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8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12-18 10:44:04 来源:网友投稿

2022高考模拟试题语文第1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模拟试题语文8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模拟试题语文8篇

2022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第1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

这个讨论在美学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表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一种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都不然,你是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选自《美学新论》,有删减)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

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

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

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中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

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

2022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第2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色

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重

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色

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重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2022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第3篇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四书”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合称。

3,“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

4,《楚辞》是战国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新体诗。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撰,后由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之作传,全名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历史大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6,《国语》是第一部依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国别体史书;西汉编定的《战国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共十二国策33篇。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比《史记》少了“世家”,共四个部分组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9,《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宋),《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

10,《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据《水经》作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11,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共编选汉魏以来有关男女闺情769首,高中课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选自该集。

12,《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南朝人刘勰著成。

13,《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司马光编撰,所记史事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共1362年,按年叙事,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钦赐书名。

14,《四库全书》由清代永容、纪昀等编写,是清代官修的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内容分经、史、子、集四部。

15,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16,贾谊,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长沙。高中课文所选篇目有《过秦论》。

17,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初中学过他的《出师表》,是伐魏临行前呈递刘禅的奏章。杜甫的七律《蜀相》以他为题材,内容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桃花源记》是他的代表作。高中课文学过的诗歌有《饮酒》。

19,“初唐四杰”是指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0,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主要有王维、孟浩然;边塞派诗人主要有岑参、高适;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是边塞诗人。

2022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第4篇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协作/提携歼灭/忏悔畜牧/牲畜

豁免/庆贺膝盖/油漆载重/载体

胆怯/商榷扮演/搅拌反省/节省

储存/贮藏阻挠/妖娆传记/传奇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蔚为大观自顾不暇鱼目混珠诟病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XX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都是好人,人间自有真情在。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胃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④①⑤③②④③⑤①②⑤②①④③⑤③④①②

2022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第5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菜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遗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困》:“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菜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阔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

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炒,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

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

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分)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说,到郊野去的人,只带一日之粮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则需要“ ”;而去往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须“ ”。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

“ , ”,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

(3)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_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一场关于_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

① ,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 ② ,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 ③ ,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第6篇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

望帝,战国时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用“望帝”代指杜鹃鸟,也用以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总称。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伯”在古代是爵位称呼,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古代官职变动中,“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入”是由地方进京城做官。

“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改元”一般是指新皇帝即位后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同的还有“察”与“举”等词。

“昆弟”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

“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

“追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一种官职或称号。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该词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箕踞”,古代礼节的一种,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

“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六军,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制以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

四纪,为四十年。古代以岁星(木星)绕天运行一周为一纪,一纪十年。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

九州,我国古代所划分的九个行政区的通称,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可用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微服”,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

“赙助”,指赠助丧家的财物。

“践阼”,特指帝王即位。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旧俗元夜张灯为戏。另有农历八月十五为“中元”。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又可细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谏议大夫,始置于秦,隋唐仍置谏议大夫,有左谏议大夫和右谏议大夫,分属于门下省与中书省。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明宗、太宗、文王、武王等。

表字,古时人在本名以外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禁中,指皇帝所居住的宫苑。因宫苑禁卫森严,不许人随意出入,故称“禁中”。

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称“关中”。

致仕,“致”的意思是“给予”,“仕”的意思是“做官”,“致仕”指获得官职。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三种诗歌形式,后三者指三种表现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作品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风”“骚”分别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修禊事也”中的“禊”就是此意。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似簸箕。这种姿势是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

乡试,明清两代,指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郡下设道,唐代曾分全国十五道,清代在省与州府之间设道。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国风,《诗经》中各国的民间歌谣,自《周南》至《豳风》,共分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春秋五霸,春秋时担任领导地位的五位诸侯,指齐宣王、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学政,古代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

答案:A

解析:“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答案:A

解析:“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答案:D

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答案:A

解析: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推选,推荐。这两个词与“擢”不同。

答案:C

解析:这是一种不礼貌的坐姿,不是礼节的一种。

答案:B

解析:古代“一纪”是十二年,“四纪”为四十八年。

答案:B

解析:“南面”即“面南”,指登帝位。

答案:D

解析:“中元”是农历七月十五。

答案:C

解析:“五经”不包括《中庸》,应是《周易》。

答案:A

解析:“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

答案:C

解析:“文王”“武王”不是庙号。

答案:D

解析: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答案:C

解析:“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互换位置。

答案:B

解析:箕踞是一种倨傲无礼的姿势。

答案:B

解析:“齐宣王”错,应为“齐桓公”。

古代文化常识检测(2)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帝和老子被尊为“黄老思想”的创始人。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水利、屯田等事务,为国家财务行政的机构。

