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机制和变革路径

时间:2024-01-19 18:22:05 来源:网友投稿

唐红涛 陈捷

摘  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现代教育公平的内核所在。文章从城乡教育财政支出差异、城乡家庭教育投入分化以及城乡师资队伍建设3个方面提出制约当前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阐述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机制,并提出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城乡教育数字化变革,推动数字赋能实现城乡教育个性化变革,促进数字赋能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化变革,以期为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关键词:数字经济;
城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5.10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现代教育公平的内核所在。当前,“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仍是阻碍乡村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困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高质量义务教育资源缺位等问题最终将导致城乡学生升学机会差距进一步扩大。2022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已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均衡。2022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指出,乡村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多项教育指标上进步明显,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支出等方面却依然存在不均衡问题。如何继续深化改革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成为推动实现当前城乡教育朝向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研究主题。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桎梏的关键手段。2022年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简称《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为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凸显。《报告》进一步指出,教育等各类传统服务市场因数字化赋能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带动服务业繁荣发展。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当下城乡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笔者意在梳清国内外数字经济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框架及其变革路径,以期为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二、文献综述

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也是教育改革的主线。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先后经历了“初步均衡-基本均衡-优质均衡”3个过渡阶段。[1-2]现阶段,我国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均衡”,开始向公平包容、人人共享的“优质均衡”迈进[3]。

优质教育均衡是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高水平均衡,是覆盖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4]从内涵上来看,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高质量均衡发展教育,以内在质量为核心、差异化特色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全要素、全过程的均衡发展,能够充分契合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能够满足更高标准的资源配置校际均衡,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可获得性”和“可进入性”的更深层次的均衡。[5-6]从内容上来看,包括机会均等、投入均衡、产出均等和收益均等;
从受教育客体上来看,包括受教育者的权利、机会和条件是均等的;
从施教主体来看,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是均衡的;
从社会效益上看,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7-9]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等民生领域出现远程共享模式,在线教育等新型民生服务方式不断涌现。[10]因此,在数字经济与教育均衡问题上,部分学者提出如下命题并进行论证。在教育投入问题上,数字经济能够扩大地区经济辐射效应,在一定限度内促进家庭增收激励更多家庭教育消费支出。[11]在劳动技能问题上,数字经济打破了学习壁垒和区域限制,实现低成本地接受技能培训和教育。[12]在改造现代教育系统上,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提升交互、改进协作、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实现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变革。[13]

既有研究充分阐述了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内容、现实意义等方面,以及数字经济对于教育投入、劳动技能、现代教育系统等方面的作用,但并未系統、全面地将实现教育优质均衡问题纳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研究范畴之中,因此,笔者将系统地刻画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论框架及其变革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学理支撑。

三、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城乡教育仍然面临3个主要问题,一是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显著,二是城乡家庭教育投入差距凸显,三是城乡师资队伍力量建设悬殊。

(一)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显著

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57 873.67亿元,同比增长9.13%;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5 835.31亿元,同比增长6.82%;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37 463.36亿元,同比增长5.17%;
其中,中央财政教育经费5612.00亿元,同比增长3.66%。1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已超过十年实现正增长,其中,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基本维持每年5%以上的经费投入增速,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增长率也维持在7%以上的增速水平,长期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见图1)。

据《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大部分东部沿海省份和部分中部省份位居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前列,并且地方教育经费支出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从地区差异来看,西北、东北地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较低,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从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水平来看,所有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均实现正增长,但大部分省份增长速度均小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均不超过21%,其中,占比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接近10%,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悬殊。

教育资金的投入往往决定了学校教学的质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总量的差异使得用于一般公共预算的教育经费投入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点,进一步导致有限的公共教育预算向城镇地区集聚,最终造成中部和东部地区城乡教育的发展层次和教育质量要远高于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地方教育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和师资配备将进一步恶化。部分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截面如表1所示。

(二)城乡家庭教育投入差距凸显

据《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19—2021)》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家庭教育投入差距依然悬殊(见表2)。在小学阶段,城镇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约为乡村地区的3.05倍,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差距最为悬殊的节点,在初中至高中阶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差距逐渐缩小,差距由2.75倍降至1.56倍,差距仍然明显;
但是,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城镇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比略高于乡村3%~4%,在普通高中阶段,乡村地区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比超过城镇地区。城镇家庭更加注重学生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培养投入,此时也是城乡教育和城乡学生素养差距最为显著的阶段。可见,在同等家庭教育负担的条件下,乡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享有教育条件仍要显著弱于城镇学生,由于城乡家庭收入条件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够弥补地方教育财政投入的短板,这将进一步影响乡村地区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升学机会。乡村教育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城乡差距依然巨大。[14]

