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五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时间:2023-09-16 12:50:05 来源:网友投稿

吕 霞 朱玉淋/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农业农村局

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川东居委员会位于大丰区东南部,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0亩,总人口2865人。近年来,草庙镇川东居委会扎实推进生态种养一体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生态水网、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五个重点”建设,精心打造“五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描绘“美丽乡村”新版图。

打造生态种养一体化示范区。川东居委会以大丰沁侬牧业有限公司、欣运家庭农场、江苏道远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以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为起点,以川鹿现代农旅园、千亩稻麦种植区为载体,综合应用无害化处理、厌氧发酵处理、脱硫除臭处理、固液分离处理等技术,积极打造生态种养一体化示范区。新投入资金150万元,建成1000亩沼液还田核心示范区和200亩沼液还园核心示范区。通过对生猪养殖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处理,粪污水进入发酵罐和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养殖场除部分生产使用外,大部分并网发电销售;
产生的沼液经过滤泵房过滤稀释后,通过沼液管网输或沼液配送车运送至农田和果园之中;
产生的沼渣、干粪、病死猪处理废弃物和秸秆,通过有机肥加工厂进行加工,生产出可用于销售的有机肥还田。实现特色养殖生猪常年存栏38000头、沼气新能源发电1000万千瓦、沼液灌溉6000亩、沼渣制肥15000吨的“猪-沼-果、猪-沼-稻、猪-沼-麦”等生态种养一体化新型循环农业模式,1000亩沼液还田核心示范区和200亩沼液还园核心示范区水肥一体化管网全面铺成。

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川东居委会突出秸秆离田综合利用,以都市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全面推进2022年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还田处理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然后直接还田;
离田处理通过对秸秆进行收贮、打捆、粉碎、压缩、焚烧的方式,将生物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秸秆废弃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强化技术指导、典型辐射、现场推进、督查核查,保证秸秆还田、打捆离田效果;
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发展。新投入资金14.32万元,建成2000㎡秸秆暂存储料场,建立秸秆储运档案和巡检制度,通过对秸秆打捆粉碎压缩、离田定点焚烧发电,将生物能转化为电能和科学化、均衡化还田利用,拓宽秸秆发电能源化利用和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途径,严禁露天焚烧,改善大气环境,构建“以用促治”的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新模式,实现主要农作物秸秆离田率达52%。

打造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突出打造1000亩稻麦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稻麦农药减量增效实行源头控制,应用药剂对稻麦种子进行处理减少病害,田间应用太阳能杀虫灯等防治虫害,种植显花植物保护利用天敌,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建立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绿色防控,使用高效植保机械“飞防”,实行统防统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
稻麦化肥减量增效按照“控制施肥总量、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的原则,结合目标产量、测土和田间试验结果,采取“精、调、改、替”等措施,综合施策,确定施肥总量、施肥结构、运筹比例和施肥方式,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按方施肥,推进配方肥应用落地,做到精准施肥,减少不合理的肥料用量,让作物吃上“营养套餐”,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应用模式。突出打造200亩果园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农药减量增效重点以推广果园绿色防控示范,主推抗病虫品种、合理控湿、合理密植、修剪枯枝病叶、清洁果园等农业防治技术,人工灭杀病虫,灯光、色板、食诱、性诱等综合诱杀技术,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化肥减量增效重点突出园区以推广水肥一体化,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将可溶性肥料水肥相融后,通过可控管道灌溉施肥系统,采取“有机肥+配方肥(基施)+水溶肥(追肥)”模式,把水分养分均匀、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构建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新模式。通过品种选用、设施诱杀到天敌保护、田间管理等自然生态控害,沼液还田、沼渣制肥、精准施肥等肥料运筹措施,改善农田和园区生态系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新模式。新投入资金61万元,新增自动虫情监测器2台、太阳能自动杀虫灯60台、黄板20000张、新型飞蛾诱捕器500台、配方肥120吨、微生物肥10吨。实现绿色防控覆盖率60%以上,农药使用量较上年下降0.6%;
化肥使用量较2020年下降1.6%。

打造生态水网建设循环示范区。岸上控污减污。加强生态水网沿线道路、河流、耕地污染源治理,对大型企业工业废水和大型养殖场的养殖污水,加强治理和监督;
对农村居民和小规模养殖户开展“四到位”净化整治;
对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实施减量控制;
加强岸边生产生活垃圾治理。水系生态降解。以该村(居)进东河为载体,在原有排水浇灌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整改千米农田河渠,使内河、外河水网相连,沟渠配套,水系循环;
河中构建生态浮床,种植吸收氮磷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净化水源;
两岸种植保持水土好吸收氮磷强的陆地植物;
岸坡种植三叶草等护坡植物;
沿岸种植垂柳、黄杨等乔灌木,保证四季有绿,常年吸收氮磷;
同时加大对农田排水水系所携带的氮磷元素的去除和降解,构建生态循环水网系统。管护常抓不懈。组建管理养护团队,建立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职能,对河道进行定期检查,对枯死和腐烂植株进行定期管护、及时清理;
设置标牌,减少堤岸上人类活动频次,保护生态多样性。新投入资金110万元,新建沼液还田泵房1座、园区泵房控制室1座、开展河道驳岸2000米,清理淤泥和杂草2000米,河岸挺水植物带栽植挺水植物20000株,绿化苗木和护坡植物3000平方米,建成生态浮床300平方米。

打造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示范区。废旧农膜废弃物回收。建立废旧农膜废弃物集中回收点,每年开展春秋两季清田行动,由居委会保洁人员负责收集到回收点,并将废旧农膜集中运送贝迪塑业进行回收无害化处理,农膜回收率达99%,基本解决农田白色污染。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在农田和果园内部设置统一标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箱,每500亩放置1个,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优化生产档案记录,实行可追溯管理。

猜你喜欢农膜五位一体沼液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江苏农业学报(2022年4期)2022-09-07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农家科技中旬版(2017年3期)2017-06-26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沼液喂猪有讲究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4年10期)2014-11-07沼液在蔬菜上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科学种养(2014年8期)2014-08-22新型农膜种类多 功能更加多元化中国农业信息(2012年22期)2012-07-10

推荐访问:五位 新模式 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