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快雪堂』流变及相关问题考

时间:2024-01-13 11:22:05 来源:网友投稿

戴雷

关键词:鉴藏 快雪堂 流变

冯梦祯与快雪堂

冯梦祯(一五四八—一六〇五),字开之,原籍浙江秀水,后徙居武林,明万历五年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冯氏文采风流,高旷绝俗,钱谦益评价其人:『其位不大,齿不尊,而风流弘长,衣被海内,迄于今未艾。』[1]冯梦祯一生『居山林者七,仕路者三』,晚年于西湖修建孤山别业,其中以『快雪堂』最为著名,《(民国)杭州府志》卷三十云:

冯梦祯结庐孤山之麓曰青岩居,前为堂曰晚研堂,竹径间置扉曰慧业庵。复以地未高旷,起堂山半,落成之日,积雪时晴,因取晋帖中语,颜曰快雪。

快雪堂位置绝佳,可览西湖全景,冯梦祯称之为『飞天仙人住处』。另《快雪堂集》卷六十四『结宇孤山半,危楼百尺连。嘉名标快雪,胜集指新年。启户群峰入,推窗一镜悬。春深添水榭,更觉弄波便』是冯梦祯专门描写快雪堂的诗,亦可借以领略快雪堂之妙。快雪堂是冯梦祯收藏书画古籍之所,《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十记载:『快雪堂者,祭酒寓杭,筑屋于孤山之麓以藏图籍者也。』[2]享有『墨皇』之称的王维《江山雪霁图》即藏弆其中。[3]此外,还藏有其他大量书画,陈撰《书画涉笔》『快雪堂所藏』条记载:

李思训《长江六月图》、王维《江山雪霁图》、李龙眠《晋公子出亡图》、宋徽宗《瑞应图》、云林立幅、黄子久《树石》……徐幼文山水卷。

此外,快雪堂中还贮藏古籍珍本,据文献记载,明嘉靖翻刻宋本《仪礼》、明景泰刊本《古廉李先生诗集》、绍圣三年本《六家文选》、《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等皆经冯梦祯收藏,并藏于快雪堂中。快雪堂也是冯梦祯宴游雅集的场所,《遯园漫稿》之『辛酉』卷:『快雪堂中夜烛辉,留连笑语各依依。』甚至还是冯氏晚年精神栖息之所,《快雪堂集》卷六十三:

但愿朝朝与暮暮,不愿人间有别离。人间安得无别离,不如湖中孤山不动移。吾愿孤山之梅常馥馥,孤山之柳常依依。孤山孤山吾与尔,安得楼阁参差如屋里。

即便如此不舍,终其一生,冯梦祯在快雪堂生活的时间极为短暂。快雪堂万历三十二年八月建成,冯氏万历三十三年腊月去世,总其时间竟不足两年,不禁令人唏嘘!冯氏去世后,其人其堂被传为佳话,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卷三十一:『故司成冯先生之快雪堂,观游客如织』;邓廷桢《双砚斋诗钞》卷二:『看经楼外接苍茫,逸事争传快雪堂。』;厉鹗《樊榭山房集(续集)》卷五:『若添画舫兼歌板,快雪名堂定不如。』《(民国)杭州府志》《(雍正)浙江通志》也俱载『快雪堂』条,可见快雪堂在当时的影响。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即『快雪堂』的由来。后世文献多误以为冯梦祯曾收藏《快雪时晴帖》并以之名堂。如《檇李诗系》卷十五、《嘉禾征献录》卷二十一、《静志居诗话》卷十五所记载,但事实上冯氏并未收藏,《快雪堂文集》卷二十八《结庐孤山记》交待甚明:『某日时,积雪初晴,命之曰快雪堂,取晋帖快雪时晴语。』另据《清河书画舫》卷二记载,此帖当时的收藏者是苏州名士王穉登[5],而冯氏恰好在王穉登处见过此帖,[6]因而借用帖中『快雪时晴』语作为堂名。

冯铨与快雪堂

冯梦祯去世后,快雪堂曾一度淹没无闻,沈守正《过快雪堂》卷三云:『荒榛蔓草覆歌梁,知是当年太史堂。』无独有偶,河北涿州还有一个『快雪堂』,主人冯铨(一五九六—一六七二),字振鹭,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清史稿》有传。两个『快雪堂』之间有无关联,颇令后人揣测,四库馆臣认为:

梦祯旧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故以名堂。后帖归冯铨,堂名亦随之而移,实则始自梦祯也![7]

很明显,此处记载与事实不符,冯梦祯并未收藏《快雪时晴帖》,『快雪』名堂的做法也并非始自冯梦祯。据文献记载,元代莫昌有『快雪时晴斋』、元代郭天锡有『快雪斋』、明代王稚登有『快雪亭』,明代陈继儒也曾产生以『快雪』为斋号的想法。[8]冯铨收藏此帖,所以也以『快雪』为名。另据《独学庐稿》记载,冯铨『快雪堂』匾额是董其昌题写。[9]

