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探析

时间:2023-10-09 13:00:17 来源:网友投稿

张 霓, 周淑芳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在工业文明时期,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 商品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 对资源的消耗与污染也急剧加速, 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危害。英国作为早期的工业革命发祥地, 其污染也是最严重的, 烟雾污染导致首都伦敦变成“雾都”, 1952 年英国发生严重烟雾事件, 导致4000人死亡。如此严重的生态灾难, 迫使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作为一名环保先驱, 在《寂静的春天》这部科普小说中, 向环境污染发出了呐喊, 环境保护开始走进政府和大众视野, 该书推动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 成为直接推动现代环保主义的一部重要书籍。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1]。“生态城市”作为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扬弃, 体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 是绿色文明的伟大创新[2]。

2.1 生态城市的概念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确切地定义。比较常见的对生态城市的解释有:

(1)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新的文化观, 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 是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是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3]。

(2)生态城市是一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是社会—经济—自然三位一体的人工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空间, 并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3)生态城市就是两降低, 就是在城市发展中, 降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 降低噪音、废水、废汽等[4]的排放量。

2.2 生态城市建设的提出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并由此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由于传统城市对资源需求量大, 产生废水、废气、垃圾等污染物又是最多的地方,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向生态城市低碳生态方向发展, 成为21世纪全球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中国城市转型已日渐紧迫[4], 中国计划要建50 个生态城市。

2.3 生态城市白皮书发表

2021 年5 月21 日,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的平行论坛——新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办。论坛上, 由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打造的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首次正式对外发布《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对过去12年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回顾, 阐述了生态城市升级方向, 生态城市在引领示范层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案例, 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愿景展望。

随着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出[5]和实施,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具有以下特征:

3.1 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 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在工业革命快速发展中, 开始回归自然, 出现自然与城市相融, 城市与自然相融, 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3], 不分性别、老幼、贫富、职业等都能平等相处、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友善关爱。生态城市不仅是一个用植物、自然、绿色点缀的人居环境, 更是一个设计科学规范、交通发达、医疗教育水平高、百姓综合素质高、城市包容性强、空气清新又宜居的空间载体。

3.2 高效性

生态城市的高效性, 即生态城市将贯彻新发展理念, 把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使用风能、潮汐能等新型清洁能源, 坚持对废弃可再生物进行循环使用, 有效降低成本, 真正实现城市资源优化配置, 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

3.3 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因此生态城市建设初期, 就要规划出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 如旅游、金融、生活等, 根据功能划分对交通、教育、医院、生活等空间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 成为宜居宜业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空间载体。

3.4 整体性

生态城市建设不仅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同时[3], 还要重视乡村建设, 因为乡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交通的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也融入生态城市发展的整体之中, 进一步促使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

4.1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市发展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向我们展示了十二年前曾是一片盐碱滩涂地, 经过起步探索(2012~2014年)、开拓演进(2015~2018年)、创新引领(2019~未来)三个阶段的持续探索, 生态城从城市绿色发展建设的领先者, 升级成为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智慧产业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模式探索的创新先锋。截至2020 年底,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0%以上, 完整保留了区域湿地, 形成了集河道、湖面、草地、湿地、海滩为一体的生态格局, 植物种类、鸟类较开发建设前有了大幅提升, 具体数据见表1所列, 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一座绿意盎然、宜业宜居的新城。

表1 天津滨海新区2020年底数据统计

4.2 北京冬奥会双碳战略实践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 我国郑重承诺: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积极践行低碳理念, 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 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6], 中国兑现了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开幕式首次呈现出以清洁氢能作为燃料的“微火火炬”;
国家速滑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 碳排放趋近于零[7];
冬奥会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一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冬奥会以智慧多元的形式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得到国内外社会的一致好评。

4.3 甘南绿色生态发展成功案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平均海拔3 000 m, 这里曾经生态脆弱、灾害频发。2015年始, 甘南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 在全域范围内展开“环境革命”, 将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相结合, 创建了示范甘肃全省、领先全国的“全域无垃圾”示范州, 引导牧民群众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2022 年, 旅游业收入已占村民收入的四成左右, 2021 年, 甘肃顺利完成50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 全省脱贫人口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达到10 079元, 许多藏族村落变成了旅游圣地。在建设美丽甘南, 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同时, 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兼顾, 经济效益凸显, 实现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

促进城市生态建设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人这个最主要的群体, 而人又是在一定思想意识的支配下进行有目的的工作, 因此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思想引领, 强化城市生态建设理念, 发挥城市市民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1 强化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我国是资源大国, 但也是“资源小国”。各种资源总蕴藏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 许多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指标在世界排名较后(见表2), 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为保持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城市建设必须走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之路。

表2 我国部分资源状况概览

5.2 强化生态意识教育

据2020 年12 月在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所属的农林学院、卫生学院和城建学院1 372位同学校园调查结果显示, 对生态城市建设内涵的认识, 在新生中不管是高职学生、还是中职学生, 超过45%的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不了解;
对“生态理念”不知道的占约30%, “生态意识”缺乏的占35%。而二年级学生对生态城市建设内涵认识不了解的下降到30%左右, “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认识有一定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加强生态理念与生态意识思政教育刻不容缓。绿色生态、节材节电、减少排碳等, 势必要求我们在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教育中积极宣传加大环保知识, 使全社会公民提高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进一步认识,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规范有序稳步推进。

5.3 强化公民生态道德行为教育

生态城市建设, 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科学规划和增绿扩景品味设计上, 更重要体现在公民具有较高的生态道德素养, 表现在城市的包容性和市民的行为自律性。公民要有城市生态的主人公责任感, 积极参与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 激发每一位公民积极为生态城市建设奉献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些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有效提高公民的城市生态责任意识, 做到个人行为利己利人利社会, 构建良好生态城市软环境, 有力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珍惜自然的理念下, 我国生态城市发展已取得显著地成效, 公民不仅成为共建低碳、高效生态城市建设的参与者, 更成为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的创新者。在生态城市引入数字生态发展中, 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数字双碳发展路径, 让民众不断感受绿色发展的好处, 民众已成为良好生态环境参与者、见证者和最大受益者。

猜你喜欢生态建设发展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推荐访问:探析 城市建设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