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基于卓越绩效管理视角

时间:2024-01-16 12:44:03 来源:网友投稿

张庆民 欧亚 沙敏

一、引言

如何有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核心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工作,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中国”战略和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要求。教育数字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数字新基建的基础和关键,其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质量。因此,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工作。要主动应变、创新数字教育,推出数字教育的中国方案和范式,引领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本文基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框架,并对实施过程中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中的战略规划、领导、资源、过程管理、测量改进、数字化转型结果进行探讨。

(一)逻辑框架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适应数字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旋律。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明确数字化转型愿景,关注于业务、技术和组织三大领域,紧紧围绕赋能要素,推动组织变革。教育如何适应并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数字化变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院校现有数字化基础设施,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对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形式、服务形式及治理形式等方面的数字化改造,助力推进院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治理方式等变革。教育数字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加教育,而是要把教育数字化建设同教育改革有机整合,通过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实现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文化重构。这里基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遵循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基本理念,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框架。同时,也考虑到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到国家、省、市教育数字化政策推动、社会数字人才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拉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框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框图由两大动力源和六大关键要素组成。两大动力源是指自上而下的教育数字化政策推动、自下而上的社会数字人才需求拉动。六大关键要素分别为数字化转型规划、领导、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数字化转型结果。通过对数字化教育转型和人的发展规划,共同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数字教育变革。

二、实践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一)数字化转型规划

教育数字化转型规划作为院校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院校总体数字化变革的行动方案,也是实现院校整体发展目标而做出的基础性部署和资源安排。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具有基础性、导向性、系统性、数字人才需求驱动性等特征,需要明确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保障举措等。根据国家数字化战略制定院校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长、短期计划与目标,制定与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规划,积极探索数字教育的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学校形态、教育生态发生深刻变革。在传统教学模式优化的基础上,基于教、学、管、考、评等教育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教学管理业务和流程的数字化变革为院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领导重视

院校领导既是院校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制定者,又是高校资源的分配者。院校数字化领导是整个实践逻辑框架的灵魂.对推进院校数字化转型取得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院校数字化改革不是仅仅停留在现有工业化下的教材、大纲、课程体系等简单的数字化,而是要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学校架构、教育形态、治理方式改革背景下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变革。可见,教育数字化离不开院校领导的核心决策作用。高层领导必须明确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有限的资源配置于数字化转型战略要点上,确保院校整体战略和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地。

(三)资源保障

教育数字化建设的资源指的是院校数字化转型建设所需要投入的人、财、物,它是确保院校数字化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实现的基础。资源投入建设内容包括教育新基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算力等)、教学设施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教学场所、实验场地和工作环境的智能设备配置、教学移动终端等硬件和软件系统。院校必须明确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要保障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教、学、考、评等关键过程的管理、持续改进和创新提供资源保障,确保院校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过程管理

教育数字化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运用数据链、围绕业务链实现流程再造,进而打通教育全系统的数字化。因此,需要探索构建以教师、学生、教学、科研、财、物为核心要素的多级管理数据,打通教学、教研、课程、实践、资源等环节。该过程要将数字化融入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育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推进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因此,以数字化手段对教、学、考、评等业务进行集成融合再设计,应用通信领域和教育学领域的方法、技术和工具,策划、实施、监控和改进学习资源、教学过程、考试测评、管理服务四个关键场景流程的数字化再造。基于上述分析,图2给出了院校教育数字化建设的过程管理框图。

图2中对教、学、考、评全过程数字化进行再造,提出在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数字化的无缝连通和流动,把众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智慧校园、数字实验室、院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社會服务等统一到各级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最终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共治。在教的数字化中聚焦数字化教材建设、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数字化教学实践落地;
同样,对于学的数字化、考的数字化、评的数字化与教科管的数字化均要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业务过程的实时化、业务结果的可视化。

(五)测量分析

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数据为依托”的全过程、多层级、多功能的测评系统,促进在线教学由粗放式转向精准化测评转变。建立测量分析的主要指标有:教与学的数字化测量包括教师使用频率、时长、效果等,学生学习过程性数据;
数字资源的测量主要是指对在线课程、在线试题试卷、数字教材、音频视频、在线作业、虚拟仿真资源等测量;
过程管理的指标包括数字资源建设效率、周期、可靠性、有用性、改进效果等。基于教育数据的线上教学测量分析与改进系统有助于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管控。

(六)关注结果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结果重在突出“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原则。总体来说,数字化转型的结果主要关注如下内容: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果、教与学的数字化结果、数字资源的结果、过程管理的有效性、数字治理效果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果是指数字化转型过程的人、财、物等各类投入的结果;
教与学的数字化结果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应用相关的绩效测量与指标;
数字资源的结果主要包括与教学有关的数字资源数量、质量、影响力等,也包括数字资源年更新率;
过程管理的结果有效性是指数字资源运营的结果,以展示在数字资源应用过程尤其是关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三、结束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数字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实践逻辑框架对有效推动院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提供了参考。该实践逻辑框架从卓越绩效管理视角出发,遵循卓越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通过规划先行、领导重视、资源投入、过程再造、测量分析、重视结果六个步骤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高质量转型发展,诠释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实践逻辑,期望有助于提升我国院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的效果,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2GG0406);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2021JSJY065);
2022年江苏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2022-048);
南京财经大学2022年度校级教学改革课题(2022XJ07)

猜你喜欢转型数字化数字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4期)2020-06-16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转型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沣芝转型记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

推荐访问:数字化 视角 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