(三)城乡师资队伍力量建设悬殊

通过对比城乡专任教师情况易知(见表3),2015—2021年间,城乡专任教师数量均维持稳定增长,小学、初中和高中城镇的专任教师数量均高于乡村,其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城乡专任教师的数量差距仍然悬殊。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专任教师的数量差距于2021年达到最大,其差距扩大的态势仍然明显;
在普通高中阶段,乡村专任教师的增长幅度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增长更加平缓,但由于城镇专任教师规模的增长,使得普通高中阶段的差距变得更加明显。

从城乡专任教师数量之比看(见图2),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城乡专任教师数量之比折线较为平缓,其比较差距基本低于3和7,差距扩大的态势仍然明显;
在高中阶段,专任教师数量之比最高超过30,师资力量差距最为悬殊,但其扩大的态势于2017年后开始得到改善,高中阶段的师资力量差距将进一步减小。

专任教师数量和规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乡师资力量的情况,但由于城镇化水平、城乡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年来城乡人口增长放缓等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增长将面临触顶,将义务教育学生数量纳入考量,能够进一步揭示城乡教育均衡情况。

笔者通过汇集的相关数据,统计2015—2021年城乡生师比情况(见图3),生师比反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数量对比情况。从表4和图3可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乡村生师比均呈现先扩大后下降倒“U”型特征,表明当前乡村生师比情况得到改善;
城镇生师比在初中阶段则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小学则呈现下降的态势。在高中阶段,城乡生师比则基本维持于相近水平,差距较小,在部分年份存在乡村的生师比略小于城镇的情况。生师比差距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表现为显著,进一步揭示小学和初中阶段师生流动最为明显。

城乡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和素质差距问题由来已久,这不仅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规模上,更体现在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学识涵养以及教学水平上。城乡师资队伍的增长瓶颈是制约乡村学校教育提升的核心所在,在短期内也难以通过提升家庭教育来补足。学校教育是教育客体获得整体性、系统性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转型的主要场所。

四、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机制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包括数据要素)为关键资源,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信息载体,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为牵引,以一系列新模式和业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活动,带动了传统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革。[15]基于对既有研究的充分梳理和对现实问题的把握,笔者分别从城乡教育差距弥合机制和城乡教育资源盘活机制重点阐述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机制。

(一)城乡教育差距弥合机制

城乡差距弥合机制旨在通过内部“推式”和外部“拉式”两种作用实现弥合差距的目的。内部“推式”作用来源于教育客体内部主动寻求数字变革的内生动能,教育客体期待接受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其职业发展方向、創新能力培育和个性化需求,进而要求实现对既有落后教育设施的淘汰和更新,享有与先进、发达地区近似同等的教学条件,进而倒逼地方财政增加乡村地区教育投入。外部“拉式”作用来源于教育主体和外部数字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支撑条件,掌握基本数字技能和具有较高数字素养的数字人才,更加迎合社会人才诉求和时代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对传统“单一化”“同质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而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并向乡村地区持续渗透,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为乡村教育主体求变提供了必要而及时的条件支撑,实现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优质化变革。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和乡村教育主体的学习效应又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融合水平和数字产出规模不断提升,进而实现有效弥合城乡教育差距。

(二)城乡教育资源盘活机制

城乡资源盘活机制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对师资、设施、课程等存量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中心化”的统筹和调配,基于资源开放和资源共享两种途径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无障碍流转,实现城镇地区冗余、闲置教育资源与乡村地区共享,乡村稀缺教育资源得到平台补充,形成对既有、存量教育资源再盘活,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再分配。资源开放和共享两条路径均建立于教育资源“脱敏”“安全”等规范之上,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学校向乡村地区开放和共享教育资源,通过统一搭建的教育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汇集各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平台端口接入即可分享在线教育资源,有效缓解了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匮乏的难题。城乡资源盘活机制通过数字平台从最大限度上实现对城镇地区冗余、闲置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统筹,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参与开放和共享,进一步破除阻碍城乡教育资源流通的障碍,通过盘活和统筹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鉴于此,笔者就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机制及其变革路径进行刻画,如图4所示。

