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农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定位与策略

时间:2024-03-17 09:22:03 来源:网友投稿

胡永盛, 卞玲玲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1]。2020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发布,泰州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城市之一,与南京等省内其他沿江城市共同组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北翼,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城市与载体[2]。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显著的形式,通过区域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商品、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农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而长三角地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其区域农业一体化的推进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农业分工协作,推动农业发展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农业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泰州作为全国首个以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试点城市,应以康养农业、健康旅游为切入点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抢抓农业新发展机遇、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使得区域内分工和与合作更加迫切。泰州农业基础厚实,粮食生产水平高,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迅速,是大健康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度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与价值定位。

1.1 基础产能优势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十四五”期间,泰州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285万吨左右,蔬菜年产340万吨以上,猪肉年产16万吨左右,水产品年产38万吨以上,粮食综合亩产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优良食味稻占比超90%,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以上[3]。优质稻米、特色畜禽、生态河蟹等成为农业支柱产业,香葱、香沙芋、芦笋、食用菌、花卉等特色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溱湖簖蟹、靖江肉脯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被培育。

1.2 支点城市区位优势

泰州市位于长三角区域南北融合的中心位置,也是全省的地理几何中心,距离南京130公里、距离上海230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水网稠密,土地肥沃,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北部是淮河流域平原地区,分为通南高沙土区、沿江农业带和里下河圩区三种农业类型区。泰州农业发展区位条件优越。近年来,泰州市以高铁、高速、过江通道和港口建设为重点,横向贯穿东西、连接沪汉蓉,纵向打通南北、接轨京沪杭。沪泰直达动车开通,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高铁、常泰长江大桥、过江通道陆续开工建设,未来泰州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同城化效应将更加凸显。

1.3 生态资源优势

泰州地处闻名遐迩的里下河腹部,具有良好的生态先天条件,拥有长江岸线近100公里,境内河湖星罗棋布。近年来,泰州全力打造“生态名城”,辖区内姜堰市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海陵区、高港区、兴化市已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1年,泰州拥有高效农业面积近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100余个,其大米、畜禽、河蟹等农产品主要外销地集中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城市[4]。

1.4 产业链融合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泰州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初具雏形。拥有国家级农业园区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5家,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7个,重点发展的优质粮油产业集群年产值达300亿元,畜禽肉品年产值70亿,生态河蟹、食用调味品、绿色果蔬、休闲农业等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二三产交叉融合,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强力支撑,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2家,年销售额超千亿元[3]。依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泰州整合周边乡镇特色,以种养基地为基础,围绕粮油、果蔬、特色水产、畜禽等优势产业,瞄准“鲜食之都”“长三角中央厨房”等发展目标,产业链向后延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信息、金融及服务外包等支撑性服务业逐步配齐,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体验、消费、服务等产业链融合逐渐成熟。

2.1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农产品的“供应地”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基数大,城市化率高,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消费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有着十分庞大的优质农产品需求市场。泰州农业基础好,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域,且在农业综合产能、特色农业布局、优质农产品比重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可进一步加强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对接联系,拓展商超、社区、学校等农产品供应市场,搭建蔬菜、大米、畜禽产品、水产品以及优质特色农产品直供平台,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米袋子”“菜篮子”基地。

2.2 打造长三角健康食品加工的“集聚地”

农产品加工业连接着初级农产品和终端市场,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泰州市粮食果蔬、畜禽养殖、特色水产等产业基础厚实,兴化、泰兴等地区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为健康食品加工集聚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通过支持一批产地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引导企业优势互补、互相合作、集中攻关,提升产业优势和竞争力。重点打造扬子江粮食加工产业集群、里下河脱水蔬菜与调味品产业集群以及泰兴预制菜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健康食品加工的“集聚地”。

2.3 打造长三角休闲康养的“打卡地”

《长三角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概览(2021年)》指出,长三角地区的老龄人口比例已超过20%,已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阶段,健康养老需求强烈[5]。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农业作为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养农业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项目融入产业发展。当前,泰州正积极布局大健康全产业链,增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向医疗服务和康养旅游两头延伸,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因此,促进农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溱湖湿地、凤城河景区、千垛菜花等特色康养旅游点知名度,打造长三角生态“大花园”,塑造“康养泰州”区域品牌,有利于为泰州农业产业发展挖掘新的增长点,打造长三角休闲康养农业的“打卡地”。

2.4 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升级的“创新地”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长三角地区科研院校聚集、人才资源丰富、技术创新体系健全、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6]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推广应用,泰州农业都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的土壤,应充分利用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优势,立足水稻、小麦、特种水产、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发展需求,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良种培育、科学栽培等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打造泰稻、泰麦、泰州特种水产等系列品牌,加快农业数字化建设,推动本体感知、环境调控、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形成农业科技区域辐射力,带动相关农业产业发展,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升级的“创新地”。

