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的实现逻辑

时间:2023-10-06 12:00:14 来源:网友投稿

郝建江 郭炯

[摘   要] 当前,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精准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着单一技术偏向、缺乏教育认知逻辑深思、教师作用地位弱化等不足,其原因之一在于对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的学理逻辑缺乏理论透视。研究从教育认知视角出发,在厘清精准教学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目标设定、诊断评价、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实践困境,并基于对智能技术的功能作用分析,探讨了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目标、评价、活动精准开展的实现逻辑:借助群体学情分析、个体需求诊断、图谱关系分析实现目标精准设定;借助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可视化技术实现评价的自动实施、智能分析,助力评价结果应用的分层精准干预;借助资源推荐、工具辅助等助力多元学习活动精准设计与实践开展,并能为学习活动的过程干预与实时反馈提供支持。

[关键词] 精准教学; 技术赋能逻辑; 目标精准; 评价精准; 活动精准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郝建江(1991—),男,山西大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研究。E-mail:jianjianghao@163.com。

一、引   言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引发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教学范式逐渐走向科学化、精准化、个性化[1],精准教学再次受到教育界学者的关注,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既有关于精准教学的概念探讨、机制分析、模式构建[2]等,也有结合具体课程内容的实践应用[3]。精准教学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奥格登、林斯利基于斯金纳行为学习理论提出的,主要关注行为本身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但由于当时技术的有限性及行为主义本身的局限,未能得到广泛的实践应用[4]。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建构主义等理论的发展,使得当前精准教学在实践和理论层面有了新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对精准教学的过度炒作与滥用,如教育信息化产品对精准教学的热炒,虽冠以“精准教学”称谓,其实质多采用作业或测试的数据[5],数据偏差导致对学习者认知障碍深度分析不足,对教学决策支持有限。当前对精准教学的探讨,需要避免单一技术向度,结合学习者认知本质及技术使能,重新审视当前智能技术赋能下的精准教学本质,廓清精准教学的内涵特征,明晰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开展的内在机理,进而为精准教学的理论丰富与实践应用提供支撑。

二、精准教学的基本内涵

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实现逻辑的明确,首先必须理解“精准教学”是什么。追溯精准教学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可以看到“以测辅学”是核心,即通过对学习者的评价诊断进而提供科学的教学干预,注重对学习者个体的关注。因此,精准教学的学理溯源需要从学习者视角出发,明确学习者自身所存在的个体状态及学习发展的特殊性,继而为精准教学的提出提供学理依据。

(一)学习者个体差异化的基本属性

“精准教学”存在的基本假设是学习者存在差异,即因有差异,故需精准。厘清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可以为精准教学的提出提供学理上的科学解释。加涅等人指出,教学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6]。教学的精准设计在于能够提供适切学习者认知发展的外部事件,即因材施教。从学习者个性差异化来看,影响教学开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学习风格等一般特征。

1. 学习者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心理特征包括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重要组成部分[7],学习者在心理方面的差异影响制约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在思维力方面,思维发展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思维发展虽然按学段年龄可以进行普遍意义上的划分,但具体到个体层面,仍存在着一定差异,思维力的差异影响着人的能力水平。在记忆力方面,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思维水平密切相关,不同学习者在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方面均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观察力方面,不同学习者在观察的深刻性、目的性、顺序性、概括力等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此外,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受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等个体差异的综合影响,同样在个体层面存在不同。

传统教学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看到个体心理发展也存在个别化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类的智能结构划分为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八种智能[8],同时这些智能之间不存在优劣差异,每个学习者的拥有程度和组合的方式不同,决定着每个学习者的学习类型和智能类型的独特性。不同类型的智能代表着不同类型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而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在尊重学习者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其智能的不同开展个性化的教学。

2. 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性

学习风格包括学习者个体的感知模式、认知风格、性格因素等。其中,感知模式是指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的通道,不同学习者个体在认知模式方面存在着听觉型、视觉型、动觉(触觉)型等不同类型;认知风格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所倾向的信息加工方式,包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认知风格的分类包括掃描型与聚焦型、序列型与整体型、冲动型与思考型、发散型与聚合型、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等不同类型;性格因素是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包括内向型和外向型,二者在学习动机、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影响着教学的媒体选择、策略组织等[9]。