五、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变革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现阶段已取得长足进步,并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其一,赋能教育数字化变革;
其二,赋能教育个性化变革;
其三,赋能教育优质化变革。

(一)赋能教育数字化变革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技术(Block Chain Technology)、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和大数据(Big Data Technology)技术并称为数字化的“ABCD技术”,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融入原有的城乡教育体系,将深刻地改变现有的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并且能够有效地将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在一起。[16]第一,教育发展信息化。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2目标,推动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教育信息化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资源覆盖面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并形成“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以及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第二,教育数据共享化。“十三五”期间,通过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启动提升2.0,累计培育千万教师,全国超过80%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建成服务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政务信息系统。[17]数字化技术赋能城乡教学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教育数据共享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教育资源平台化。截至2023年2月,我国基本建成世界最大教育资源中心(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充分整合中小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平台,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8]智慧教育平台汇集优质教学课程、仿真实验等内容,并整合德育、教学、考核等教学功能,形成平台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城乡教学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涌现。

(二)赋能教育个性化变革

个性化教育期望摆脱传統教育方式下单一化、同质化的教育模式,达到学生自身特点与学习课程、学习环境和产出成果之间的动态平衡目的,形成一套最契合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征,最符合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突破的教育方式。第一,教育课程定制化。智能教育充分改变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了一套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课程范式,将在线学习平台、开放式教育课程共享平台统一整合于一体。智能教育能够快速建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和智能、全面的教育偏好分析系统,打造满足城乡受教育者不同特点、条件和需求的知识课程,实现教育课程网络化、数智化和定制化。第二,教学体系个性化。个性化教学体系将城乡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差异纳入教学目标,利用数字手段收集受教育者的个性学习特征,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多样的学习特质、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动机的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实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在智慧数字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能够借助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基于既有的算法模型规划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和实现路径,形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数字教学体系。例如,以信息化为手段、以课堂为载体的“三个课堂”3的实践形式,有效解决了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不强、学生个性化发展受限等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实践。[4]

(三)赋能教育优质化变革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资条件的极大满足和完善,实现教育优质化发展成为数字时代下的必然。一方面,教育优质化的动力是内外部选择结果,是教育主体和受体寻求优质化的主动变革;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的结果为教育优质化变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支撑。第一,教学设施优质化。完备配置多媒体教学设施、高清直播录播摄像头、支持感知交互、数字仿真实验设备的专用教室开始兴起,5G校园、智慧校园等配置新型教学基础设施的数字校园开始成为城乡校园建设的主要方向;
依托完善的配套科研协同平台,具备先进的安全监测系统、大数据监管系统的智能实验室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实验室,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更高效地辅助科学实验的开展、记录、模拟、复现和研发创新;
为进一步支撑平安校园建设,校园公共监管系统开始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应用程序,能够及时地对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进行预警和干预,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管和安防。第二,教师队伍优质化。数字化赋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任务[19],应强化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20]。在数字化时代,具备“四能五教六者”4数字化特征的教师队伍是适应时代数字变化的卓越队伍。一方面,数字平台充分整合数字资源,共享教师再教育端口,充分满足教师数字能力再提升的需求。例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群体打造“教师研修”板块,实现教师队伍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数字化赋能有效弥补县域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的短板,“慕课MOOC”“名师课堂”“名师面对面”等线上教学模式进一步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盘活了国内外的优质教师资源,线上教育成为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助推器。第三,教育资源优质化。据2022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接入各级平台233个,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汇聚,累计上架176个教育服务应用,资源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共85个学科,总数达5000余万条,供广大师生免费获取,助力教育公平惠及更大群体,助力城乡地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围绕公共资源服务体系打造由国家主导的教育资源数据库,进一步汇集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完善的、精准化的课程资源体系,各省、地级市和县乡村接入共享,有效扩大了优质资源共享的覆盖面,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数字化资源体系通过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打造公益性的在线开放课程等方式形成精确化、多样化和立体型的教育资源体系,通过高效地统筹社会各类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供给的扩大,并通过平台资源共享机制和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契合学生的知识需求,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规模化和优质化。

