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变形记》教学新探

时间:2024-01-20 12:00:11 来源:网友投稿

仝娜

内容摘要: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加入丰富了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魅力,以卡夫卡《变形记》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更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师在探索中不断尝试教学方法的变革,学生在实践中承继思维的创新。以任务驱动促教学,以思维创新促发展。从空中楼阁,到落地生根,《变形记》的教学也需“变形记”。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学 《变形记》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

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要义即在于以真实的情境来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要实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终极指向在于任务群教学。如果说大单元任务群教学存在实施难度,那么单篇任务群则以它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为教师提供范本。

《变形记(节选)》是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编中国的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同时精选两篇外国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变形记》。每一篇中国小说都能在本单元找到对应的外国小说。国别没有成为选编的鸿沟,而理解却因中西文化差距日益彰显。对于卡夫卡的《变形记》,学生内心的陌生化感受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呈现。即使有中国《促织》类的“幻化”小说做铺垫,学生依然难以理解《变形记》“幻化”的魅里所在。因此,师生必须深入文本,以单篇任务群的形式,以真实的情境任务,引领学生跨越语言、思想和文化的沟壑。

一.真实情境显真章

情境真实,包括个体经验的真实和社会情境的真实。即是指,教学任务的设置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经验相结合,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基础。超越学生本身的情境只能被束之高阁,而难以落地生根。

情境设计一:学校高一语文组决定举办“品悦经典,品悟人生”中外经典作品系列活动。具体包括海报设计和小剧场展演两项活动。分为“多余人”、“套中人”、“异形人”三个板块。我们班获得“异形人”的承办权,并打算推荐“格里高尔”作为典型代表。海报设计包括“品人物”和“定基调”,小剧场展演包括“繪情节”和“观世相”。

该情境的设计意图旨在加强学生与真实情境的关系紧密度。学校的文学作品展演是学生切实参与过、讨论过、实施过的活动,情境的陌生化现象可在第一阶段避免。然而,并非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任务就是真实的好任务。纵观情境设计一,学生的任务首先从板块选择开始,再经过人物挑选,最后要完成“海报设计”和“小剧场展演”两项活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时间把控度不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师生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因此,可以称为“真实的假任务”。

情境设计二:暨《雷雨》成功展演,我校高一语文组决定将《变形记》搬上舞台,请结合你对文本的解读,参与《变形记》的展演策划,为即将进行的舞台演出建言献策。

该情境的设计与第一则情境设计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试图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都期待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深入文本,感悟生活。然而,情境设计一却在繁复的任务设计中迷失了方向,目标不明确,任务漫天行。情境设计二很好地规避了情境设计一的不足。首先,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确有曹禺《雷雨》选编进来,高一语文组也确实通过舞台为高一学生准备了一场饕餮盛宴。学生在准备话剧、演出话剧、观看话剧的过程中积累了诸多舞台经验。因此,《变形记》被搬上舞台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的舞台经验再次充分发挥出来。其次,真实情境下的目标也非常明确,教师和学生可以找到明确的方向。任务的语言虽然简单,但并不简略。“为即将进行的舞台演出建言献策”,将学生的角色引入导演的世界,在舞台上实现学生导演的梦想。最后,情境设计二为后期的活动任务布置做了先期指导,怎样设计人物,如何改编情节,如何导向主题都会成为学生思考的方向。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窘境。基于学生真实情况的任务才可以称为“真实的情境任务”。

二.任务实施探真意

在先期的真实情境下,教师可以为学生量身打造具体的活动内容,以期实现活动与文本的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然而,并非有了真实的情境任务就会自然而然产生真实的活动设计。

1.活动设计方案一:海报设计部分有品人物、定基调,小剧场展演部分有绘情节、观世相

品人物环节:活动前期,展委会要求详细说明推选理由。所以,我们先要对人物的经历或表现做一下梳理。请同学们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为格里高尔制作一份简历。定基调环节:请你为即将上演的《变形记》设计一副海报,并说明构图要素。绘情节环节:按照展委会的要求,活动将在多功能报告厅上演,需要有由班级导演预先提供展演思路。作为导演,请给出你的初步构想,里争“最佳情节设计奖”。观世相环节:请结合《促织》的幻化情节,谈谈中西方幻化小说的同与不同。

