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感知与响应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绩效研究

时间:2023-09-29 11:22:03 来源:网友投稿

宋彦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1464)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乡村建设工作,立足“三农”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方案,为我国乡村建设指明方向,让广大农民共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福祉。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美丽乡村”被正式提出,美丽乡村成为乡村建设的新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同年,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并确定1100 个乡村作为首批创建试点乡村,全国各地全面开启美丽乡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2035 年远景目标中也包括了“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美丽乡村建设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其建设内涵和标准得到新的丰富和提升[1],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2-3],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载体[4-5]。

从已有研究和实践看,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整体上,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在时间上呈现出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趋势[6],但也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建设水平差异明显的情况[7]。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了农村地区多方面的发展,如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乡村文明建设得到有效提升、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增强等[8-11]。美丽乡村建设在实践中呈现了多种模式,以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为重点,可将其分为产业发展型、文化休闲旅游型、生态家庭牧场型和绿色农业型[12];
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层面,将其分为休闲旅游型、文化传承型、高效农业型和环境整治型[13];
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将美丽乡村建设分为政府主导型、资本主导型和农户自主型[14]。为更好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学者们建议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5],创新多元化投资机制[16],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17],加强科技投入和人才吸引[18],建立长效运维管理机制[19]等。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多元主体的联合协助,特别是农户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农户是否满意及积极响应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及可持续性。梳理现有文献,对美丽乡村建设绩效的研究主要是从乡村发展的视角来评价,基于农民视角的研究较少。农户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加者、受益者、监督者和管理者,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农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基于农户视角对美丽乡村建设绩效的探究有必要回答: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如何?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是否促使农户积极参与和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为此,本文试图以典型的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基于农户层面的问卷调研,从农户感知和响应两个方面探究美丽乡村建设的绩效,通过调查美丽乡村建设产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其他地区和后续同类型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樱桃沟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被誉为郑州市城区生态后花园。樱桃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是其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是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因此,本文以樱桃沟景区内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为例,探索农户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绩效。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实地调研,课题组于2022 年1 月以家庭为单位对樱桃沟管委会辖区内的樱桃沟社区、袁河社区和桐树洼社区的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共计调查600 份。剔除37 份无效问卷,共获得563 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3.8%。

被调研的三个社区中,樱桃沟社区是郑州市2015年首批美丽乡村试点村,袁河社区2018 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桐树洼社区2021 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二七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又将该管委会下辖的10 个社区均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分类推进,其中樱桃沟社区、桐树洼社区属于精品村,袁河社区属于示范村。调研涉及的三个社区既包含已建美丽乡村项目的巩固提升,也包含在建和新建美丽乡村项目的持续推动,在调研样本的区域选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被调研农户中,樱桃沟社区共216 户,占比38.36%;
桐树洼社区共186 户,占比33.04%;
袁河社区共161户,占比28.60%。从被调研农户的个体特征看,被调研农户的平均年龄为40.7 岁,男性占比59.70%,有9.95%的农户家庭成员曾担任过村干部。从受教育程度看,42.45%的被调查农户是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学历的农户占比35.35%。就农户家庭经营情况而言,43.70%的农户家庭有外出务工经历,60.40%的农户以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47.07%的农户家庭从事与乡村旅游有关的工作,14.39%的农户家庭有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就农户的家庭收入来源及家庭经历而言,更多农户的收入依靠务工或从事商业活动,这与樱桃沟耕地有限、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好以及与省会城市距离较近有着密切关系。

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直观感受是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如何的直接体现,本文从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熟悉度、认可度、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变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多维度反映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绩效的主观感知。

(一)熟悉度感知

表1 显示,35.70%的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其中有2.84%没听说过,32.86%的农户表示知道一点,27.71%的农户大概了解这一项目内容,另有21.14%和15.45%的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比较熟悉和很熟悉。由此可知,大部分农户知道美丽乡村建设,但是对这一工作的熟悉度有待提升。一部分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熟悉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该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导是政府,农户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政府在建设或推进项目过程中的传递,而依靠公众号、自媒体等新型媒介了解得不多,农户普遍反映宣传不到位。在袁河社区和桐树洼社区调研时,一些农户尚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村子是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村或示范村试点。

表1 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熟悉度

表1 显示了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工作的推进方式、工作的推进计划安排和意义的熟悉度。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知道一点和没听说过的农户占比分别为32.33%和4.26%,表示很熟悉和比较熟悉的为34.10%,还有29.31%的农户大概了解。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的方式,知道一点和没听说过的占比分别为31.26%和8.17%,很熟悉的占比较低仅为13.50%。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的计划安排,知道一点和没听说过的占比较高,为43.87%,其中没听说过的占10.12%,很熟悉和比较熟悉的占比较低,仅为28.95%。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34.64%的农户知道一点,还有5.86%的农户没听说过,31.44%的农户很熟悉和比较熟悉。整体上,大部分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推进的方式、推进的计划安排和意义有所了解,但是对美丽乡村建设不熟悉甚至没听说过的总体占比也较高。对单个村庄的发展来说,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件民生大事影响到村庄发展和农户生计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户或多或少对美丽乡村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或了解,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建设方式,农户则很少参与。因此农户能够对美丽乡村的概念和内容有所了解,但是对建设的方式和工作推进的计划安排了解略显不足。