六、结论及建议

地方教育财政支出差异、城乡家庭教育投入分化以及城乡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制约着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影响城乡教育难以实现覆盖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最终导致城乡教育质量失衡。因此,笔者提出数字经济赋能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城乡教育数字化变革,二是推动数字赋能实现城乡教育个性化变革,三是促进数字赋能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化变革。基于此,笔者进一步提出如下3个方面的建议:其一,推动乡村师资队伍数字化。伴随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简单劳动力为具备专业数字素养、数字技能的数字人才所替代,城乡地区数字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分化。推动乡村师资队伍数字化,提升乡村教师的数字能力和数字素养,能够最快速和最有效地缩小与城镇地区数字人才培育之间的差距。其二,提高乡村数字设施的教育财政预算支出。显著提高乡村地区学校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教育之间数字基础设施的差距,能够有力地推動乡村教育实现数字化变革,充分释放乡村地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并有效补足短期内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稳定既有的乡村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其三,鼓励数字人才回流支援乡村教育事业。一方面,数字人才具有乡村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有效地弥合乡村数字教育缺口的重要一环,能够长期稳定地支持乡村数字教育事业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人才具有更高的数字素养和能力,为乡村教育教师队伍注入更加新鲜的“数字血液”,成为推动城乡教育差距缩小和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力量。

注释:

1. 数据来源:《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网址: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3040/202212/t20221230_1037263.html)。

2. “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3. “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

4. “四能五教六者”:“四能”即数字化生存与适应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教学创新实践能力;
“五教”即乐教、适教、懂教、会教、善教;
“六者”即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成长过程导引者、教学资源开发者、教学方法创新者、教育教学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薛二勇,李健,单成蔚,等.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与政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9(10):1-7.

[2] 朱亚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嬗变、成效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21(09):25-27.

[3] 张志勇.推动义务教育走向更加优质均衡[N].中国教育报,2022-7-01(02).

[4] 张妮,穆佳男,熊若欣,等.智能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研究—以“三个课堂”为支撑[J].中国电化教育,2022(12):18-26.

[5] 张务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现状审视及优化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3(01):47-55.

[6] 孟卫青,姚远.国际视野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中国路径[J].教育研究,2022(06):83-98.

[7] 薛军,闻勇.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现状及实现路径[J].学术探索,2017(01):149-156.

[8]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03):16-28.

[9] 于瑞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四大举措[J].人民教育,2021(19):52-54.

[10] 戴春勤,贾文琪.数字化发展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智囊,2023(03):70-76.

[11] 刘湖,鱼晓轩,关礼.数字经济是否影响了家庭教育消费支出?[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3(02):117-128.

[12] 龚新蜀,赵贤,董依婷.数字经济、数字鸿沟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02):20-35.

[13] Abduvakhidov A M,Mannapova E T,Akhmetshin E M.Digit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Global Challenges of the Digital Econom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2021(01):743-760.

[14] 王贤.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价值动向与发展动能[J].科技智囊,2022(06):38-44.

[15] 陈晓红,李杨扬,宋丽洁,等.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02):13-16,208-224.

[16] Sharifullah K,Gwo-Jen H,Muhammad A A,et al.Mitigating the Urban-rural Educational Pap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rough Mobile Technology-supported Learning[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9(02):735-749.

[17] 吴月.信息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国中小学联网率达99.7%[N].人民日报,2020-12-02(12).

[18] 吳丹.我国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N].人民日报,2023-02-10(12).

[19] 林焕新.数字化拓宽强师之路—数字化赋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综述[N].中国教育报,2023-03-25(01).

[20] 赵婀娜.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N].人民日报,2022-04-25(05).

Abstract: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modern educational equit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the difference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financial expenditure,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family education inpu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enabling the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by digital economy,and puts forward paths for enabling the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by digital economy:to realize the digital reform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empowerment,promote the personalized reform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empowerment,and promote the quality reform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empowerment,so as to provide academic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economy empowerment.

Key words:Digital economy;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数字经济数字化—数字经济及其它中文信息(2017年8期)2017-08-31数字经济环境下中国跨境贸易税收问题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15期)2017-06-14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开放导报(2017年2期)2017-04-20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法的改革法制与社会(2017年9期)2017-04-18国外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6期)2017-03-24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大众科学(2017年3期)2017-03-21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3期)2017-03-03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西伯利亚研究(2016年5期)2016-12-23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商(2016年25期)2016-07-29

推荐访问:均衡 城乡 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