冯铨之所以与『快雪堂』联系在一起,缘于冯铨主持刊刻《快雪堂法帖》。该帖甄选审慎,摹勒精工,萃集自晋迄元凡二十一家计七十九件名帖,后世评价极高,近人张伯英《碑帖论稿》称:『嗜帖者得快雪涿榻,宝之不啻宋刻。』《快雪堂法帖》被鉴赏家如此推重,刻工刘雨若功劳莫大焉。刘雨若,名光旸,宣城人,擅镌刻,张伯英称『明清间第一刻手』。翁方纲更是推赏备至,称其『精心巧匠,力追古人,无毫发差矣』。刘氏技艺精湛,从现存北海公园《快雪堂法帖》石刻可以印证。谛察此石,起迄分明,使转圆劲,牵丝映带处纤毫毕现,堪称下真迹一等。关于刘雨若的事迹,《(乾隆)旌德县志》记载皇帝考验其鉴别书画、古董眼力并获『特赐清班』一事甚详,[10]此外,清初大收藏家宋荦《刘鸿胪歌》也是考察刘雨若生平的重要记载[11]。刘雨若以刻石名世,有『铁笔』之称,一生所刻名帖甚多,除《刘鸿胪歌》中提到的《快雪堂帖》《琅华馆帖》《玄秘塔》《九成宫》,《翰香馆帖》《鼎阁帖》《雪庵米帖》《井底十七帖》《屏风帖》《圣教序》《式古堂法书》等也经其镌刻。

乾隆与快雪堂

乾隆四十四年,《快雪堂法帖》石刻献入内府,为保存石刻,乾隆修建『快雪堂』,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十八『快雪堂』条云:『轩后为快雪堂……因筑此堂,嵌石廊壁内,有木刻三版,命补摹勒石,其木版仍置堂中。』并作《快雪堂记》述其原委:

乃今杨景素以快雪石刻来献,且云快雪石刻本,故臣冯铨所集,其子孙不能守,鬻于闽之黄氏,兹黄氏复不能守,臣曾督闽,知其事,故贳之以献……夫快雪堂之建,因石刻,非因雪。

据记可知,北海公园『快雪堂』的名字来自《快雪堂法帖》。记中还提到与《快雪堂法帖》相关的两个重要人物:黄可润,字泽夫,乾隆四年进士,乾隆八年任无极县县令,据《无极县续志》记载,黄可润雅好翰墨,从冯铨的儿子手中购得《快雪堂法帖》原石;[13]杨景素,字朴园,乾隆十八年授福建汀漳龙道,督闽期间,从黄可润手中购得快雪堂石刻,并最终进献内府。

乾隆修建『快雪堂』用意何在?笔者以为原因有二:一是乾隆喜好法书名画,常常以所藏书画来命名斋室,如三希堂、画禅室、三友轩、四美具等。乾隆得《快雪堂法帖》原石并建『快雪堂』自在情理之中。二是『快雪堂』的政治象征意义。『快雪』在传统文化中寓意祥瑞,乾隆欲借『快雪堂』来体现他以民为本、与民为乐的明君形象。

古代中国为农业社会,瑞雪预示谷物丰成,《汜胜之书》云:『冬雪兆丰年,故冬雪为瑞雪。』《毛诗注疏》云:『丰年之冬,必有积雪。』所以,历代帝王视雪为吉兆,常在雪后作『瑞雪诗』,以祈求谷物丰稔、国泰民安,如《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二十一记载:『朕常以灾沴为虑,兼闻今年宿麦甚广,得此时雪,农家无冬旱之忧也。遂赐近臣饮于中书,又宴馆阁官于崇文殿上,作瑞雪诗』。《金文靖集》卷三也有相似记载,明宣德四年天降瑞雪,宣德皇帝欢悦之暇作《喜雪歌》[14]。以上两处记载都体现古代帝王以民为本的情怀。乾隆也不例外,而且更为直接。《快雪时晴帖》为『三希』之一,乾隆十一至五十七年,每逢下雪乾隆多会在上面题写《瑞雪诗》,以至于晚年目力昏眵,依然属命文臣代题,其跋云:『余八十有三,不用眼镜,今岁诗字多艰于细书,命董诰代写,亦佳话也。』观其笔力滞弱,结体疏散,似见乾隆衰年之状。此后三年的御制《瑞雪诗》皆是董诰代书。综观数十首《瑞雪诗》,同样体现的都是以民为本的情怀,如『后乐乐何有,先忧忧未央』(乾隆廿一年),『扫收培树本,敛锡沛恩重』(乾隆五十二年)『被恩惟有惕,铭感实无涯』(乾隆五十三年)等。

乾隆修建『快雪堂』也基于同样的考虑,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天降瑞雪、国泰民安的目的。这一点从《御制快雪堂诗》能够得到印证,兹举数例:『气求设有云龙应,腊瑞仍当此伫之(乾隆四十五年)』[15]此句直言快雪堂具有贮存祥瑞的功能;『堂颜快雪应声随,三白去冬果渥施(乾隆四十六年)』,言快雪堂建成后即降瑞雪;『喜他两字题堂后,岁岁祥霙不负名(乾隆四十九年)』言快雪堂建成后屢降瑞雪。由此可知,不管是乾隆题写《瑞雪诗》还是修建『快雪堂』,都似乎在间接昭告诉世人,作为封建帝王,一方面他万几余暇,游艺翰墨;另一方面他更加心怀社稷,以民为本,正如《快雪时晴帖》题跋所言:『同一雪也,予之快在农田,与昔贤之临池挥翰者快同,而所以快者异矣!』

猜你喜欢流变隧道工程中的软岩支护技术居业(2016年9期)2016-12-26论武术的本质与历史流变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北方文学·下旬(2016年7期)2016-11-10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8期)2016-11-09流变对高心墙堆石坝变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3期)2016-11-04中国就业版图“流变”时代风采(2016年15期)2016-10-22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的不同流变青年文学家(2016年26期)2016-10-18不同尺寸的氧化石墨烯液晶性能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2期)2016-05-25

推荐访问:明末清初 流变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