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在国际法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4-01-20 19:22:07 来源:网友投稿

潘方方

摘 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国际法课程具有内容繁多、复杂,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特点,所以在国际法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十分必要。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国际法课程构建线上线下互联的教学空间、融合了线上线下课堂、实现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国际法课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文件,支持教育信息化改革。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将该行动列入教育部年度工作重点。2022年,河南省发布“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信息时代的教育创新,具体措施之一便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采集、识别、跟踪、监测教学与学习全过程,加强教学行为数字化记录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一批慕课平台和智慧教学工具,形成了基于移动通信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各高校教师积极探索的教学方法。

一、国际法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法课程是法学专业和知识产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解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缔结条约、公约或协定。它一般开课较晚,属于提高环节的课程。目前,国际法课程教学面临以下三个难题。

第一,课程内容繁多,课时量却不断减少。由于种种原因,国际法课程的课时量不断减少,但是课程的内容并没有随之减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最大限度地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決的问题。

第二,课程内容距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国际法课程,需要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在国际社会必须遵守的的行为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在国际交往中维护我国的利益。也就是说,国际法是为我国的国际交往服务的。这也就导致了国际法似乎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比较遥远,很多规则比较陌生。因此,在国际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国际法“接地气”,如何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体会

第三,国际法规则以英文资料为主,课堂学习有难度。国家与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缔结的条约、公约或协定多以英文为主。虽然课堂上用的教材是中文的,但是国际法课程各个章节最原始的资料基本上以英文为主。因此,学生如果想要更好地学习国际法课程,最好能阅读原始的英文资料。受课堂时长及学时所限,这些英文资料并不能在课堂里完全展示。

二、国际法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丰富可以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正如美国当代教育理论家查尔斯 M.赖格卢特(Charles M. Reigeluth)所认为的,教育会发生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而技术在这个变革中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结果将会导致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一名信息时代的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设计国际法课程教学。

(一)建立线上线下互联的教学空间

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教学技术,笔者也积极投身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大潮,根据国际法课程的特点,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建立了国际法线上课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与线下相比,国际法线上课程有以下优化。

1.延长学习时间,弥补线下课时不足的缺憾。面对课时缩短但内容却没有减少的问题,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为我们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方法。笔者首先将国际法课程内容进行整理,使其形成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章节。笔者以“国际法主体”为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确定授课的先后顺序。按照国际法的主体的三个主要构成,即国家、国际组织和个人,将课程的前四部分别安排为“第一章 导论(基本理论)”“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第三章 国际组织”“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紧接着,第五部分为“第五章 国际人权法”,是与第四章紧密相关的内容。之后的内容则全部围绕着具体的国际法规展开,具体包括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条约法、外交关系法、国际责任法、国际争端解决、国际刑法等,分别安排章节进行讲解。照此思路,国际法课程共设计课程内容十三章。笔者将所有章节的授课内容、补充资料放入线上课程。在线下授课过程中,侧重讲解重点章节和知识点,没有讲到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自学。

2.增加英文课件、英文资料作为学习的补充资料。国际法的研究对象为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条约、协定等,以英文为最原始的资料。为解决线下课堂上不能完全展示英文资料的问题,笔者尽可能在章节后附上了与之相关的英文协议或参考资料,供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拓展学习。同时,笔者还在每一章加入相对应的英文课件,供学生学习。这样的安排给本门课程的授课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首先,学生可以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对英文词汇或表达没有完全掌握,网络平台可以帮助学生随时学习、及时复习。学生可以随时查看教学内容,不用担心因为知识点的英文表达没有记清而不知所云。其次,方便学生自学。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料和相关资料,均经过教师认真整理和筛选,为对国际法感兴趣或是想提高法律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后,方便学生和教师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将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提出。使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大胆提问,不会因胆小害羞而不敢提问,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沟通。

(二)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线上线下学习

国际法课程作为一门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掌握国际法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课堂理论学习获得;分析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具体的案件,可以通过分析课程提供的案例获得;表达能力主要指学生通过讨论、形成结论,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的讨论活动或线上的讨论活动获得;对外交往的能力主要指学生在分析案例或学习运用条约时,能以我国利益为出发点,运用规则维护我国的利益不受侵犯,这可以通过线上拓展资料的学习和课堂上思政内容的融入来获得。由此看来,线上线下教学是相互融通的,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在线上课程的安排中,笔者会在重要章节设计讨论、作业等环节,要求学生完成课下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尝试问题导向型的课堂授课方法

