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时间:2024-03-11 14:22: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 <4 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20以内退位减法表。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把所有的有关计算题整理成减法表

教学准备:

20以内退位减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完了20以内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复习课

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

1、算一算

3+9=11-6=13-7=

4+8=12-3=12-4=

5+6=15-77+6=

2+7=16-8=13-6=

指名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二、练习

1、复习(1)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出示第13页第2题

(1)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行十几减9,第二行十几减8,第三行十几减7......

你能按照这样的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吗?

学生填表,师巡视,个别辅导,填完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2)横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行11减2,第二行11减3,第三行11-4......

斜着看,你有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一斜行得数都相等

得数是9的算式有哪些?得数是5,7的"算式有哪些?

(3)口算练习

师任选一道算式,要求很快报出准确结果。

4、复习(3)

同桌游戏

5、复习(4)

课件出示:

11-5={16-8={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复习(5)、(7)

师计时,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

三、复习小结:

今天的复习课我们复习了这一单元的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页例5用数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通过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

师:看来春天真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季节!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在足球场踢足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及游戏,直接激趣,调动全班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可能的答案

(1)6个同学在踢球,3个同学在加油

(2)有1个女同学,有8个男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引导每个组的学生,从这个活动的情景中收集、处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1)这一题中,已知条件(数学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小结:知道总数一共是16人,其中一部分已经来了9人,要求另一部分还有几人没来,用减法。

(3)师:能根据已知条件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与人数无关,所以是多余信息)

根据生的回答板书:16-9=7(人)

(4)师:16-9怎样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3人,有一人住宿,男生2人,女生1人,有一名眼睛视力差,黑板上的字看不清。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能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中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加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具体情况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关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二)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空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教学重点是;100以内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数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观察、数学的思维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2、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备好课,写好教案与反思。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精讲多练。教会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弄懂每一道题,达到计算熟练。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认真做题的习惯。

5、及时进行学习水平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7、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8、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练习体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相同点,提高笔算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积累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体会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xxxx+7062+436+237-676-5057-4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267457+32+53-24-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30+1856-4047-20xx-320+63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7、(1)出示第12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

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用竖式计算:

35+2352+3064+37+4248-1174-20xx-3529-2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比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

二、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

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经知道

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

验和感知比较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手、脑、口同时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物体的多少,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书上的小伙伴来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题3 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从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到看图进行比较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老师创设为小伙伴解决困难的情景来巩固比较的方法,其目的可以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巩固比较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进行挑战,对自己树立信心。】

四、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生活中常常会存在许多的特殊性的问题。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生活实际,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要考虑全面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

书上14页练习9/①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书上的练习2。

师:刚才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经常出现,那些结果很少出现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和6出现的情况较少等)

同一种颜色出现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情况比较多。

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三、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练习册P9 写数,练习册P45、46

板书设计:

双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①9十3 9十7 9十4 9十6

②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9十( )=12 9十( )=13

②9十( )=14 9十( )=15

③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①15-9=( ) 18-9=( )

(3)9+( )=14 (4)9+( )=17

②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 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①8+9= 15-9= 17-9= 6+7= 13-9=

②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①12-9 = 16-9 = 14-9 = 18-9 =

②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 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2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推荐访问:下册 教案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