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精彩,问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4-03-26 08:22:03 来源:网友投稿

王荣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深刻认识到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将高效提问作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针对性原则

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提问的首要原则就是针对性原则,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一项原则,其主要是指教师在提问之前需要先对所要提问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能够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疑惑之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科学性原则

提问一定要科学合理,不能出现偏差,否则会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偏差,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科学性原则,做到问题的设计科学合理,问题的提问不能脱离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提问方式较单一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通常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通过口头提问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提问,这种形式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其提问方式较为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容易使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性。此外,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教师很少会向他们提问,从而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愿意独立思考。

(二)提问缺乏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相对应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缺乏针对性,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反思,而是将其抛给其他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回答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不高,因此回答问题时也会有所顾虑。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提问缺乏层次性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梯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分层,不要给所有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应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此外,一些教师的提问往往只针对某一个方面的知识点,没有利用提问的方式构建出一个知识点的逻辑,提问的优势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导致提问的效果不甚理想。

(一)把握教学重点,针对提问

有效提问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等设计出合适的提问。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技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设计出不同的提问,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以此来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新的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未知数的设定、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相关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又比如在《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这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图形有什么新的认识?对几何图形,你有没有好的记忆方法?你能不能把所学的几何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师可以将一些几何图形和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结合起来,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又比如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果你是一个乘法计算的高手,你能不能利用幂的乘方来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幂的乘方的问题,比如,按复利计算利率的一种储蓄,假设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设本利和为y,存期为x,如何写出本利和y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我们可以利用幂的乘方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来设计提问,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情绪高涨或者是思维活跃时进行提问,在学生情绪低落或者思维受到抑制时进行提问,以此来增强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巧设悬念提问,营造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课堂提问也不例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悬念问题,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如果将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延长后,再构建一个新的直角三角形,这两条直角边之间是否还能有全等三角形?”这种悬念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来。这一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对全等三角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的内容。又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证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悬念问题:“你知道怎样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在这样的悬念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展开思考,并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证明”这一章节的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和“平行线的判定”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因为两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两个知识点组合起来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两个知识点有什么联系?这两个知识点又可以在什么地方结合起来?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这些问题,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理解“勾股定理”和“平行线的判定”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再如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中,设置一些悬念问题,如:“什么是特殊平行四边形?它与普通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对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悬念的提问,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并且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普通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学重点,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悬念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合理设置悬念问题,并且在课堂上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设计新颖提问,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上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对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小故事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学习中,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三个相似三角形,并让学生将三个相似三角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相似三角形的边和第二个相似三角形的边是相同的,而第三个相似三角形的边和第二个相似三角形的边是不相同的,由此可以得出,第二个相似三角形与第三个相似三角形是不同的。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相似三角形,进而得出这三个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教师再以“在相似三角形中”为话题展开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这道题中,第三个相似三角形与第一个、第二个相似三角形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的提问,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三个相似三角形的区别与联系,还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又比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这道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二,在这道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与正比例函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三,在这道题中,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使这道题得到解答?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展示两幅不同的数学画板,让学生将这些画板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方式来展开提问,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辅助提问。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方向,比如“学校里的轴对称”,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张学校设施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这些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能不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很快就找出了轴对称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它们进行了描述。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实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四)注重启发提问,拓展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投影与视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投影时,以“眼睛为什么看不见物体的全貌?”为例,启发学生思考:眼睛是如何看东西的,而人眼是怎样看到物体全貌的,在没有直接观察物体全貌的情况下,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看到事物全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来了解答案。首先,投影可以将物体的平面图像投射到屏幕上,使其从平面图像变成立体图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眼睛是通过什么方式看到东西的?”学生回答:“眼睛是通过观察物体形状和大小来判断物体大小的。”教师接着说:“那我们可以根据眼睛的观察方式来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学生会回答:“不可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了解物体的全貌,就要把物体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投影图形,从而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那么,我们如何将物体投影到屏幕上呢?”学生会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教师接着说:“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大小,而将物体投影到屏幕上时,我们只能看到物体的形状。因此,眼睛是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判断物体大小的。”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新知识,还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问的方式,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正多边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正多边形,让学生自己说出生活中正多边形的特点,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正多边形?”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学生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和分析回答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和进步。同时,教师要注重提问方式和提问时机的选择,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达到拓展思维和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物体三角形数学知识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0年1期)2020-02-20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8年10期)2018-12-06三角形,不扭腰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7期)2018-02-10三角形表演秀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6期)2017-06-07如果没有三角形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3期)2017-04-01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画一画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6年6期)2016-07-02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4期)2015-05-14

推荐访问:高效 探究 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