乞骸骨,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简称“乞骸”。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孝廉”。

服阕,指三年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优礼诸侯、大臣所赐予的九种物品,是礼遇的表示。这些物品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其使用价值。

束发,古代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曾写道:“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可知归有光20岁时开始在项脊轩读书。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苟合”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它指曲意逢迎。

“舅姑”指丈夫或妻子的父母。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易”指的是《周易》,它是儒家重要经典,是“六经”之一。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耄耋”常用来指高龄、高寿。“耄”指八十到九十岁,“耋”指七十到八十岁。

“从弟”指堂弟,“从”指堂房亲属,比如有“从兄”“从父”等。

古代人都有名和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举行成年礼后起的。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更衣”在古代有更换衣服的意思,也是上厕所的一种委婉说法。

“山东”,在战国、秦、汉时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避席”,古人布席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就离开原位,坐在没有席子的地方。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卑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指出身低微、为人粗野。

“青庐”指青布搭成的帐篷,古代北方民族举行婚礼时常使用。

“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免胄,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如“驾崩”“崩殂”等。

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年号纪年法。

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六礼,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辆车把人体撕裂致死,俗称“五马分尸”。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阳,指水南、山北;阴,指水北、山南。如“华山之阳”指的就是华山的北面。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明清时学府称国子监。

“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咨询。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还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该词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来定赏罚。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舞曲。曲原为西域乐舞,后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年间改用此名。

牺牲,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体全牲畜。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期颐,“期”是期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指人八九十岁,年事已高,指望儿孙赡养。

先,可作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就是此意。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夷夏,古代泛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古代汉民族自称“夏”,而将处于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称为“夷”。

城隍,城墙和护城河。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佛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尚书省,古代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时中央政府权力机构之一。

答案:C

解析:掌管水利、屯田事务的是工部。

答案:D

解析:“20岁时开始……”错误。古代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

答案:C

解析: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

答案:C

解析:在古代,一般是男子有名有字,女子很少有字。

答案:D

解析:“避席”指的是起身离开原位,“坐在没有席子的地方”错。

答案:C

解析:“社”指的是土神,“稷”指的是谷神。

答案:C

解析:“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D

解析: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

答案:C

解析:“在官府内闭门守孝”的说法错误。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若去世,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离职回到原籍守孝。

答案:D

解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答案:D

解析:“宿儒”的意思是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宿”指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答案:A

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答案:A

解析:“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错,行顿首礼时,头碰地即起。

答案:C

解析:期颐,指人百岁。人八九十岁称“耄耋”。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答案:C

解析: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2022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第7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骆攸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攸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

攸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攸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攸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二王走温州,攸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攸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攸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攸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攸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攸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攸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攸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攸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攸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节选自《宋史骆攸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闻其名,辟置幕中。辟:征召

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亡:死亡

张世杰让宜中让:责备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播越:流亡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每时节朝/会攸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每时节朝会/攸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每时节朝/会攸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每时节朝会/攸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骆攸才华出众。年少求学时,其师孟先生很看重他;中进士后,又得到李庭芝的长久赏识和重用,李庭芝即使调动官职也不让他离开自己。

骆攸性格沉静。他虽才华出众,却不苟且求人了解自己。每每同僚议事,他都沉默不发一言,即使在酒宴上神色也矜持庄重。

骆攸坚持己见。骆攸参与议事时与陈宜中意见不合,虽然陈宜中是他的上司,但他不放弃自己的意见,导致本就嫉妒他的陈宜中指派言官对他进行弹劾。

骆攸忠诚爱国。当益王因为受惊生病去世时,群臣都想要离去,骆攸义正词严的一番话使群臣改变了想法,大家共同拥立卫王为帝。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攸曰:“此非凡儿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中以攸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攸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8、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善于借助外在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

(3)《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的-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022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第8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贯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立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推荐访问:高考 模拟试题 语文 高考模拟试题语文8篇 2023高考模拟试题语文(汇总8篇)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