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合作”模式下医高专病理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3-09-23 18:30:12 来源:网友投稿

宁 燕 叶劲松 李章春 朱胜章

①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②黔南州人民医院病理科

“金标准”常被用来形容病理学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地位,高水平的病理技术能够协助临床快速诊断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病理技术侧重于组织切片、细胞学制片、HE染色等工作,病理技术员是该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本科层面培养的病理技术人员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探索专科层次的病理技术人才培养路径则显得尤为重要。“校院合作”模式是当前医学人才培养应用较广且较为热点的一种联合教学方式,也是推动医学教育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本文通过探索“校院合作”模式培养病理技术人才,以期为提高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提供病理技术人才储备,提供借鉴和参考。

病理学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被称为是“桥梁”学科,在疾病检查与诊断中有着“金标准”的美誉,医学史专家Willian Osler称之为“医学之本”[1]。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诊断技术全面提升,癌症和恶性肿瘤的检出情况也不断的早期化,其中,肿瘤性质的确定以及靶向治疗等都要高度依赖病理诊断技术,因此,增强病理诊断技术对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著名病理学家Karl Lennert教授曾说过“技术是病理之母”[2]。然而,受各种原因影响,病理技术人员却面临人才培养不足、后备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通过探索“校院合作”病理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对医高专院校医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1 病理技术专业人才缺乏

201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发表数据显示,在我国临床病理技术人员岗位上,缺口高达4万人[3],在一些基层医院,护理、影像等专业人员转岗成为病理技术人员的主要来源渠道,而由于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和缺乏系统化的培养,这些转岗而来的病理技术人员往往缺少临床诊断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不仅是在医院,目前在医学生物制片公司、医学检验公司以及高校病理实验室也严重缺乏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病理技术人才[2]。郝坡[4]等研究发现,在重庆地区病理技术人员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医院大都存病理科工作人员技术、诊断一肩挑的情况,而且,医院病理科室总体的实力较弱。陈军芳[5]抽取了全国115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三级医院病理科都有独立的设置,而在部分二级医院病理科并没有独立的设置,就病理技术人员平均数量的调查而言,三级医院为3.1名/所,二级医院为0.7名/所。由此可见,仅从病理技术人员配备的数量来看,就存在严重的不足。

1.2 病理技术人才培养不足

病理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通常是以研发病理技术工作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实践课程的分类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融入互联网学习,使之具备临床实际的工作能力[6]。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组织病理切片是疾病诊断和判定的重要依据,而病理技术是诊断病理切片的基础,各种组织细胞切片的制作均由病理技术员负责。目前,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两个专业是我国病理技术人才的主要来源[5],病理技术工作侧重于组织切片、细胞学制片、HE染色等工作,往往是技术难度大、标准高,同时又要求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所以,一般在二级以下或基层医院专科学历层次的病理技术人员比例相对较大。但是,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往往又未经过规范化的理论和技术培训,又很难胜任病理技术这项工作。所以,加强专科层次医学专业学生的规范化、系统化临床病理工作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基层医院病理技术的发展。

教育部于2015年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在高职高专层面医学检验技术其中的一个方向就是病理技术,因此,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依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加强病理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3],全国有221所高职院校开设医学检验技术,其中仅有4所专科层次的学校设有独立的病理技术方向人才培养,也仅有20所院校开设病理技术相关课程,所以,专业人才培养不足也是导致病理技术人才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职教改革”),“职教改革”要求,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陈昕煜副司长在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根据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需要调整专业结构;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文历阳副主任强调,加强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建立政府主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行业指导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要完善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基于“校院合作”模式的病理技术人才培养,是立足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层次,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基层医院病理技术人员短缺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乡镇医疗卫生人才水平,实现各区域平衡与协调发展的一次“供给侧”改革,更是落实“职教改革”的要求。因此,“职教改革”不仅从教育强国的层面对病理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高标准,而且从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角度对病理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严要求。

3.1 “校院合作”人才培养的背景

早在200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8](国发〔2005〕35号),文件中指出,要增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加强与企业紧密联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010年,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9],明确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2019年,“职教改革”又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学校与企业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10](国办发〔2020〕34号),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职称晋升评价和临床教学基地绩效考核中引入人才培养质量这项重要内容,临床科室设置要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起来,要求高校附属医院要设立专门的教学病床和教学门诊,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健全临床教学组织机构等。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结合自身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特点,各取所长,联合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将学生参加实际岗位工作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不同事业、企业单位需求的一种教育模式[11]。从推行校企合作到明确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直至进一步细化校企合作办学的组织机构、师资等指标内容,无不显示出国家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重视。

