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足球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3-09-19 17:20:10 来源:网友投稿

仇周亮 ,李 丽,张 冬

(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2.上海市同洲模范学校,上海 200493)

2014 年11 月26 日召开的全国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将足球纳入全国体育必修课[1]。2015年7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2019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在新时代背景下,足球运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相继在足球教学改革上迈出积极探索的步伐。提高校园足球文化意识和教学水平,已成为高校体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

足球运动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足球课是高校体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选修的热门课程。足球运动因其对体能、技能、战术和团队配合等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在提高身心素质、释放心理压力、增强协作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运动需求的个性化凸显[2],现有足球教学已不能满足所有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分析高校足球课程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对策并提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案,成为所有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足球教学的成功改革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校园足球的整体水平,为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1 师资力量薄弱,场地设施不足

师资力量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资源。在足球教学中,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技战术水平。高校体育选修课科目设置要保证多样性,而体育部门教师总人数却有严格限制,导致专业足球教师普遍较少[3]。一些非足球专业教师对足球一知半解,难以保证课堂质量。

足球教学的另一项重要资源是足球场地。近年来,综合性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场地等配套运动资源的扩建和更新却相对滞后。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足球课的班级数量和选课人数。此外,专业足球场不仅需要天然草地,还要进行定期维护。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因无法支付高昂的维护费用,都选择用人工草皮代替天然草场。然而,人工草皮场地滑、容易烂,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从而制约高校足球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对此,应加强师资力量,扩增场地资源。师资力量方面,全面提高足球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学校制定严格全面的考察标准,确保引进高水平的专业足球教师。其次,为足球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机会,增强其科研创新能力。最后,加强足球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学习,使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致力于为校园足球乃至中国足球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场地资源方面,高校应积极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经费扩增球场,同时加大对足球场地和足球课程硬件设施的投入。场地管理方面,在保证在校学生课内外使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场地使用频率及维护费用。

1.2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大纲陈旧

高校足球课堂普遍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纠正错误—教学比赛”的“填鸭式”教学形式。高校体育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既要追赶教学进度,又要顾及监督体制,以至于忽略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此外,高校学生来源广泛,不同生源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不一致导致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传统教学方式会造成足球基础扎实的学生“吃不饱”、零基础的学生“不消化”的现象。虽然高校体育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有些高校教学大纲改进不多甚至一成不变,导致足球教学缺乏创新,再加上部分对抗性、实战性教学内容的删减和“填鸭式”教学的不断重复,使得足球课堂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足球教学应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足球是一项竞技性运动,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首先要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明确体育育人的使命,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其次,丰富足球体育课程体系,使足球教学在传播文化、培养兴趣、指导技术等方面均衡发力,真正成为大学生享受足球乐趣的途径。为丰富课程内容,高校可将足球游戏和足球竞赛融入其中。足球游戏可以引导大学生体验足球的乐趣,提高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并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技能。足球竞赛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斗志,还有利于其技战术水平的提高。通过游戏和竞赛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足球课堂的教学内容。

1.3 考核制度不完善,考核标准无差异

目前,我国高校足球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大部分高校足球课程期末仅对停球、颠球、传球、射门等最基本的技巧动作进行考核[4],而足球规则、战术和实战等并未纳入考核。足球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其考核标准对足球基础深厚或有足球天赋的学生过于简单,而足球零基础的同学只关注完成基本考核任务,无法真正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因此,无差异的考核标准不仅不利于提高有足球基础学生的技战术能力,也不利于激发零基础学生对足球的热爱,整体上制约了高校学生足球能力的发展。

因材施教,分层次开班授课。针对目前无差异的考核形式,高校可根据学生意愿和能力差异等分层次开班。例如,将原本按年级划分的足球班级分为兴趣班和竞赛班。兴趣班主要面向基础薄弱但对足球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学大纲围绕足球规则、基本技战术等基础性内容制定。竞赛班可为参加不同级别足球赛事的学生而设置。竞赛班队员必须经过严格筛选,综合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等,确保整体竞技水平。同时,必须保证队员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防止队员不听从指挥、发生冲突,这不仅会干扰比赛,还会影响其他球员对比赛的专注和享受[5]。分层次开班的目的在于满足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通过按需教学的授课形式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竞赛班的设置还有助于培养优秀足球竞技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需求趋向个性化,同时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视。因此,高校足球教学改革不应只局限于对传统教学资源、课堂形式和内容的改进,也应顺应时代需求,全面提升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1 全面构建校园足球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足球运动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传播高尚的体育运动精神。足球文化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和不屈不饶的品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足球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普及足球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得大学生对足球的热爱局限于基础技巧的学习和简单比赛的参与,而对足球文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足球文化的缺失导致学生的足球参与意识淡薄,足球运动缺乏群众基础。高校足球文化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感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低, 使足球文化始终处于高校主流文化的边缘。

