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政党逻辑

时间:2023-10-19 13:44:04 来源:网友投稿

王国龙 刘素君

党的二十大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系统考究共同富裕的词源语系,深刻领会共同富裕的政治意蕴,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领导力量和推动力量,科学厘定共同富裕的价值归旨,有利于我们从政党角度明确共同富裕“从何而来”“到何处去”“如何推动”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稳步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共同富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贫富悬殊巨大,等级难以逾越。诸子百家顺应底层人民对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积极呼吁当政者走民本的治国之路。管子主张“安高在乎同利”,老子主张“损有余而补不足”,孔子更是明确提出“不患贫而患不均”“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墨子作为兼爱交利的代表,主张“有财者勉以分人”,韩非子更是明确将“均贫富”上升到君主治国理政的高度,荀子认为“各得其分”是盛世安民的重要保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晏子明确指出“权有无,均贫富”(《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卷三),提醒为政者通过政策避免贫富悬殊,切勿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晏子的“均贫富”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的核心体现,从思想上深深地影响着张载的“井地治天下”、王夫之的“均天下”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在实践上影响着陈胜、吴广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成为诸多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口号溯源。可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其精神已经深刻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从共产主义起源来看,共同富裕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剥削的加剧而产生的。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的第一逻辑。16世纪到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母腹中得以孕育,为科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1516年,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明确指出,只有实现公有制,消灭私有制,才能通向共同富裕。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康帕内拉同样猛烈抨击私有制。他认为,未来社会应该实行公社制度,人人平等,“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公有一切;
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私有财产”。圣西门明确用“劳动者和游手好闲者之间的对立”来阐释当时法国的社会,并预言未来的社会成果将实现人人共享。欧文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同时,进一步对劳动公社制度进行了局部实验,为共同富裕理想社会的构建进行了实践努力。正因为此,空想社会主义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空想社会主义者被列宁称为那个时代“真正的文化英雄”。

马克思、恩格斯使得共同富裕理论由空想走向科学。通过深入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将资本主义由分配不均带来贫富差距的症结暴露无遗,提出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在他们看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2]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最终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快速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一旦脱离了这一基础,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现实,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列宁清楚阐释了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能在决不掠夺他人劳动的情况下完全达到和保证达到富足的程度”,[3]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斯大林认为,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4]进而通往共同富裕。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共同富裕未能在苏联实现,但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发展的重大贡献不容忽视。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明确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党的第一个纲领就指出,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首次提出共同富裕概念。1953年12月,毛泽东就指出,党在农村工作的最根本任务就是通过生产,最终使农民“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6]特别强调,共同富裕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现方式上,毛泽东强调,必须动员广大民众,这是人民群众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进一步进行了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在阐释社会主义本质时,邓小平明确指出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为最终落脚点。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理论,“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8]此后,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在通往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以贯之的决心。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经济建设上的“共富”必须取代原有基础薄弱条件下提倡的“先富”。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奋斗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党必须发挥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9]为此,进入新时代,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带领人民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经过长期斗争,至2021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至此,中国人民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近。

经历神权政治、君权政治时代,政党政治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世界政治文明进入新阶段。政党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我国而言,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重要的领导力量,应当而且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一)实现共同富裕关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就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在百年伟大实践中,党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幸福的关键指标就是共同富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实现农业发展、消灭农村贫困、实现农民富裕,党通过了一系列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毛泽东试图主要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消灭农村贫困差距,进而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党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巩固执政基础,私有制是贫困之源。就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认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必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农村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初期,全党认真审视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两步走”战略,在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富裕,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人民收入得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执政基础的不断增强,充分验证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性。

进入新时代,立足“两个大局”,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党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执政考验更加严峻,对党的执政基础提出了新的挑战。党中央将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把共同富裕推进新阶段,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11]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保证我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的品格。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挫折和挑战,也不可避免地会走一些弯路。唯有勇于自我革命,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攻坚克难,领导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从党的第一个纲领到现在不断健全的党内法规体系,依规治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牢牢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增强党的制度的调适性,确保这一伟大事业最终完成。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12]实事求是是科学认识新形势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思想武器。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做到坚持从实际出发,持续地保持清醒认识,切实地进行实践行动,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法宝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一直坚持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人民标准来评价党的工作得失,明确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13]新征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在共商中实现共同富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社会发展,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充分激发群众伟力。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植根人民,积极听取群众呼声,同群众交换意见,倾听群众心声,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才能在共商中实现共同富裕。

