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歌中的甘肃

时间:2024-03-24 13:22:05 来源:网友投稿

王文元

诗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吟唱,而边塞诗歌则是人们对国家和个人情感交融后的吟诵。

自从2000多年前张骞代表西汉中央政府出使西域,正式打通丝绸之路,霍去病两次进军西域后,甘肃这块土地,在随后的2000多年间,就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开疆拓土的舞台,成为中华民族向上崛起的舞台,成为汉唐盛世的见证地。

2000多年来,无数诗人沿着丝绸之路走过甘肃。他们在金戈铁马和征战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在大漠戈壁、雪山草地的征途上升华了自己的精神和人格,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记录了一个时代。

流淌在甘肃大地上的歌

“国家不幸诗人幸”,诗人尤其是大诗人的出现,常常和自己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有人甚至说,只有国破家亡的时候,才会有好诗出现,才会有大诗人出现。这话有它的道理,但未必完全正确。

纵观2000多年来诗人留下的吟陇诗词,绝大部分是国家兴旺时留下的,这是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见证。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最为兴盛的路段,古往今来人们究竟留下了多少诗歌谁也说不清楚,唯一能够说清楚的是2000多年来,甘肃这块土地上留下的诗歌流派中,边塞诗是甘肃大地上最为精彩、最让人热血沸腾的一页华章。

可以这样说,2000多年来,流淌在甘肃大地上的诗歌,可以分为两大类:边塞诗和非边塞诗。尽管甘肃没有出过超一流的大诗人,但是甘肃大地上,却有超一流的边塞诗在这块土地上流淌。

数十位大诗人走过甘肃

边塞是指边疆设防处,边塞诗则是以写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史记·三五世家》中记载:“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去边塞之思慮,暴骸中野无以报。”可见边塞诗就是专门指写边疆安塞之地的诗歌。

边塞诗与军旅、战争题材的诗作有联系却又不能画等号。对于边塞诗的起源,有人说源自汉代,有人认为《诗经》中的部分诗歌就有了边塞诗的雏形。唐代是我国边塞诗的鼎盛时期,一大批文人投身军旅,开创了边塞诗的繁荣时代,如今流传着的边塞诗,绝大部分是这个时候的作品。

甘肃曾经出过不少功勋卓著的武将,从西汉名将李广、李陵、赵充国,到清朝的张勇、王进宝,以及为抵抗八国联军而战死北京正阳门的马福祥等人,武将是这块土地上的荣耀。作为文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必经之地,甘肃也走过许多知名的诗人学者,李白、杜甫、骆宾王、陈子昂、高适、岑参等人都在甘肃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诗篇。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在讲究建功立业的年代里,许多人是文武双全,他们既是上马杀敌的武将,又是提笔作诗的文人。这些人的诗篇中自然流淌着一种金鼓之气,读起来让人血脉偾张,英雄之气油然而生。

陇右的大唐边塞诗

一种诗歌的出现,与整个时代密切相关。边塞诗自然也和战争相连,有人认为,东汉以后,战争频繁,反映征人思妇、边地战争艰苦之作渐渐多了起来,逐渐形成了边塞诗的流派。

隋王朝是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建立起来的统一的王朝,而唐王朝则将统一的中国带向了一个鼎盛时代。因而,唐代边塞诗充满了诗人从军报国、安定边塞的豪情,同时,又充分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制止敌人入侵、实现和平的目的。

唐朝时,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来说,就有2000多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唐朝的著名诗人大都写过边塞诗,在走过甘肃大地的诗人中,最优秀的篇章都是唐朝诗人写出的。

唐代是一个崇尚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时代,许多唐代诗人写出了男儿立功于边陲、封侯于万里的心声。唐代边塞诗是中国边塞诗中最为华美、最为气势磅礴的篇章。

“大漠风望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古今,白骨乱蓬蒿。”这是唐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游陇右各地写的诗篇《从军行》和《望临洮》。

“凉州城外行人少,百尺峰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唐河西节度使幕府中担任节度判官时写的《凉州赛神》。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凉州,也就是今天的武威,诗中所写的越骑神就是主管骑射的神,当时人们一般在敌人来犯、大战即将来临之时才有此举。这首既写了戍边又写了民俗的诗让人们全面见证了唐代的边塞诗歌风采。“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这是高适的《入昌松东界山行》,描写了河西道路的艰难。

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西北地区,是唐代边疆战争频繁发生的地区。这里驻扎了大量的军队,有人曾经统计过,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兵力归西北的安西、北庭、河西、陇右等节度使管辖。而现存的2000多首唐代边塞诗中约有1500首与大西北有关。从陇山到敦煌玉门关、阳关近2000千米的甘肃大地上,成为诗人们吟唱的地方。

武威的边塞诗人李益

李益是甘肃武威的大才子,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在众多的边塞诗人中,出生在甘肃的并不多,能够取得成就的就更少了。从这一点上来说,李益是值得甘肃人骄傲的。他是一位能文能武的才子。

李益出生于748年,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大历四年(769年)考中进士,在大历十才子中,李益以七绝见长,他的边塞诗久负盛名。人们评论,李益是继高适、岑参之后的又一位边塞诗人。

李益的边塞诗多写于唐建中、贞元时期。他的《从军诗序》说:“吾自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军中酒酣,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说起李益的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首诗写出了戍边军人无尽思乡之情,其背后是长期的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盛唐之后戍边将士普遍存在着厌战的情绪。

李益长期生活在边塞中,对戍边将士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切身的感受。他的诗句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种感受,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共鸣,也为诗人赢得了声誉。纵观李益的一生,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深刻体验到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边塞诗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读着那些飘荡着豪放之气的诗句,仍能感受出一个时代跳动的脉搏,也能体会出一批文人热血报国的心绪。

猜你喜欢李益边塞戍边太阳能光伏暗管排水系统能力提升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4期)2022-04-24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扬子江(2021年4期)2021-08-09戍边壮士歌草原歌声(2018年4期)2018-04-04凉月如玉亦如霜传奇故事(上旬)(2017年11期)2017-11-30凉月如玉 亦如霜恋恋中国风(2017年11期)2017-11-14戍边追梦军营文化天地(2017年3期)2017-06-19梦回边塞政工学刊(2016年12期)2016-12-13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5期)2015-10-12鸟语花香民间文学(2014年3期)2014-06-20

推荐访问:边塞诗 甘肃 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