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开启教育另一扇窗

时间:2024-03-25 10:44:05 来源:网友投稿

张敏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是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授以特有的敏锐观察力、探索精神和亲身实践,结合许多生动实例写就的一本极富影响力的教育专著。作为一名“身体力行的研究人员”,佐藤学教授走访了全日本各地各类1000多所学校,走进了7000多间教室,并积极倡导“学习共同体”建设,“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尝试在学校中推进和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的课堂改革。

卡夫卡曾说,一本好书就像一把利斧,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于我而言就是这样一本像利斧一样,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好书。

一、倾听,教学的另一种方式

佐藤学认为,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营造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的协同探究的学习氛围,打造真实、安全、安心学习的温润课堂。而倾听,可以助力教师练就“匠人”般的“高超技艺”,做到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完全理解和接纳每一个学生,支持学生间的协同学习。

然而,在教学场域中,学生缺乏自主性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主学从”的教学惯性在作怪。教师走上讲台,只有“讲”的本能,却难有“听”的意向。所谓的“师道尊严”,使老师不愿意走下讲台倾身侧耳,有意识地接收学生当下的信息反馈;
也不懂听的艺术,达不到教学两端的同气相求,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模糊之言、弦外之音不能给予最恰切的回应。由此导致的教学目标不清、教学起点不明、教学内容不适,则是“后进生”形成的直接诱因。

教学的起点,首先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和兴趣需求。而倾听,是了解这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倾听,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教育教学本质的认识。教育教学绝不是教师单向的灌输、简单的告知和重复的操练,而是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师生共同走向对话性实践活动的创造过程。

走进学生心灵有“三条便道”——退后隐身、示弱请教、蹲下倾听。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和成长需求,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赋予他们主体角色的意识。学习的真实发生,需要教师把“独白式”的课堂转换为所有学生思考、倾听、对话、协同学习的“交响式”课堂。而倾听,正是营造公平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自主思考与协同意愿的有效路径。

高品质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通过对话,交换各自已知的知识;
更需要彼此倾听,弥补自己未知的部分。通过倾听,打破自己;
通过倾听,学习他人。当教师以“共情邀约式的倾听”姿态(即站在对方的角度,集中精力,随着谈话者的情感和思路少说多听、适度赞赏),培育学生的“倾听”力、思辨力和表达力,一改过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模式,重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新样态,将“一言堂”课堂转换为“交响乐”课堂时,师生将流露出对学习最原始、最澄澈的热爱,让彼此产生深刻的情感联结,演绎出课堂教学的另一道亮丽风景!

二、议课,教研的另一种体验

佐藤学认为,教学改革“最为重要并且是中心的课题,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作为专家的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的关系。这种合作性同事关系只有在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观课议课,是參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其目的是建设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校园生态。

将习以为常的听课、评课改为观课、议课,不仅仅是文字的改变,更是教研理念的重启。当将观课的对象从授课的“教师”转向“学生”,将观课的主题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将议课的重心从“评价教师的教学艺术”转向“记录分析学生的真实学习历程”时,我们会因为角度的变换而豁然开朗,找到学生学习的密码,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主阵地。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真实地在学习”,有无陷入学习困境?师从佐藤学的陈静静博士提出“基于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课堂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的新方法,并提供了具体做法:1.做课堂观察员。放下教师的权威,站在学生立场重新看待课堂发生的一切。2.听取授课教师说课。议课前,授课教师有必要将课堂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念揭示出来,供大家研究和剖析,同时与议课参与者互相质询、讨论和交流,以达成对彼此的困惑和问题、观念和做法的理解。3.让学生表达观点和看法。通过设计学习单、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具体化、成果化;
通过分析他们的学习成果,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的困难或误区。教师如果能让更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及学习困惑,真实学习定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不在于老师的“展演”,而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真实地发生”。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是“缓慢而复杂”的。教师只有以“倾听”的接纳姿态,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远离恐惧,呈现出真实、舒展、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习真正发生。同理,当议课教师以学习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的身份,而不是以评判家的角色参与观课议课,大家以互助的方式,献计献策,解决教学中的难题,进行充分对话时,真正的教研便发生了。

当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围绕教的行为、学的行为,通过对话探究,揭示参与者背后的教育理想、追求以及个人的教育动机时,那么它将不仅停留在“这样教好(或不好)”的结论,还能更深地探讨“我们想知道你为什么这样设计”,即在对话中更新彼此的教育观念,获得对教育的重新认识。如此,“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便已开启。

三、共学,教育的另一种生态

佐藤学将创建“学习共同体”作为学校改革的哲学,其核心价值是以“民主”为前提,构建内涵为“尊重、倾听、对话”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进而实现“研究、创造”的教育目的,最终融合生成“民主、尊重、倾听、对话、研究、创造”的教育文化,与新课改的核心精神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终极追求同向而行。所以,学习共同体是落实新课改精神的最佳方案。

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就以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锻造教师成长动力源、搭建家校协作连心桥为目标,以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和探究教学研究新样态为途径,从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入,依标对本循序渐进,以温润的改良创生课堂教学智慧,走向教育的生态重构。仅仅改变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做整校变革;
仅仅改变学校也是不够的,必须做区域内教育生态的重构。生态重构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终极目标,更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终极保障。只有走向生态重构的教育深层变革,才能保障学习共同体建设行动的深入研究。

教师打开教室的门,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加入进来,推倒学科之前的壁垒;
学校打开自己的大门,让家长及社区的贤达、教育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学校变革的实践,让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家长之间及社区之间密切协作和相互学习,给学习者提供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社会交流的机会,让每一个学习者从不同水平与不同角度加入围绕知识的合作、争论和评价中,并从中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在形成共同体的共识性知识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感。

因此,学校是“我”的学校,也是“大家”的学校。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建构起来的是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的主角,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周边单位机构资源等,都从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积极拓展校外一切好的教育资源,开展特色共育活动,共同将学校建设成充满个性的场所。

学习是一生的修行,高质量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是学校改革的核心,也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学习共同体与其说是一种课堂的变革,不如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创新。让我们在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的光芒辉映中结伴求索,共创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态!

(作者单位:湖北省云梦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议课佐藤共同体爱的共同体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5期)2022-05-31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共同体的战斗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0年6期)2020-09-11佐藤学: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难的工作了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佐藤海山的诗作品(2016年10期)2016-12-06“四心”让议课更精彩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6期)2016-11-28构建和谐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甘肃教育(2016年17期)2016-05-30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年3期)2016-04-18议课形式种种新课程研究(2016年7期)2016-03-03

推荐访问:课改 开启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