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授课方式中,学生可以在线上获得课件等较多的学习资料,具备一定的自学条件,因此在线下的课堂授课过程中,笔者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开展教学。具体来讲,在相应的章节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或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获取知识。比如,第一章中设计的问题有:“欧洲和中国都曾有过小国林立的状态,请思考:为什么中国走向了大一统而欧洲走向了各个独立国家?”对应的知识点是国际法的产生;“结合魁北克分离案、乌克兰克里米亚公投事件、英国苏格兰公投事件等理解民族自决权的行使与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之间的关系。”对应的知识点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再比如,在第七章国际海洋法中,设计的问题“如何理解海权国家的兴起与现代世界格局?”对应的知识点是海洋法的产生与发展,“如何正确理解台湾海峡的地位?”对应的知识点是用于国际通行的海峡。在有案例的情况下,笔者也会结合案例来讲解知识点。这样安排下来,整个线下课堂生动有趣,且知识性强。

(四)实行综合化的评价方式

由于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授课方式,国际法课程的考核也是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构成,各占50%。线上课程的成绩由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三部分构成,占比分别为20%、40%、40%。

线上课程的成绩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能力。线上课程能够形成可视化的学习数据,比较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线下课堂的期末考核方式为论文,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总和而成。线上线下考核评价方式的联动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强化学习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国际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效果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

笔者长期担任法学专业或知识产权专业的国际法课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形成国际法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国际法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学生教学相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线上课程参与率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完成作业,活跃度比线下课堂高,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广度比单纯的线下教学有所拓展,学生对国际法的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系统。第二,问题导向型的授课方式有效改善了学生学习兴趣低迷的现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笔者提出许多与国际法相关但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时,能明显感受到学生的专注度和兴趣度都在提升。問题有无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来探寻“为什么”。这种自己动脑找寻答案的乐趣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注意力,教师也能更专注地、更有信心地授课,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第三,笔者也在教学过程中获益良多。以往的教学方法改革,通常考虑的是学生获益多少,但实际上,教师也会在整个教学方法改进过程中有收获。学生有兴趣学,线上线下配合教师,教师自然就会更有动力把课程教好,想办法使课堂更有趣,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笔者对国际法课程教学不断改进,每一学期上课前,笔者对课件、上课内容都会进行调整,突出问题意识,强调思维培养,使课堂更加活泼、有趣。

(二)反思

虽然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没有止境的。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强化,根据不断变化的学生特点和技术手段,随时更新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紧跟时事,将新的内容呈现在教学中,保持学术的前沿性。国际法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体系,与社会变化、时事热点密切相关,经常会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产生新观点,提出新理念。教师要在这样的不断变化中保持灵敏度,吸收、学习新的观点,并传递给学生。其次,对国际法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革教学方式的初步尝试。对于每一位一线教师而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都是必修课。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打造志同道合、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团队。最后,如何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是需要不断进行尝试的课题。虽然问题导向型的授课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但是由于个体差异,仍然存在由于部分学生兴趣点不一致,难以使全部学生每一堂课都兴致高昂的问题。笔者也尝试过组织课堂实践,如在讲联合国的时候,寻找一个议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联合国”。整体模拟下来,学生对联合国大会的程序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议题的探讨并不深入,且占用时间过长,影响后面的教学。这些都是笔者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探索,且这种探索会一直在路上。

教学改革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永远的任务,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新的教学手段。以国际法课程为例,笔者对其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尝试,主要包括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建立线上线下互联的教学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线上线下学习,尝试问题导向型的课堂授课方法,实行综合化的评价方式等,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动,国际法会随着国际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围绕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将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娟.以能力为导向的“法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1).

[2]孙渝莉,刘瑞.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4]赵文杰,冯侨华,张玉萍.基于构建性学习的“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4).

[5]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价值工程(2016年36期)2017-01-11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24期)2017-01-10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5期)2016-11-16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20期)2016-08-10对我国零售行业O2O模式的分析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12期)2016-07-11

推荐访问:国际法 数字化 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