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软米德稻3,号的选育

时间:2024-03-14 09:22:12 来源:网友投稿

杨荣教 王 白 王白昌 李生考 陈以相 余选礼

(1 云南省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芒市 678400;
2 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芒市 678400)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超过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要口粮[1]。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2-4]。高产是水稻育种永恒追求的目标,高产兼优质是现今水稻育种的主流方向,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应水稻产业发展的新品种对保障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5-6]。优质软米产业是云南省德宏州较为重要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冬季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春冬两季作物茬口矛盾突出、种稻效益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软米产业的发展[7],选育优质、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是促进德宏州优质软米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德宏州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多数是中晚熟品种,早熟品种很少。为满足农业生产模式需求,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优质软米新品种德稻3 号,202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21008 号。

德稻3 号选育过程如图1 所示,2012 年在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利用2000 年保存的地方软米品种资源黄皮谷作母本、思茅白谷作父本进行常规杂交组配,经过连续5 年5 代的系圃单株选择方法培育成优质常规籼稻新品种德稻3 号。2013年编号为300,2014 年编号为513,2015 年编号为233,2016 年编号为490,2017 年编号为589,2018年编号为DH-7,同年在芒市拉老、盈江旧城、陇川户撒进行多点适应性鉴定评价试验,2019 年正式命名为德稻3 号,2019-2020 年参加云南省组织的特殊用途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分别在芒市、元阳、广南、西双版纳和个旧5 个试验点完成,2 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红香软7 号增产,抗性好、米质优、米饭具有“热吃爽口,冷不回生”的软米特征,2021 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21008 号。

图1 德稻3 号的选育过程

2.1 农艺性状德稻3 号株高111.0cm,分蘖力强,茎秆粗壮,剑叶直立,株型好,成熟时呈叶下禾。一般每hm2最高茎蘖数382 万~413 万个,有效穗数283 万~330 万穗,成穗率78%左右。德稻3 号穗长21.7~23.6cm,每穗总粒数112.5~122.3 粒,结实率90%左右,比红香软7 号穗长2cm 左右,每穗实粒数增加5~9 粒,结实率多4 个百分点。德稻3 号籽粒细长形,颖壳黄色,熟相好,千粒重28.5~30.9g,短芒,易脱粒。德稻3 号适宜在云南省或与试点类似区域(海拔1200m 以下)籼稻区种植,4 月上旬播种,5 月上中旬移栽,7 月中下旬齐穗,8 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30d 左右,比对照品种红香软7 号早熟10d左右,属早熟类型。

2.2 品质2019 年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德稻3 号糙米率80.2%,精米率70.8%,整精米率28%,粒长7.0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26%,垩白度6.3%,透明度1 级,碱消值6.5 级,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14.7%,横切面遇碘变蓝紫色。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品尝表现:米饭油亮、热吃爽口、冷不回生、口感较好。

2.3 抗性2020 年经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德稻3 号稻瘟病综合指数5.53 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5 级,白叶枯病3 级,纹枯病3 级,稻曲病3 级。多点试验试种结果表明,德稻3 号田间表现中抗稻瘟病、细条病,抗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

3.1 株系及多点适应性鉴定试验2018 年在本单位试验基地进行株系生产试验评价,每hm2产量7629.3kg,在12 个参试株系中居第2 位,较对照品种红香软7 号增产346.8kg,增幅4.8%;
在芒市拉老、盈江旧城、陇川户撒进行多点适应性鉴定评价试验,平均产量8061.6kg,较对照品种红香软7 号增产516.6kg,增幅6.8%。

3.2 区域试验2019-2020 年参加特殊用途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试验地点5 个,分布在云南省5 个州县市,分别为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芒市)、勐海县勐遮镇曼勐养村委会曼勒村小组、个旧市大屯种子管理站、广南县莲蓬镇莲花村田坝、元阳县南沙镇南沙村委会排沙村。海拔300~1287m。试验对照品种为红香软7 号,2 年各试验点产量记录见表1。

表1 2019-2020 年德稻3 号和红香软7 号(CK)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产量

由表1可知,2019年德稻3号每hm2产量6102.9~9503.7kg,在5 个试验点都表现出比对照增产,增幅0.3%~28.6%,各试验点平均产量8012.6kg,比对照增产744.3kg,增幅10.2%;
2020 年德稻3 号产量6783.6~8536.2kg,5 个试验点增幅在0.2%~14.3%之间,平均产量7802.0kg,比对照增产267.3kg,增幅3.5%。2 年每hm2平均产量7907.3kg,比对照红香软7 号增产505.8kg,增幅6.8%,增产点率100%。各个试验点2 年产量波动不大,且都高于对照品种,说明德稻3 号具备高产稳产特性。

3.3 生产试验2020 年在5 个试验点同时进行生产试验,由表2 可知,德稻3 号每hm2产量6376.8kg~8595.0kg,在各个试验点都表现出比对照红香软7 号增产,增幅2.2%~13.6%,增产点率100%。5 个试验点平均产量7485.2kg/hm2,比对照增产417.6kg,增幅5.9%。

表2 2020 年德稻3 号和红香软7 号(CK)水稻品种生产试验产量

4.1 种子处理购买合格种子,保证品种的特征特性和质量。播种前严格进行种子处理,一是播种前晒种1~2d,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
二是进行种子消毒,一般采用药剂浸种,药剂可选择强氯精或者咪鲜胺等。

4.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培育壮秧,旱育稀植,移栽前3~5d 施送嫁肥、喷送嫁药,秧龄30d 左右。采用宽行窄株的栽插方式,株行距13cm×28cm,27 万丛/hm2,每丛移栽3~4 苗。

4.3 科学灌水,合理施肥以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穗方法进行水分管理。肥力一般的田块在移栽前结合整田每hm2施腐熟农家肥15.0~22.5t、三元复合肥300kg 作底肥,移栽后5~7d 追施尿素75~120kg 作分蘖肥。如果是肥田或前茬肥量过大,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过多,需酌情少施或者不施,视苗情追施穗肥。

4.4 病虫害防治根据苗情和病虫鼠害预测预报,苗期和移栽前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等虫害,全生育期要抓好稻瘟病、细条病、稻螟虫等多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芒市德宏州增幅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山西财税(2022年7期)2022-08-182022年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山西财税(2022年2期)2022-03-28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云南农业科技(2021年6期)2021-12-30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武术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芒市总工会:为60名在档困难职工免费体检时代风采(2019年7期)2019-12-14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今日民族(2017年4期)2017-05-13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汽车与安全(2017年2期)2017-03-14甘蔗新品种在芒市旱地引种试验的表现中国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中国火炬(2015年6期)2015-07-31仪器仪表业今年产销增幅或达15%自动化博览(2014年4期)2014-02-28

推荐访问:选育 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