该活动方案似要将真实情境下的活动设计做到尽善尽美,殊不知尽善则虚,尽美则亏。海报设计的品人物环节中,要求学生为格里高尔制作一份简历,来展现自己的推选理由。文本阅读是高一学生的基本素养,而文本深度阅读则是学生高阶思维的进升。一份简历仅仅考察了学生的基本素养,而没有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定基调环节看似让学生在海报设计过程中深入文本,从而探索格里高尔的真实心境和小说的主题,实际上仍然停留在文本研读的表层。教师的预设答案与学生的回答之间并没有创新的表现。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生了背离,情境也就成了无意义的摆设。

小剧场展演部分的绘情节环节中,学生给出三种情节设置方案。可以走常规路线,即双线结构。格里高尔异化为虫的过程,也是家人态度不断转变的过程,尤其是妹妹对待格里高尔态度的转化,更能看出亲情异化对格里高尔的打击。也可以有创新路线,即反转路线,一种是“格里高尔复活记”,通过格里高尔复活之后家人的态度设想来为格里高尔解答追求反抗的无意义性。在异化的社会中,个人的异化、亲情的异化都会伴随而来,并且毫无转机,以此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剥削和压迫。另一种是“妹妹的变形记”,文章结尾处,父母对妹妹又抱以“欣赏”的目光,似乎这青春洋溢的身姿将会是这个家庭寄生的新希望。同时,还可以走反观当下路线。20世纪的格里高尔变为一直甲壳虫,现在的我们又将变为什么。联系当下社会每个人的生存现状。有的同学认为,机器人是最终的异化对象。三种情节设置的路线虽然是在忠于原著内容基础之上的创新,但是,一节课的时间难以完成任务,最终会沦为徒有其表的形式。观世相环节试图将中外的异化小说做一个对比,但是存在逻辑的漏洞。如何通过一篇中国幻化小说与一篇外国异化小说的对比,就能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教师不明所以,学生云里雾里。

2.活动设计方案二:建言献策、海报构思、入场券设计

与活动设计方案一相比,方案二在活动顺序上做了调整和细节变动。方案一开篇活动即为海报设计。学生在没有熟读文本的情况下,很难将海报设计中的要素精确地表现出来。因此,方案二将这一活动放置于建言献策之后,最后结合入场券的设计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活动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和思维发展顺序。

在建言献策环节,请同学们结合《变形记》的内容,为导演提供一条拍摄建议。活动任务明确,师生有方向可循。活动内容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人人皆可参与其中,人人皆可成为本次展演的导演。这也促使学生愿意细读文本。教师可以预设的答案有以下几点:人物上,应着重拍出格里高尔在异化之初的表现。虫形人心依然是他的主要表现,而随着家人态度的变化,格里高尔向着虫形虫心进化。这说明格里高尔放弃了反抗,放弃了自我,在孤独绝望中奔赴死亡以求自由。更为重要的是对家人人形虫心的刻画,更能直击观众的内心世界。一个动作,一個表情,一句台词都应呈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荒诞的呈现中,学生渐次理解了心理的真实与社会的真实,荒诞并非荒诞。情节上,不需面面俱到,更不需所谓的出奇出新。只需要将妹妹给格里高尔投递食物,父亲向格里高尔扔苹果,母亲见到甲壳虫式的儿子后晕厥的表现,家人围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置格里高尔等关键情节表现出来即可。学生在细读文本之后,给出的答案是有章可循的,是可以真实地运用到作品的展演过程中的。场景上,整体以灰暗色调为主,氛围凝重并伴随雨声。灯光上,从格里高尔变形之初到生命尽头之前的演出,都应将舞台灯光投射到主人公身上。然而,格里高尔在绝望中死去的一瞬间,灯光应该渐次熄灭,给观众留下情绪的酝酿空间和思考的时间。道具上,可以选择那只无情的苹果,也可以是房间里的贵妇图片,更可以是那只催命的时钟。道具的典型性,才能突出人物的悲剧性,展演的戏剧性。音效上,可以将甲壳虫的说话声,开门的吱呀声,妹妹的小提琴声等用音乐效果呈现。在重要的情节部分,还应插入音乐,塑造凝重感和悲剧感。