综上所述,学习者个体在心理特征、学习风格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同时二者也影响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因此,从学习者个体学习发生所存在的天然属性特征来看,学习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教学需要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特征,在教学开展之前明确学习者的自身特征,进行精准的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者自身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超越课本,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明确针对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到底“教什么”;同时,教师要明确“如何教”,如何依据学习者思维认知方式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3CE1FD8B-EBB6-4643-BAAA-6C516F3D2ED2

(二)学习者个性化发展的理想愿景

学习者个体差异性为精准教学的开展提供逻辑起点解释。从教学的终点来看,教学在于学习者能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有效成长,即学习者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学习者个性化发展的理想愿景为精准教学开展的必要性提供了支持。

个性化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10]。从教育教学的目标来看,需要满足学习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各学科需要达成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回顾教育发展史,个性化发展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相同,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尊重和关注学习者的个体特征,使其能够得到自我成长。此外,个性化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应有之义[11],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个体成长的理想愿景。教学结果指向学习者的最终发展,即对学习者发展需求的普遍适切与回应。精准教学需要从学习者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关注学习者个体的个性化成长,使教育产出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而不是工业流水线相同规格的“产品”。

(三)教学精准定制化的实现之道

聚焦学习者个体角度来看,不同学习者在学习认知、心理特征、学习风格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属性,学习者自身的特殊性影响着其学习认知活动的开展。学习认知水平影响着学习者学习内容的选择及学习内容顺序的组织;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特征、学习风格影响着学习过程的设计、资源媒体的选择、学习组织的选用等;学习者最终要达成的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制约着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基于以上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化属性和个性化的发展诉求,精准教学的核心在于聚焦学习者个体属性特征,提供适切的学习支持服务,达到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基于教学实施开展的流程,精准教学需要在掌握学习者基本属性特征的基础上,为其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进而定制适配学习者认知规律特征及路径的活动,并开展相应的评价,诊断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而再次依据诊断结果所反馈的缺失目标,设计、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综合来看,精准教学的实施需要依据学习者个体属性特征定制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诊断评价,三者呈螺旋式上升发展结构,形成支持学习者个体学习发展的有力支柱。同时,精准教学是指目标、活动、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全过程的精准,关注学习者学习的起点、过程与结果,三者相辅相成、紧密衔接,共同构成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

三、精准教学的实现困境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学习有效发生的一种干预,精准教学的有效落地在于对学习者个体差异性的有效考量及个性化发展的充分兼顾。因此,可聚焦学习者学习视角分析精准教学的实现困境。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在于能够依据其自身需求设定相应学习目标、科学诊断学习认知状态及障碍,开展符合其认知发展的学习活动。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精准教学开展的现实困境在于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状态、路径的精准分析及科学把握不足。

(一)学习者学习需求差异化的识别困境

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宏观层面来看是指教育的核心目标指向,即当下教育领域普遍形成的学生核心素养共识,聚焦到不同学科,是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教学开展需要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精准识别分析二者之间的差距,据此开展教学工作。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认知水平的识别、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确定,并基于此科学设定精准化的学习内容,是教师开展精准教学时面对的关键困境。

1. 学习者认知水平的识别困境

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是其学习开展的基础起点,也是学习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活动设置的重要参照[12]。学校教育中对学习者认知水平的诊断主要来源于日常测试、作业、考试等,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习者认知水平的诊断,但受限于试题本身的质量、教师学情分析的能力,以及学习者在作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外在辅助(例如:利用学习软件、网络答案查找,学伴或家长的辅导)或偶然因素(如选择题的答案选择)等,教师对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分析通常以关注班级群体学情为主,且基于试题作答情况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反映学习者真实的学习认知障碍,需要教师针对每个学习者开展作答思考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进而才能准确判断其认知水平。

2. 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困境

在目标设定方面,教师难以兼顾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主要是以夸美纽斯所提出的“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方式,该方式作为工业时代便于教育普及的一种组织形式,基于年龄阶段划分不同年级、规定知识内容范围,本身存在着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模糊处理,即主要是针对学习者群体共同特征的分析,较少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因素。同时,在传统教学实践中主要是“知识本位论”下的学情内容分析,教师教学主要是以学习者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群体普遍特征为依据,开展面向群体的教学实施,忽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3. 学习内容科学匹配设定困境

