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RM-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对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3-09-27 15:22:01 来源:网友投稿

宋红娜,史林娟

眩晕是临床上多发性疾病之一,其依据患病部位分为周围性眩晕症和中枢性眩晕症,其中小脑神经、脑干以及核上性病变构成的眩晕称之为中枢性眩晕,其占全部眩晕症的20%~30%[1]。诱发中枢性眩晕可能是由肿瘤、炎症、血管源性、变性等因素造成的,而小脑出血或者梗死、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是其发生的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眩晕、平衡障碍等症状,继而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威胁[2]。前庭康复训练是对于前庭功能损伤患者所采取的非创伤性、非药物性的运动锻炼,其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代偿功能加以调动,发挥提高前庭视觉、位置觉以及平衡控制能力的作用,可增强患者对眩晕程度的耐受能力;
SRM-Ⅳ前庭诊疗系统是将电子、机械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可在诊疗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治疗效果,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康复和复位效果明显[3]。鉴于此,本文旨在观察SRM-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对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8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3.05±7.29)岁,病程3~11个月,平均病程(7.13±2.59)个月;
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2.98±7.23)岁,病程4~12个月,平均病程(7.48±2.60)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头颅MRI和临床检查确诊为中枢性眩晕症[4],躯体运动能力失衡,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心源性眩晕、因低血压导致的眩晕,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心肝肾功能障碍、重度感染者,存在严重心血管和脊椎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盐酸倍他司丁(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H31022080)口服,12 mg/次,3次/d;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H10930003) 口服,5 mg/次,1次/d;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H20056783)静脉滴注,40 mg/次,1次/d;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41020322)肌肉注射10 mg,1次/d。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SRM- Ⅳ前庭诊疗系统行前庭康复训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坐在转椅上,将安全带、安全杠调整至舒适且稳定状态,红外摄像头视频眼罩佩戴于患者眼上,随后将摄像头切换至左眼部位自动定标,将座椅开启后实时规定模式旋转,对半规管加以刺激完成功能锻炼。①后半规管功能锻炼:转椅沿着垂直轴向右方向转动45°,这时冠状面于后半规管平面呈平行状态,随后利用180°/s2的速度转椅沿着顺时针方向转120°,中间休息30 s,随后以上述相同的速度持续旋转120°,中间间歇20 s,随后再转动120°,患者回到原始坐位再进行1 次旋转360°。休息3 min后转椅沿着垂直方向向左转90°,后半规管与冠状面相平行,随即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步骤与速度与上述操作相同。②水平半规管功能锻炼:转椅沿着垂直方向向左转45°后并沿前后轴以逆时针转动90°使患者为平卧位,随后经转椅靠背力量使患者呈抬头30°位置,这时矢状面与两侧水平半规管呈平行状态,随后以180°/s2的速度绕着垂直轴逆时针旋转180°,中间间歇20 s,随后以相同速度旋转180°,患者回至平卧位后再次完成360°旋转。休息3 min后转椅沿着垂直方向的顺时针旋转与上述操作步骤和速度相同,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眩晕残障程度:采用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估,其中包含情绪E(36分)、躯体P(28分)、功能F(36分)3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眩晕残障程度越严重。②功能性步行能力:使用起立-行走测试时间评估,指导患者坐在可以靠背的椅子上,听到指令后其快速前进3 m并转身回至椅子旁,坐到椅子上,记录离开椅子到再一次坐下所用的时间,耗费时间越短表示功能性步行能力越好。③重心主动转移与姿势控制能力: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评定量表(VADL)评估,BBS量表其中包含14个项目,总分为56分,分数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好;
VADL量表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前庭功能障碍越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数据用率[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

2.2 两组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起立- 行走测试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比较(±s) 单位:s

表2 两组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比较(±s) 单位:s

注:与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4.63±2.33 10.40±1.75b对照组 40 24.83±2.11 15.85±2.07b t值 -0.403 -12.713值0.688 <0.001

2.3 两组患者重心主动转移与姿势控制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重心主动转移与姿势控制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V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重心主动转移与姿势控制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重心主动转移与姿势控制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BBS=Berg平衡功能量表,VADL=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评定量表;
与治疗前比较,cP<0.05。

组别 例数 BBS VA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3.08±1.47 35.48±3.06c 7.50±1.18 2.45±1.15c对照组 40 22.93±2.14 27.33±3.12c 7.05±1.43 4.60±1.15c t值 0.365 11.795 1.536 -8.347 P值 0.716 <0.001 0.129 <0.001