在海报构思环节,请同学们结合对《变形记》的理解,为其制作展演海报并说出构思。海报设计要素的提炼和海报主题的呈现是重中之重。海报设计要素包括门、窗、家具、床单等生活实物,也可以包括作者的幻想、情绪、身影等虚物。虚实相生方能将海报设计的新颖性体现出来。同时,要把握住海报设计要素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意义。以门为例,可以将门后百感交集的格里高尔和门前心急火燎的亲人们作为海报设计的主体。门的存在也就象征着隔阂、冷漠、抛弃的存在。一扇门,将格里高尔阻隔在尘世之外。如果说门成为一种阻隔,那么窗则象征着格里高尔对自由的追求。为了使海报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可以将窗户设置成被木条订上的状态,原本是格里高尔追求自由的窗户,如今也被家人封锁住。由此,他内心的绝望才会更加明显。窗户上的玻璃同样可以画出人与虫形状的重合。学生会反思: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格里高尔?最后,海报设计要尽量与作者真实的想法相契合。卡夫卡在写给出版社的信中曾经提到:“封面上可千万别画上那只虫啊!”最后,封面上画的一个孤苦的青年哭泣着走出家门。如果学生知识阅读《变形记(节选)》部分,是很难领会作者的真意。只有整本书阅读,深入研读作者的创作经历,才能够在海报设计中抓住重点,找到与作者的灵魂契合点。

在入场券设计阶段,请同学们结合《变形记》的内容,为入场券设计一句话。课堂上,教师可以呈现《变形记》入场券的电子稿,在相应位置留出空白,意在引导学生结合前面两个活动,一句话概括这部小说的精要之处。如果没有设身处地参与其中,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当堂完成“一句话”的写作,同时邀请相关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一句话,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优秀作品举例如下:“虫形人心,便不能被这个社会接受?”“当你在灯光下发现一只甲壳虫时,说明暗处的甲壳虫已经藏不下了。”“是虫形人心,还是人形虫心?”“”这次是他,下一次是谁?“一朝变形诉无可奈何,三寸身躯映大千世界。”“闹钟敲醒的不是梦,而是如戏的人生。”“失去光芒是对人性的绝望,变形为虫是对自身的救赎。”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卡夫卡,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卡夫卡的作品思想。“一句话”的主题思想概括,看似简单,实则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即语言得到建构与运用,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同时,在外国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实现审美力的提升和跨文化的理解。比起活动设计方案一,方案二的第三个环节以简单的形式阐述深刻的主题,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活动中获得真意。

三.教学实践促真思

基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日益成熟完善,教学实践成果也说明任务群教学的魅力。然而,在具体实施操作的过程中,问题百出的现象依旧很明显。教师为了追求“任务群”而“做任务”,为了“有任务”而“编任务”的现象较为明显。这些形式新颖,本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真实的假任务”。如何规避“假”,就需要教师做到足够“真”。

以《变形记》为例的单篇任务群教学,在变形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让师生在沉浸式的教与学过程中实现与作家的情感共鸣。《变形记》的变形以真实的情境任务,真实的学习体验,真实的教学反思为基础。在两种情境任务和两种活动方案设计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两方面的经验:首先,真实的情境任务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根基稳扎稳打的基础。从学生身边来,回到学生身边去。真实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必不可少。前有《雷雨》话剧展演的真实经历,后有学生的自主反思。以兴趣为主导,以领悟为旨归,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情境中自由翱翔。反之,若是情境脱离了学生的切身经验,一味追求“高品质”“高层次”的效果,那么教学成果往往事倍功半。其次,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创设而成。方案一的活动设计与情境设计多有脱节,方案二以导演角色开始,以演出为过程,以入场券为收束。三个活动与情境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这才是最理想的活动任务设计。最后,活动设计要有参照和对照版本。一节高效的任务群教学要经过多次打磨。两种版本的活动设计可以让施教者在不断的对比和反思中发现最有解。《变形记》的变形记在两种活动方案对比中有新的发现,反思中有新的见解。通过变形一记,学生可以理解现代主义文学,可以通晓荒诞和真实的关系,更可以了悟卡夫卡作品对价值的消解和重构。传统的教学不足以支撑文本的解读层次,只有在单篇任务群的辅助下,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变形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变形记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9年9期)2019-09-18甜甜圈变形记启蒙(3-7岁)(2019年4期)2019-06-27变形记小猕猴学习画刊(2018年9期)2018-09-22“去”字变形记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1期)2017-12-05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1期)2016-10-18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研究(2016年21期)2016-02-28

推荐访问:卡夫卡 教学 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