学习者學习目标的设定需要依据其学情,并结合知识内容关系进行精准目标的规划。非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目标设定主要依据教材章节内容安排及教师主观经验进行确定,其中依赖教材本身的内容编排,缺乏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与加工,特别是当前的课程内容整合、学科内容整合等,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好的学科知识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其教学内容选择需要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教学内容编排需要契合学习者个体的认知规律,同样在实践层面存在较大困境。

(二)学习者认知障碍内隐性的辅助困境

人的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13],学习者认知障碍包括感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等多种类型。在学习开展过程中,需要精准掌握学习者认知发展情况,针对认知障碍给予实时干预。教师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认知诊断,即学习评价活动。评价活动开展中存在的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3CE1FD8B-EBB6-4643-BAAA-6C516F3D2ED2

1. 认知障碍识别诊断困境

在学习者认知障碍识别方面,需要采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结果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推断学习者的认知思考过程,反思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出错原因。基于纸质测试题评估学习者学习认知过程,难以有效反映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过程、状态及障碍。同时,学习者个体学习障碍产生原因具有多样性,如超负荷运转、低关系信任、认知偏差等[14],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依靠自身能力实现对学习者认知障碍的有效诊断。

2. 认知障碍解决反馈不足

学习者认知障碍的解决需要教师提供适切的、针对性的、及时的反馈,搭建相应的认知脚手架,并在开展过程中实时监控学习过程,适时调整优化或撤除脚手架,进而助力学习者的认知障碍解决。但在教学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个人难以充分设计学习者认知障碍解决的方案,同时难以为学习者提供实时的反馈与过程监督,认知障碍反馈具有批判性不足、干预时机滞后等问题。

(三)学习者学习路径多样化的适配困境

学习路径是指学习者学习的具体实现过程,由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其学习开展路径具有多样性,依靠教师自身的学习路径规划及开展实施存在着适配困境。

1. 学习活动选定困境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开展对教师科学设定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要求。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基于教学需要进行相应活动的选择,不同学习活动具有适切不同学习目标达成的内在逻辑,同时,学习活动开展需要有相应的情境设计、资源支持、工具辅助等。教师在学习活动类型选择方面,需要考虑自身的教学需要,也要考虑所拥有的环境条件支持,以及活动开展所需的时间,受限于教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环境及教学时间,其学习活动的选择具有一定困境。

2. 学习活动序列确定困境

学习活动确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有效衔接,保障每个活动能够适时开展。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综合考虑学习者前序活动完成情况,研判活动本身所指向的学习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继而确定下一活动的开展时机。同时,活动序列的确定需要聚焦学习者个体的认知发展路径,契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进而在适当的时机有效开展活动。但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学习活动开展情况难以精准掌握、学习目标达成情况难以实时判断、学习者学习路径难以充分匹配等问题。

3. 学习活动监控干预困境

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协作者等[15],需要有效掌控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而能够为有学习障碍的学习者提供及时指导,为偏离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提供干预等。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自身面对班级群体学习者,难以有效监控了解学习者的个体情况,且部分学习者个体由于自身性格特征、学习动机等原因存在“隐藏”学习问题的情况,教师难以为每个学习者提供过程干预与及时指导。

四、智能技术赋能是精准教学实现的必由之路

精准教学的实现困境是制约其未能在教育实践中落地应用的重要原因。智能技术相比以往信息技术所特有的智能优势,使得精准教学的实现成为可能,助力目标精准、评价精准、活动精准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一)智能技术的内涵及作用分析

智能技术是指以信息硬件设备为基础,具有感知、分析、处理、计算、逻辑能力的人工性技术,如以大量计算机服务器为基础的云存储技术、以海量信息数据为驱动的大数据技术、以智能硬件设备为载体的物联网技术都属于智能技术[16]。智能技术不仅仅是指单一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包括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区块链、5G等技术。智能技术的核心在于以人工智能为底层支持,能够实现对人类部分智能的模仿与刻画,提供类人的功能,同时人工智能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原有的信息技术也能表现出智能的特点。