中枢性眩晕患病机制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神经变性等因素造成患者脑部血管堵塞、血流速度减缓而发生脑部缺血缺氧、前庭神经中枢通路受阻等情况,继而诱发中枢性眩晕症,促使患者活动和姿势控制缺失前庭感受器的及时反馈导致严重平衡障碍[5-6]。针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其中盐酸倍他司丁药物属于组胺类药物,通过对组胺1受体加以刺激可有效扩张脑血管、心血管以及毛细血管,改善机体微循环,尤其对椎基底动脉系统具有显著的扩张效果,可增大脑部以及周围循环系统血流量,进一步改善了患者因后循环缺血而造成的眩晕症状;
氟桂利嗪药物是一种高度选择性钙抑制剂,其对细胞内离子调节机制可有效发挥维持作用,避免出现细胞内钙离子的超载现象,缓解因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而造成的去极化,降低椎动脉痉挛并抑制患者脑部血管收缩,使椎动脉血液供应能力得以恢复,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前庭系统的缺血缺氧状态,继而缓解眩晕症状[7];
神经节苷脂是神经鞘脂类药物,其可组成细胞膜表面成分,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结构,在正常状态下其主要存在神经元膜上,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大量释放和神经突触结构的重新建立,有助于对细胞膜酶与细胞膜蛋白活性加以调控,防止出现神经纤维、神经元变性坏死,继而保护已经受损的神经细胞,有效改善眩晕症状;
盐酸甲氧氯普胺属于中枢多巴胺受体抑制剂,其通过作用在催吐感受区多巴胺受体上,可有效抑制中枢性呕吐现象,缓解痉挛、恶心呕吐等症状[8]。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可降低呕吐、眩晕等临床症状的发生,但其缺乏针对平衡功能的锻炼,继而对功能性步行能力、姿势控制能力改善效果欠佳。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DHI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基于SRM-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治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中枢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程度。SRM-Ⅳ前庭诊疗系统通过实施内耳不同半规管平面运动,并对半规管刺激引发眼震现象,有助于实时观察和诊治;
除此之外通过对患者体位加以调整,采用本身重力使半规管位置发生变化,继而达到复位的效果。而基于SRM- 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治疗其不仅可对视觉刺激生成适应性还可降低对视觉的敏感度,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抬头30°可充分打碎半规管内的耳石碎片,并促进耳石快速吸收和溶解,促使患者前庭系统适应两侧半规管不对称的冲动,有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代偿功能产生调节作用,减低或者消除眩晕症状,继而降低眩晕残障程度[9-10]。本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BBS、VADL评分、起立- 行走测试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常规药物与基于SRM- 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心主动转移与姿势控制能力以及功能性步行能力。SRM-Ⅳ前庭诊疗系统是当前较为新颖的诊疗技术,通过利用三维空间的特征可防止患者出现颈部活动受阻现象,其是以图像处理技术、机械、电子相结合的全自动化治疗方法,在3个轴方向上可随意转动,随后以视频眼罩成像于屏幕上,依据转动刺激而引发的眼震反应以数字化处理,便于医生准确获取信息加以优化治疗方案;
SRM-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治疗主要目的是促进前庭代偿功能发挥作用以及前庭功能的恢复,通过对半规管功能锻炼可使患者重复生成眩晕动作并当作刺激信号,利于前庭代偿于前庭习服的生成,以前庭系统的可塑性作用可逐渐恢复前庭系统功能,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11-13]。同时SRM-Ⅳ前庭诊疗系统通过特定模式使患者转动所产生的眼震反应,是从大脑皮质的意识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以及传导通路为最终运动单位以及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构成的完整系统而完成的,可有效提高患者随意运动的精细控制能力,继而提升功能性步行能力[14-15]。

综上所述,基于SRM-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通过刺激半规管和药物治疗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干预,可有效降低眩晕残障程度,提高功能性步行能力以及重心主动转移与姿势控制能力。

猜你喜欢转椅控制能力中枢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RI特征及其与性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值的关系现代实用医学(2022年10期)2022-12-08计数:飞翔的转椅孩子(2021年5期)2021-05-23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新课程·中旬(2016年11期)2017-02-10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困了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8期)2016-05-10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新课程(2016年7期)2016-03-02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3期)2016-01-06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9期)2015-07-01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年2期)2013-03-11

推荐访问:前庭 中枢 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