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使命

时间:2024-02-25 08:44:14 来源:网友投稿

于欣怡

关键词:习近平;
教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九个坚持”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育的“九个坚持”这一新理念,其中,第八条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论断以全新的视角论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历史使命,阐明了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的重教传统的一路强化

中华民族的重教传统悠久隽永,教育历来被视为治国安邦的大事。《礼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近代以降,仁人志士们在追寻强国富民、振兴中华之道时,亦把发展教育与救国救民相联系,相继提出“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救国”等思想。

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继承了重教传统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比如,民国时期,面对大部分国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现状,毛泽东同志许下了“为扫除文盲而斗争”的宏愿。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文盲率高达80%以上,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因此,纵然在经济落后、百废待兴的背景下,党中央依然选择“勒紧裤腰带”“穷国办大教育”,开启了教育兴邦的征程,在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下,仅仅几年光景,“扫除文盲”工作就取得显著成效,人民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国家工作的重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需要各行各业的先进人才,而此时我国的教育事业则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忧心忡忡地说到教育部门的落后可能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因此反复强调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好教育问题。此后,党愈来愈将教育视为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教育地位一路强化。在党的十二大上,教育和科学与农业、能源和交通处于并列地位,同被列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与根本地位;
党的十四大首次确认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变化,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中央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胡锦涛同志还陆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等观点,进一步阐明了教育在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

可见,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国共产党重视教育的思路是一贯的。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发展,把教育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国人民的“十大期盼”,其中第一个愿望便是“更好的教育”;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对教育事业的地位加以论述,提出教育不仅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将教育强国定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宏大愿景,即教育的“九个坚持”,其中“第八个坚持”便是“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地位的系列阐释,在理路上层层深化。

  二、民族复兴,教育为先:教育是富国强民的关键举措

古今中外,凡是智者,皆能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国家要富强,繁荣的经济、先进的文化、强大的军事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一切都要靠教育事业的奠基。

强国必先强教,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升国民素质,助力强国梦想。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栉风沐雨、波澜壮阔,实现了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学前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可以比肩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浸润,他们凭借教育走出大山,步入理想的高等学府;
同时,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教育规模处在世界前列,即未来有一半以上的学子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尽管成绩斐然,但我国教育大而不强,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亦有一定差距,長此以往,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民生等领域进一步发展的桎梏。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望。推动教育事业从“广覆盖”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只有办好教育,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与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和人才越来越重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想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总之,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担负的新使命。

除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外,教育更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元社会思潮的挑战,西方国家一直伺机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与直接的政治力量相比,教育不仅会对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产生深刻影响,而且还会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个人行为与认知。因此,教育无疑是决定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群体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期,教育事业决定了接班人的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正面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重要问题。

  三、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创新发展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本人也十分重视教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比如,他从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出发,指出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能实现科学知识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此外,马克思还从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角度强调教育对政权巩固的重要作用,认为当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之后,应该善于利用教育来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作为社会存在,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党中央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各有侧重且不断发展、深化,但有一主线贯穿其中,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教育必须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既然我国教育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那么中国教育事业的作用和使命必定与党的事业、目标同轨。比如,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教育是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实际上确立了我国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次指出只有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下最根本、最具中国特色、最贴近客观实际的历史任务。在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根本方向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在发扬中华民族的重教传统、继承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地位、作用这一根本问题,赋予了教育使命问题在新时代的新内涵。那么,教育如何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呢?应牢记三个核心原则,一是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持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
三是始终秉持人民利益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3、435.

[4]胡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9.

[5]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8.

[8]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9-08-30.

[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9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7.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什么是“好的教育”?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论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23期)2017-01-18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世纪桥(2016年3期)2016-04-0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8期)2015-09-01生态文明建设三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1期)2015-07-31

推荐访问: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