3.2 “校院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校院合作”是学校与医院开展联合办学的一种培养模式,学校针对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请医院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已成为近年来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和热点,对医务人员的培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经验的日益成熟,“校院合作”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也愈加频繁,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常颖颖[12]在研究中发现,基于“校院合作”引领下的妇儿方向班人才教学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妇儿方向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周玉琴[13]等研究发现,“校院合作”能有效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专科实践能力,使院内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口腔专科实际工作,学生均能掌握“四手操作”;
陈红莲[14]在临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了“校院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一年半的在校学习、半年的医院学习和一年医院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5+1.5”培养模式),结果发现该模式有效强化了学校与医院的协同合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实现人才的共同培养,对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校院合作”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培养,通过对该类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校院合作”是切切实实要求医院参与到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实习等整个培养过程中,如上述研究出现的“1.5+1.5”培养模式,而有的本科院校[15]实施“2.5+2.5”的培养模式,即前5个学期在校学习,后5个学期在医院完成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见习和实习等工作。这种校院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更深化了“校院合作”的育人模式。

4.1 搭建“校院合作”平台、组建教学团队

“校院合作”是学校与医院要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是学校和医院共同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首先要从学校的层面出发,由学校领导或教务处与合作医院的领导或科教科完成搭建平台的对接,这其中包括“校院合作”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学校和合作医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分工和责任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等。在双方完成平台的搭建后,由学校病理教研室和医院的病理科选派教师和医务人员组建教学团队,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实验班级选取等工作。

4.2 校院共同制定病理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因考虑医院病理科室工作量大、强度高、人员配备有限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工作效率,病理教研室作为“校院合作”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导方,要先同学校教务处等部门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法达成初步一致的框架,再与合作医院进行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根据培养方案开展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等内容。“校院合作”病理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要从医院实际工作出发,根据病理技术人员岗位所需,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标准、方式和过程,突出医院临床工作特点,理论联合实践,重在实践技能强化,培养出真正符合医院临床病理工作需要的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4.3 “校院合作”要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校院合作”不能只是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参与到学校的理论教学来,学校的教师也要参与到医院的实践工作中去。医务工作者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一线临床工作经验,学校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二者可以互补,共同提高。此外,“校院合作”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为学校打造双师型教师,在培养病理技术人才的过程中,病理教师也要参与到实践的学习中去,通过到临床一线见习、实践操作,提高自身的病理技术能力,所以,教师在参与“校院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根据教师任课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教师到病理科进行实践学习,与此同时,在教师队伍中做好“传、帮、带”,逐步扩大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校院合作”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师综合业务能力和水平。

4.4 “请进来,走出去”凸显医院培养特色

在病理技术人才培养上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校院合作”培养方式。“请进来”,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邀请合作医院或其他医院病理专家、老师到校对实验班开展病理知识讲座,组织读片培训,增强学生对病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走出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在校学习期间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实验班的学生进入合作医院的病理科进行见习和切片制作、染色等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自身参与加强对病理技术的感观认识,该阶段时间约为半年左右;
第二阶段,即在步入实习岗位时,安排实验组学生进合作医院的病理科室进行轮岗实习,进一步加强病理技术人才的深度培养,该段时间约为1年左右。

4.5 “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指标是衡量“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重要内容,建议考核内容可以分别从横向与纵向、主观与客观4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实验法设立对照班和观察班,观察班采用“校院合作”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然后进行考核。考核办法简要概况如下:①横向客观: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成绩、教学比赛成绩进行比较,以此来观察“校院合作”教学的效果;
②横向主观: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积极性、主观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以观察实验班对“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感观认知;
③纵向主观:教师对传统和“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观评价,合作医院病理科室对实验组学生的病理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等;
④纵向客观:合作医院病理科对教师病理切片制作、HE染色等技术水平、读片能力提升的客观评价,以此来评价“校院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师病理技术能力的影响。

“校院合作”培养模式是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热点,也是推动医学教育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通过采用“校院合作”模式,对培养病理技术人才缓解病理技术人员短缺的现状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因开设病理技术专业方向的学校有限,高职高专院校受学制年限、师资、教学场地设施、附属医院等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校院合作”模式的病理技术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病理技术人才培养方式研究,为提高临床病理技术,提升病理诊断的整体水平,贡献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校院校企病理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0年5期)2020-12-06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基于新形势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年1期)2018-05-14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9期)2016-04-28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年1期)2015-02-27校企合作五反思汽车维修与保养(2014年7期)2014-04-18校院共育护生早期进入临床的设计与实践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9期)2014-02-16

推荐访问:病理 高专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