足球作为一项运动在高校中开展,应从文化基础上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加强足球文化的推广宣传力度,塑造足球场上的英雄和校园足球偶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足球意识,构建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同时发挥足球运动对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高校足球文化应以足球教学、足球比赛、足球宣传为载体,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然而,将足球文化的精髓融入每周的足球课程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足球文化氛围,需要高校不断认识足球文化的重要性,创建丰富多样的足球文化内涵, 让校园足球文化引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价值观,实现校园足球文化在健康价值观念传播、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功效。高校加大足球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校园BBS、校内报刊、宣传栏等,宣扬足球运动的魅力,展示校园足球明星风采,让大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足球文化的内涵,了解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促进足球文化环境建设,发挥校园足球文化的价值和引领作用[6]。高校在加强校内足球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做好与校外足球文化环境的对接,可举办区域足球联赛,为各高校大学生提供足球文化交流的平台,激发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2.2 充分发挥足球社团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下,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需求的差异日益凸显。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有的喜欢观看足球比赛,有的喜欢讨论足球技战术,有的则亲身参与足球比赛、做足球裁判等,单一的足球课程很难覆盖学生不同的兴趣。足球社团以其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自主性的管理模式,可以把对足球有不同兴趣的学生紧密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全面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

足球社团的成立和经营,有助于学生在课后继续保持对足球运动的参与度,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还能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辅助作用,相关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弥补课堂时间不足导致的学生足球文化缺失。此外,足球社团的宣传能为足球队吸引更多的关注度,保证球队比赛现场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足球意识。

将足球社团作为足球课堂的延伸,社团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足球教师可以通过足球社团这一平台组织学生集体观摩足球比赛,并进行相应技术分析和实战演练。学生在更放松的环境和更充裕的时间里, 与更默契的伙伴搭档,可以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战术的训练。同时,培训性活动有助于提升足球社团人气,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一步增强校园足球氛围。此外,足球社团有助于完善和保障学校足球队比赛期间的相关后援活动。借助社团的宣传和服务,保证足球比赛的观众人数和现场氛围,从而激发运动员的比赛斗志,让运动员更专注于比赛,保持竞技状态。建设有影响力的足球社团,高校应加大投入,满足社团对场地、器械设施、服装等方面的需求。

2.3 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延伸课堂教学范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网络课程逐渐普及,但高校体育课堂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式还不普及。互联网技术既可将传统的线下课堂投射到线上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又可将线上资源投放到线下课堂方便师生讨论和学习。互联网教学模式不受天气、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可将原本有限的教学课堂无限延伸。

互联网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了教学课堂,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不仅满足学生训练时间和学习内容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日常积累提高学生各项基本体能素质,从而更高效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高校可尝试将Online to Offline (O2O)模式融入传统足球教学过程[7],进行足球课程改革。例如,足球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储备充分整合资源上传相关教学视频,并在线上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学生可通过回答问题、上传练习视频等形式完成课堂作业。合理安排线上学习内容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足球课堂中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在保证课后持续学习的同时,更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对学生练习视频进行细致分析,有助于教师全面检查学生的技术动作并提出指导意见。便捷多样的互联网教学形式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单一化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例如,将基础体能练习设置为一项定期的线上任务,同时以学生所选体育项目为依据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项目。教师在线上安排周期性进阶训练项目,学生线下练习并在线上打卡完成各阶段的任务要求。通过这种方式让体育运动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足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受到学生的广泛热爱。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足球课程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提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足球教学改革与创新方案刻不容缓。针对现阶段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考核制度无差异、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等问题,高校应:着力加大足球场地资源的投入,加强足球教师队伍的建设;
因材施教,分层次开班优化并丰富教学内容;
注重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着力宣传足球内涵和精神;
充分发挥足球社团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有效地将现代化科技手段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足球教学质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足球意识和技术,为校园足球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足球运动足球校园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科学咨询(2021年1期)2021-12-30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灌篮(2021年4期)2021-11-22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年2期)2019-01-19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精品(2017年3期)2018-01-31让足球动起来红领巾·萌芽(2017年9期)2017-12-21少年快乐足球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校园的早晨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春满校园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3期)2017-04-01认识足球(一)小雪花·成长指南(2016年2期)2016-03-16

推荐访问:对策 现状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