(二)认可度感知

表2 显示了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认知。调研显示,仅有2.49%的农户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必要,还有3.37%和4.44%的农户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好处不大或对农民没什么影响。但是超过一半,有55.95%的农户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有很大好处,非常有必要;
还有32.68%的农户认为对农户有一定的好处,有必要。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亦契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理念,对农户就近就地就业、提高收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等也有着积极作用,农户能够感知并且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所以大部分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是认可的。

表2 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认知

表3 从农户参与意愿、配合态度细化了解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可度。超过七成的农户愿意参加美丽乡村建设,2.84%的农户表示不愿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23.62%的农户持观望态度。在积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面,66.79%的农户表示愿意积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4.26%的农户不愿意积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说,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反映到行动层面,大部分农户愿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并且对配合美丽乡村建设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

表3 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可度

(三)满意度感知

农户满意度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美丽乡村建设结果的重要体现。表4 从农户对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建设内容、建设工作推进方式、建设工作推进计划安排、参与方式五个方面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调研显示,60%以上的农户对美丽乡村整体建设、建设内容、工作推进方式和工作推进计划安排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55.06%的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方式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超过5%的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方式、推进计划安排和参与方式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其中对参与方式不满意的占比最高为8.71%。进一步对参与方式进行分析,调研显示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282人、占比50.09%,农户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比例刚刚过半。总体说,超过一半的农户对樱桃沟美丽乡村建设持满意态度,但是认为一般的也占到了1/3,同时还有少部分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其中对参与方式不满意的比重稍高,可能与该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主导有关。

表4 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

(四)生活质量变化感知

美丽乡村建设旨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实现村落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产业的发展、村民增收致富,最终落脚到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表5 显示了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生活质量变化的主观评价。有66.61%的农户认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改善家庭收入,原因在于樱桃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支持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这也为农户提供诸多的就业机会和务工收入。90.05%的农户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道路交通设施,这是农户反映改善最显著的方面,与当地发展乡村旅游业有极大的关系。77.62%的农户认为文化娱乐生活有改善,这与樱桃沟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充分挖掘当地民风和民俗、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有关。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28.60%和35.88%的农户认为医疗保障和孩子就学没有得到改善。总体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户认为环境保护和交通出行等方面有极大的改善,家庭收入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医疗保障和孩子就学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说明樱桃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注重硬件设施的提升和环境的改善,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这与樱桃沟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有较大的关系,樱桃沟美丽乡村建设更多服务于乡村旅游业的整体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优化及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方面有着更多投入。因此,农户对出行、环境保护和文化娱乐生活丰富的改善感知更为深刻。

表5 农户对生活质量变化感知

(一)描述性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整合项目资源、村庄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品质,能够有效提升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同感。特别是对支持以生态旅游业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而言,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亦能为农户提供就地就业的机会和激发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那么,樱桃沟的农户是否会通过增加就地务工的时间以及参与乡村治理等一系列行为响应美丽乡村的建设呢?

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后,项目设施管护、绿化养护、环境保护等方面亦需要管养和维护。由表6 可知,18.47%的农户或家庭成员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后期管护。同时,41.39%的农户表示美丽乡村建设后增加了就地务工的时间,还有58.44%的农户更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来。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户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有一定或较大的影响,农户比较认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并以实际行动反馈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表6 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行为响应

(二)农户行为响应的分组比对分析

进一步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后,对不同特征农户的行为响应进行对比分析。表7 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经营特征两个维度,按照不同类型的农户样本,对农户的行为响应进行比对分析。

表7 不同特征的农户响应

农户的个体特征主要从农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是否有村干部经历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后,女性更倾向于增加就地务工时间;
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的管护工作和村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男性和女性差别不大。从年龄看,大于50 岁的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的管护工作和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的倾向性更大,而增加就地务工时间的概率在两个年龄段几乎相同。这与樱桃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现了乡村旅游业的极大发展,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带来更多的收入有关,也吸引各年龄段的农户实现就地就业。从受教育程度看,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后期管护工作、增加就地就业时间和更积极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外出务工能够获得的机会较少,他们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中提供的就业机会实现就地就业,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意愿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后期管护和乡村治理。家庭成员中有过村干部经历的农户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更强烈。