充分凝聚群众力量,在共建中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面对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人民群众的伟力体现得更加明显,其间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了群众“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14]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推动这一伟业的完成。

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在共享中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在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理应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的需求,在发展中满足人民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尤其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这就要求改革与发展并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的顶层设计,努力培养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改革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改革和发展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改革自身充满着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会触及到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如果没有坚强的领导,极有可能会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由于其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民性,是改革的领导力量。所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生产力发展,深化改革,必须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亲自抓改革、促发展。党员领导干部是推动改革的关键,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抓改革。只有党员领导干部冲在了前面,广大人民群众才能跟在身后,为推动改革和发展贡献自身力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中国共产党“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15]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充分体现了党的信心和决心。顶层设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突出方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保证。“摸着石头过河”是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的宝贵经验,是新时代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法。随着实践的变化,只有在基层用“摸石头”的办法反复试验,才能加速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在新的发展阶段,各民主党派持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价值目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政治生活,整合多方力量,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努力推进共同富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追求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需要中国每个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国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都有义务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也都要主动肩负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使命。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旨归,而且是各民主党派参政的价值追求。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以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为目标而建立和发展的。八大民主党派自建立伊始就坚持为赢得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而奋斗。中国致公党是我国首个成立的民主党派。致公党密切联系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长期坚持为争取国家独立而奋斗,在民族解放过程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成立于抗战时期的中国民主同盟深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影响,自建立之初就主张“团结、民主、抗日”,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融入组织血液。1949年1月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后,中国民主同盟积极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断努力。可见,成立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各民主党派从建立之初就把实现人民解放、人民民主和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初心”,并为此而不断努力奋斗。

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体现在各民主党派章程之中。如果说政党组织是生命体,那么,政党章程无疑是这一生命体的大脑。章程是政党组织集体意志的体现,是政党各项政策、方针、路线制定的总依据。在中国各民主党派章程中,人民性是基本特征,以人民为中心是共同价值导向,推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主要目标。以经济界人士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在其章程中明确表示,该会坚持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会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贡献。以医药卫生等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农工民主党更是在其章程中明确指出,该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可见,各民主党派都把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参政核心并写进各自章程,指导参政议政实践。

(二)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

实践是理论之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逻辑基础。调查研究是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实践的关键举措,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主体,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党职能,必须高度重视实践,高度注重调查研究。

群体代表性是民主党派人士的主要特征之一。区别于中国共产党的广泛代表性,各民主党派具有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而各自联系的群体。如,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要由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省人士组成,等等。他们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密切联系各自群体的人民群众,反映所代表群体的呼声和利益诉求。此外,民主党派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从各自专业的视角出发进行调查研究,用所学所研为参政议政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为共同富裕路径选择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民主党派中央大调研(以下简称“大调研”)是各民主党派广泛调研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参政议政的重要表现。“大调研”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在中共中央的委托下,围绕既定主题,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政治活动。自1993年开始,“大调研”先后就三峡工程、“三农”问题、“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提出了诸多科学化建议。尤其是2022年,各民主党派聚焦“绿色低碳”和“文化富民”等主题,为推动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和共同富裕开展广泛调研。新发展阶段,各民主党派必须继续开展“大调研”,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三)在政治协商基础上推进共同富裕

作为一项伟大工程,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民主党派的积极参与。政治协商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围绕同一目标进行交互的重要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指出,党际合作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党际合作政策得以继续并不断发挥优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围绕实现共同富裕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充分调动各行业、各群体人民的积极性,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围绕共同富裕献言建策,有效实现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有利于集中反映调研中人民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和期盼,最大限度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

围绕推进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政治协商,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协商是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民主形式,是保证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基本路径。各民主党派在围绕共同富裕进行政治协商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保证共同富裕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政治基础。二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诉求。共同富裕归根结底是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各民主党派在调研过程中充分吸纳各阶层人民利益诉求,形成反映人民心声的高质量提案,这是体现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能力的关键。三是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行业、群体人民,有利于为实现共同富裕画好最大范围的“同心圆”。这就要求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专业知识与共同富裕有机融合,将不同群体利益诉求与共同富裕紧密联系,从真实性和广泛性上推动共同富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全民性。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而且是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期盼和奋斗目标。各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广泛调研,积极参与政治协商,为实现共同富裕建言献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推动力量。一定程度上讲,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是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过程,是彰显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过程,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的过程。唯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努力,人民共同富裕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民主党派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特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4期)2022-09-20《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我国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探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2期)2021-08-30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

推荐访问:政党 逻辑 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