3.1 先发地区的虹吸效应

在区域竞争中,先发地区因为具有收益的比较优势,会在资金、技术、人口等方面形成有力的“虹吸效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人口、技术、资金等要素供给的竞争愈发激烈,上海、南京、苏南等先发地区的虹吸效应也会进一步放大,在吸引农业项目投资、农业科技创新与装备推广、乡村振兴人才等方面处于有力位置。而泰州高铁、过江通道建设相对滞后,与长三角核心区的快速联系强度还不够,交通支撑和引领发展的能力存在明显短板。横向比较来看,沪通大桥和沿海高铁的开通,南通、盐城等城市快速融入上海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推动扬州、镇江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相对而言,泰州虽然地处上海、南京两大城市经济圈腹地,在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优质人口和资源被虹吸,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资金项目引进来受挤压的双重压力。

3.2 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趋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等三条红线的实施,泰州农业面临的资源刚性约束日益趋紧,粮食播种面积受到耕地等资源瓶颈制约,综合单产在高起点上进一步提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农业生产用地以及相关产业的设施用地、配套用地愈发紧缺,水产养殖等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空间越来越小。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待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养殖业中抗生素、重金属、禽畜粪便污染等问题仍将长期存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病虫统防统治等新举措普及率还不够高,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改善需要长期坚持与投入,“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3.3 农业品牌效应发挥不足

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挖掘地方产业潜力,泰州市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但总体上,泰州农业品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数量多而不优,品牌主体大而不强,高知名度、高认可度的品牌还较少,品牌对市场和产业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发挥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一二三产融合不够,泰州农业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还偏低,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产业延伸不足;另一方面是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建设主体分散、周期长、见效慢,农业龙头企业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和力量,广大中小农户参与品牌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普遍不高,农业品牌建设又涉及农业、供销、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政策统筹协调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三是市场辨识度不高,农产品生产虽然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但在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主要的生鲜品类上,泰州农业品牌品质差异性还不够明显,市场辨识度不高。

3.4 产销对接平台不够完善

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市场长期存在的痛点,产销对接不畅是其主要表现。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农业风险大、契约精神不足等原因,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普遍存在组织松散、管理水平较低、经营不规范的问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依然较低,距离建立稳定、标准化的农产品供应链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销售仍然靠政府推动,市场化、紧密型产销网络对接尚未有效建立,与苏南上海等地跨区域的“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等供销模式还在探索中,产地初加工、保险仓储等物流体系建设还有明显短板。

4.1 夯实基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键布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既是泰州面临的发展机遇,也是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因此,泰州农业要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有机结合,夯实产能和生态的基底,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实物供给体系,进一步巩固长三角高质量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一方面,夯实农业产能基础,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放大优质粮油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品种结构,做强做优河蟹、青虾、小龙虾、罗氏沼虾等优质高效水产品,着力提升苏姜猪、优质肉羊和家禽规模化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厚植生态底色,擦亮绿色招牌,实施健康长江泰州行动、里下河湿地修复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抓住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契机,从增产向提质转变,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追溯体系、标准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7]。

4.2 顺势而为发展健康农业

健康农业是指以生态、安全、健康、营养为特征,融合现代农业科技,进行农业生产以及休闲、观光、体验、康健、养生等多元化服务的综合性新型产业。健康农业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养生农业的升级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8]。一方面,将健康农业纳入大健康产业整体规划,打造健康农业品牌,突出发展“二品一标”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生态保护产品等,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升级扩版。同时,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保障原料“专用化”“优质化”的同时,满足个性化精准营养需求,研制生产针对不同人群的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另一方面,推动休闲消费一体化,发挥农业康养功能和泰州资源优势,重点围绕靖江滨江乡村休闲区、溱湖湿地风景区、兴化生态水乡等线路,着力打造田园度假和滨江休闲区、红色与乡村旅游目的地、水乡生态休闲旅游区等特色品牌,探索与上海、南京等城市合作共同建立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以吸引长三角地区康养旅游、亲子旅游为目标,积极引进实力企业打造高端旅游服务项目,做强做精生态康养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在生态旅游、健康养老领域接轨长三角的“后花园”。

4.3 打造平台助推区域深度融合

针对农产品流通难题,需要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建立无缝化对接机制。首先,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联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就业带动等,以及巩固契约式、推广分红式、完善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与叮咚买菜等区域内平台企业的对接合作,拓展稳固的订单合同网络[9]。其次,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等,善用各种媒介,拓宽营销传播渠道,继续深入开展“走进大上海 融入长三角”系列活动,落实与上海静安区签订的友好市区合作框架协议,把接轨静安区作为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支撑,打造静安区的重点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农产品的“菜篮子”项目,深化与上海、苏州等地农超对接,畅通产供直销平台。最后,加强农产品原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预冷、分拣、包装、贮藏保鲜等设施,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4.4 强化科技支撑助力创新发展

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利用长三角科研院校聚集、人才资源丰富、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的优势,围绕泰州优质稻米、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链发展需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集成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南京农业大学泰州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建设。推进种业自主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另一方面,支持鼓励科研院所研究成果采取技术成果入股等方式与市场主体进行合作,推进院士专家团队与农业龙头企业联手,加快农业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与应用,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在都市农业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泰州长三角农产品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幸福水天堂——泰州华人时刊(2022年1期)2022-04-26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华东经济管理(2021年7期)2021-07-08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年8期)2020-07-24“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诗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泰州古韵北方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长三角瞭望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年4期)2016-03-01长三角瞭望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年3期)2016-03-01农产品争奇斗艳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年42期)2014-12-19

推荐访问:泰州 融入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