从农户的家庭经营特征看,农户家庭有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的,主要是立足于当地特色产业或旅游产业来发展,更倾向于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自我发展。处于景区核心地带的农户享受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更多红利,有较高的意愿增加就地务工的时间,并且为了自己和村庄的更好发展更加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后期管护和村庄公共事务管理。农户家庭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更有可能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后期管护工作、增加就地务工时间和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以务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更愿意增加就地就业的时间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后期管护工作,原因在于主要从事务农的农户倾向于将美丽乡村后期的管护工作作为一种兼业经营,更期望通过就地就业增加收入。是否有外出工作经历在农户增加就地就业时间和更积极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相差不大,而没有外出工作经历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护。

(三)农户行为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哪些因素影响农户的响应行为,本文选取合适的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分析。表6 中的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护行为、增加就地务工时间行为以及更加积极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行为均为二值变量,因而引入二元Logit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将表7 中的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经营特征作为自变量。借助Stata 软件进行二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

表8 农户行为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对农户参与后期管护工作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家庭是否有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家庭与景区的距离、是否从事与乡村旅游有关的工作等四个因素。除了农户的性别因素,农户倾向于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与家庭经营情况有关,若家庭从事乡村旅游或与乡村旅游有关的工作,农户更愿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后期管护工作。

对农户增加就地务工时间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家庭成员是否有村干部经历、家庭是否有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家庭与景区的距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及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等。其中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家庭与景区的距离、增加就地务工时间是负相关关系,与分组对比分析具有一致性。家庭距离景区越远其增加就地务工时间的意愿越弱,家庭收入以务农为主的更倾向于增加就地务工时间。在分组分析时,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对增加就地就业时间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回归结果显示,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对增加就地就业时间有显著性影响,并且是正相关,有外出务工经历的人更愿意增加就地就业时间。

对农户更积极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家庭成员是否有村干部经历、家庭与景区的距离及是否从事与乡村旅游有关的工作。具体而言:一是年龄、家庭成员是否有村干部经历与农户更积极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有正相关关系;
二是家庭与景区越近,农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愿意参与到村公共事务管理中来;
三是农户若从事与乡村旅游有关的工作,更愿意参与村公共事务的管理。

(一)研究结论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愿景的重要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各地纷纷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期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等,最终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本文基于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要模式的农户问卷调研,从农户主观感知和行为响应两个方面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的绩效。研究发现:第一,在主观感知方面,大部分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熟悉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户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工作推进方式、工作推进计划安排以及建设意义的熟悉度,呈现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即没听说过和很熟悉的占比较低,而比较熟悉、大概了解和知道一点的占比高。大部分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持肯定态度,认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第二,美丽乡村建设确实提升了农户的生活质量,对于以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为目的的美丽乡村建设来说,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最明显,农户的收入明显提升,但是农户的医疗保障和孩子就学依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第三,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是否得到农户的积极响应,通过分组分析得知,若农户家庭成员有村干部经历、有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以及农户家庭从事乡村旅游工作、距离景区越近及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工的话,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护工作、增加就地务工时间以及更积极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的意愿更强;
计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分组分析的结果,农户的家庭经营特征与乡村旅游的关联性越紧密,其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也更高。这意味着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既实现了村容村貌的改善,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户更好地就业和提高收入,同时推动农户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二)政策启示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盆景工程”,而是更好地响应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户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管理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响应是美丽乡村建设绩效的直接体现。为更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需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农户的参与感,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户的就业和发展紧密相连。

一是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个体感知需要进一步强化。调研显示,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熟悉度、满意度和认可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由于宣传工作或农户参与方式的不足,一些农户对美丽乡村建设不太了解,或者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也不利于农户积极参与和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要抓手,各地在积极践行推进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通过传统渠道以及各种新兴媒体的宣传,让农户知晓和熟悉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工作安排和意义,推动农户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绩效。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虽然提高了农户的生活质量,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及短板。调研显示,美丽乡村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成效显著,但对于乡村公共服务的提升以及农户家庭收入的提升水平不及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推进侧重于基础设施无可厚非,但是乡村公共服务的不足也是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短板,美丽乡村在建设中需要硬件和软件两手一起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要更好地实现农户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升。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的绩效能够引发农户若干行为和意愿响应。研究发现,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推动农户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和实现就地就业。同时发现,农户的家庭经营情况与当地产业发展、优势资源有紧密关联的,更倾向于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因此,为了更好地扩大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需要在建设中惠及更多的农户,让更多的农户享受美丽乡村建设的红利,引导更多的农户参与和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区域内的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农户美丽建设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粮食日 访农户中国粮食经济(2018年11期)2018-01-23农户存粮调查中国粮食经济(2018年7期)2018-01-23《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我们创造美丽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7年4期)2017-06-13平凡又美丽学苑创造·A版(2017年3期)2017-04-27

推荐访问:农户 感知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