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时间:2023-10-07 13:44:10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语文教学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符合语文的教学特点,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情感传导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不尽人意。文章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更深刻的认知。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关注教材内容本身,忽略了对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丰富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多且知识结构复杂,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学习文言文时,学生往往会感到难度较大。教师如果只依托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就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若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来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增添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就能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比如,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某一朝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体会古人的用词习惯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1]。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本中的一些传统文化典故、文化习俗等提炼出来形成新的知识模块,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对语文与历史、语文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产生新的认知,还能促进其流利朗读文章并理解文意。

(二)促进初中生文化知识的积累

初中语文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点人文课程之一。教材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教材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可以促进自身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还能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例如,在讲授杜甫的《石壕吏》这首诗时,笔者先结合历史背景对课文进行了分析,使学生明白,杜甫用《石壕吏》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刻画了官吏的横暴,以及唐末“安史之乱”给底层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笔者通过讲述古诗词文化背景的方式将“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不仅拓展和延伸了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历史文化知识。

(三)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性格养成以及三观影响极大。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古诗词、文言文、小说等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内容蕴含丰富的文化样态,教师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引导初中学生将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进行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的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池塘水常清的原因,而后得出“活水注入”这个答案,使学生理解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并告知学生,这句诗比喻一个人若想要进步,便要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更新。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能逐渐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品味其中的思想意义,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为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了方向[2]。在此情况下,笔者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最小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文字,每一个文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每一个部首、偏旁都有社会文明发展的烙印,因此,文字可作为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第二,初中教材中的传统文学,体现了先贤对我国历朝历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创新。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属于传统文学的范畴,承载着某一时期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思潮。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学,就能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并意识到学习先贤智慧的重要性。

第三,初中语文教材中还蕴含着我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例如《孙权劝学》《木兰诗》《陈太丘与友期》等课文,充分体现了相应的礼仪文化。对当下的初中生而言,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学习礼仪文化,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观念淡薄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他们在教学中,只重点讲授教材上的知识,只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答题技巧进行培养,即便是讲授古诗词的内容,也只是解读课文,教授学生应试技巧,很少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3],在课下也很少去钻研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不重视传统文化渗透的行为,会导致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传统文化不重要,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就会浅尝辄止。若要改变这一状况,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二)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限于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但是,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度依赖教材,只运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不注重将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结合起来,也不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导致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不理想。这样一来,教师就难以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传统文化学习难度大”等感受。

(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情感传导

在初中阶段,学生基本具备了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若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则难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在传统文化渗透方面,忽视情感传导却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忽视情感教学会导致學生难以产生文化认同感。从长远看,这不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自觉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专业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效果。为此,学校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意识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培训。只有学校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摆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教师才会制订有关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某中学的校长非常热爱传统文化,经常邀请一些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学者来学校开讲座或对语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久而久之,该校的教师便意识到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运用在讲座或培训中学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渗透效果显著。

除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来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教学观念,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观念,进而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乐趣;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学综合活动,让班主任牵头、语文教师策划以“仁”“义”“礼”“孝”“信”等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例如,学校可定期开展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
组织以“戏曲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表演活动;
组织以“礼仪”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活动。这些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发展与演变过程的探索。

(二)运用有效的方法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适度将课外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除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还应将课外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并把握好课内外资源的比例,既不耽误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又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4]。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做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时,应充分了解当前传统文化渗透的情况、学生的学情,以便有效开展教学。

第二,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教师可在教室内布置读书角,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初中学生在课后时间也能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教师可定期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读书畅谈会,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会上分享其在读书角中学到的知识、看到的故事、摘录下的好词好句、写下的读后感等,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第三,科学运用微课视频。教师在备课环节可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前做成微课视频发给学生,帮助学生预习。

第四,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在一节课讲完后,教师可让学生摘录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经典句子等,并背诵下来,定期开展“朗诵大赛”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

(三)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往往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美学艺术,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做到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于初中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前,可先提炼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并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背影》这一篇文章前,可先制作“父爱”主题的微课视频,并在微课视频中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会亲情、父爱,学习“孝”文化。此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用思维导图或课件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并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例如,教师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台阶》等课文时,应明确这一单元的主旨,挖掘本单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后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懂得美与爱。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了实现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传统文化并自觉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卢夏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2】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6):227-228.

【3】徐海燕.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出版者不详],2019:374-376.

【4】杨盛荣.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14):62-63.

作者简介:侯延辉(1985—),男,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田家炳中学。

猜你喜欢渗透传统文化初中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7期)2016-10-1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7期)2016-10-13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环球时报(2014-10-30)2014-10-30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渗透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