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总结8篇

时间:2024-01-04 17:44:03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第1篇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8篇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 第1篇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 第2篇

经济学:

1、 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2、 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 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 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 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8、 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 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 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 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 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 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 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 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 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

22、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

23、矛盾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4、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矛盾。

25、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26、理性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27、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

28、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29、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

3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3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3、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5、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

36、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7、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

3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39、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40、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

4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42、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43、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永恒不变的。

44、人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46、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4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8、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9、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效果。

50、具体科学知识讲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5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人的意识都是正确的。

5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无差别的。

53、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和目的。

54、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5、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6、 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57、 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58、 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59、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60、 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61、 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62、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63、 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64、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等于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65、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67、 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68、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69、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70、 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

71、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

72、 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73、 应对反倾销要加强行政干预

政治常识:

1、 政府直接行使管理经济的职能

2、 政府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3、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者

4、 直接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本质特征

5、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

6、 权利与义务等同

7、 党代会修改宪法

8、 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9、 全国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10、 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它国家机关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

11、 国务院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2、 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机关,行使最高决定权

13、 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4、 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

15、 财产多少是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主要标准

16、 我国解决了各民族间发展晃平衡问题

17、 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充分条件

18、 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19、 处理国际问题要按联合国的决议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20、 安理会成员国三分之二赞成即可通过决议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 第3篇

易错点1 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易错分析: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易错点2 跟着价格走就是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

易错分析: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与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其作用也是自发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因而,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不是被动地跟着价格走,盲目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而应该根据价格信号综合各方面信息,从长远和动态中把握价格和供求的变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决策。

易错点3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纸币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因而是商品,有价值

易错分析:

(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是劳动产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纸币“用于交换”与一般商品的“用于交换”不是一回事。商品本身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商品“用于交换”是指一方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而获得另一方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纸币“用于交换”,人们的目的不获得纸币的价值即生产纸币所耗费的劳动或纸币的使用价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属货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如此,纸币才需要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不是商品,其本质只是价值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

易错点4 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缩

易错分析: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与物价下跌的关系:通货紧缩伴随着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不等于就是通货紧缩。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易错点5 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对消费者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

易错分析:

(1)通货紧缩,物价下跌,企业和商家为扩大销售也会相应降价,给消费者直接带来一定的价格实惠。

(2)通货紧缩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和利润增长,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严重的通货紧缩更会影响投资信心和消费心理,导致恶性价格竞争以及经济衰退,从根本上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3)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都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易错点6 等价交换是指每次商品的交换是等价的

易错分析:

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从单个交换过程中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等。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 第4篇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相关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 第5篇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

是最高按国家机关 。

地位: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

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体由国体决定,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6、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一直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择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 第6篇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和效果。

文化塑造人生

人和文化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注意: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的、健康的和落后的、腐朽的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准确理解文化和政治的关系

①联系:文化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二者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交融。

②区别: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其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 第7篇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影响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2)解决途径: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涵: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境上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0XX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相关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 第8篇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我们会遇见什么?有人说,高中政治就是比初中政治的内容要深一点,对吗?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最常见的“诚实”为例,初中学习中,强调领会诚实的可贵、诚实的复杂性,会讨论是不是要放弃隐私、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说出真相等等具体话题;而高中学习中对诚实的学习,可以是市场经济下企业和消费者的信用;可以是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政府公信力等更富有学理的知识;也可以观察“诚”字的流传演变,自篆而隶、自繁而简,思考文字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哲学与文化角度的追问。

学懂政治而非记住政治

古语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里的“切问近思”,就在提倡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高中政治的四本必修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经济、政治、文化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而哲学,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哲学方法的指导。

关于经济从多角度解读生活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的学问。

有限的经济资源,要用于发展商业住宅还是建一所公立学校?一个种梨的果农,如果暴雨减少了苹果的收成,增加了梨的收成,他该高兴吗?为什么北京商场里的服装比周边小城市的服装更容易打折促销?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人民币发行越多越好吗?我们将会了解价格、供给、需求、替代品、弹性、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经济现象,从经济学的视角解读生活问题。

关于政治深度把握教材

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政府的工作报告给人们带来创业新机遇,英法美宣布加入亚投行的消息给经济带来重大利好,股市因执政党的会议公报而全线上涨……我们置身于政治生活中。

政治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相对于经济,政治生活内容更多的涉及到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并为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根本经济利益服务的。政府的权力行使是否规范、社会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公民权益的保障是否完善,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政治模块包含着公民、政府、民主、国际政治等基本知识,是我们认识政治现象的钥匙。

关于文化以社会生活实际为载体

从人类第一次使用兽皮遮体、保存火种烘烤食物那一刻起,文化就诞生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活越是富足,有关文化的话题就越多。穿衣有“服饰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班级有“班级文化”,城市有“城市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反映的是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反映的是文化的区域特征。

我们将认识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理解文化的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懂得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文化模块的学习十分重视实践性活动,同学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文化实践活动中体会感悟多彩文化的魅力。

关于哲学源于对生活的深思

据说每个人在童年时期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问题开始叩击头脑:世界是什么?我是谁?这种讶异和追问既激发了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和探寻,也触及了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的思考。

生活处处有哲学。知道水到零摄氏度会结冰,到100摄氏度会变成气,这是科学,但由此知道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并懂得防微杜渐、见微知著,这是哲学智慧;知道树叶有正面有背面,这是生活常识,而由此思考“凡物莫不有对”并从中引出“一分为二”,懂得全面看问题,这是哲学智慧。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追随哲人的足迹,用理性和智慧的明灯点亮生活,便是哲学的魅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高中政治关注运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分析现实问题,针对问题陈述见解批判质疑;拟定课题进行有效研究;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搜集资料提出建议等。把政治课堂所学的学科观点、学科理论与具体情境和生活主题结合,正是高中政治学习所要特别强调的。

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源,会促使我们自觉的以学科的眼光来审视和思考:

同是参加两会,人大代表称“代表”,而政协委员称“委员”。

——二者的产生方式不同,地位、职权不同;

苹果价格上涨后,小西观察到营养餐里搭配的苹果换成了较便宜的橘子。

——苹果和橘子存在互为替代的关系,苹果价格上涨抑制了对苹果的需求,增加了其替代品橘子的需求。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马克思会怎样解释“梦想”的力量?

——梦想属于一种意识现象,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人们的实践变为现实。

推荐访问:知识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8篇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实用8篇) 高中政治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