在总结基础上的提升,更是在提升基础上的“生成”;“收”而不死,又生出新的东西来。

在思辨性阅读训练活动中,李老师同样注重“放”与“收”。

最后一个环节,李老师问:“大家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法国,有关法国的胜利和正义的信息铺天盖地,一般的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而雨果却发出了和政府完全不一样的声音,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雨果?”

这是一个多维度人物评价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清醒的头脑,非凡的勇气,博大的胸襟,公正的立场,正直的良知……李老师追问:雨果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批判这次“胜利”,但他毕竟是法国人,他这样是不是不爱国,甚至成了法国的“叛徒”?

这里的“追问”,又把学生思维的触角“放”出去,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李老师提醒学生关注文本,关注文本中这样一句话:“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这样自然又回归文本,把“放”出去的讨论,“收”回来。文本阅读提倡多元化,但“一千个哈姆莱特”总归是“哈姆莱特”,也就是文本有其主流价值,这里,李老师没有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去“收”,而是回到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作者本意”,这样的“收”,可谓“收”中有“放”,“收”中有“引”。

好的课堂活动,就是“放”与“收”的交替运动,学生得以在其中来来回回地行走,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思维品质得以螺旋上升。

三、语文课堂活动如何“放”与“收”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该怎么“放”?又如何水到渠成地“收”呢?

关于“放”,我认为要做到这样几点:课堂上要有充分的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课堂上要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充足的时间;教师还要能设计很好的既注重文本阅读又能调动学生经验的话题。

至于“收”,我认为,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是教师恰如其分的点评、小结,因为教师一般比较注重“过渡”而忽视小结;应该是教师机智而艺术的牵引,因为课堂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偏离教学主线的“擦边球”,甚至是远离教学主线的“任意球”,教师用及时的“收”来纠正和牵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机会“打住”课中活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收”不住就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了。

猜你喜欢强盗雨果李老师该得奖的李老师作文大王·低年级(2021年8期)2021-09-14三个强盗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9年3期)2019-04-20我问你答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9年3期)2019-04-20雨果剃发故事会(2019年8期)2019-04-20宠物难伺候故事会(2009年8期)2018-09-03苻融辨盗民间故事选刊·下(2017年10期)2017-11-02雨果的“谎言”读者(2013年18期)2013-12-21雨果的“谎言”知识窗(2013年7期)2013-05-14平常短小说(2004年10期)2004-09-28

推荐访问:语文课堂 组织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