从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功能作用可以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社会智能四个层面进行分析[17]。一是在计算智能方面,智能技术能够发挥存儲记录、分析挖掘的作用。借助云存储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等的存储,实现过程或结果的记录、保存与积累,为后续的查询、调用、传播等提供支持,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实现对所存储数据、信息的分析挖掘。二是在感知智能方面,智能技术能够发挥信息获取、智能互联、情境创设的作用。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更加便捷地采集教学、学习、管理等过程性、结果性数据,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行为数据、交互数据等,丰富拓展原有的信息获取内容与方式;借助技术能够实现资源、设备、平台等的互联互通,为数据的融合应用分析提供支持;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能够创设更加丰富多样的情境内容,营造更加契合学习活动开展的教学时空,提供更多形式的资源呈现与交互。三是在认知智能方面,智能技术能够发挥认知辅助、学习适应、精准反馈的作用,如借助智能代理、智能导学系统等提供认知辅助,借助大数据分析挖掘教育数据规律,基于此构建优化算法,实现自适应学习,并能够在行为反馈层面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反馈。四是社会智能方面,智能技术能够发挥连接协作、服务外包、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即借助智能技术获取各地的优质资源,拓展资源的服务范围,获取企业、教育机构的外包服务,改变资源的形态和拥有关系,使资源更具通达性、开放性、共享性;现代技术为全球人类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交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条件[18],为社会智能的互联共通、共享共用提供可能。

基于以上智能技术作用的分析,结合精准教学的开展流程,绘制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的逻辑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在目标定位、活动开展、评价诊断方面走向精准。

(二)智能技术赋能目标精准定位

借助智能技术可以为教学目标设定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教学目标设定更加适切学习者最近发展区,目标序列确定更加符合知识内在关系逻辑及学习者认知发展规律。3CE1FD8B-EBB6-4643-BAAA-6C516F3D2ED2

1. 基于群体学情基础的适切目标设定

学习者学习的发生是在已有知识背景下对原有知识的利用[19],是基于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认知发展,教学目标设定需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学情基础,在班级教学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学习者群体的普遍学情特征。借助智能技术能够有效获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数据,汇聚多方数据,精准诊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而通过对群体学习者数据的分析挖掘,为教师提供班级学生群体学情分析报告。教师借助班级学情分析可以有效把握学习者群体的知识经验基础,了解学习者的初始知识、技能水平,进而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2. 基于个体认知缺陷的精准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班级学习者群体的普遍特征,也要关注学习者个体的个性化认知缺陷,针对个体拟定符合学习者个性需求的目标计划。借助智能技术能够为教师精准把握学习者群体中的特殊个体,精准定位个体的学习障碍及需求,进而为个体学习者设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契合学习者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助力学习者更好地实现个体认知缺陷的突破,进而缩小学习者个体与班级群体学习者的差距。

3. 基于图谱分析的精准目标推荐

目标分析在明确学习者学情的基础上,需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选定相应的目标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借助知识图谱和认知图谱,可以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学习者认知的过程规律,继而在教师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科学研判教学目标序列的逻辑关系,为教师推荐适切的目标知识点,助力教师精准制定教学目标。

(三)智能技术赋能评价精准诊断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应用四个方面提出了教育评价的具体要求[20]。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评价,同样在此四个方面助力评价走向精准诊断。

1. 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多元化成为可能

学生发展质量评价要关注其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20],智能技术应用能够助力多元教育评价内容的有效落地。在明晰各类评价内容要素指标的基础上,借助智能技术采集学习者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为每类评价内容找寻相关的证据依据,进而为教师多元评价内容的实施开展提供支持。在教育评价方式方面,智能技术代替教师完成部分评价工作,减少教师评价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工作量,为教师开展过程与结果评价、综合与特色评价、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等提供支撑,教师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评价的设计与应用方面,推动多元评价的有效落地与应用。

2. 评价开展实施走向自动化与协同化

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教育评价方式走向自动化。在数据采集方面,借助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能够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性数据的伴随性采集,有效获取学习者的多模态数据,持续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显性困境及潜在问题[21]。在数据分析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学习者学习数据的自动分析挖掘,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可视化图表及评价分析报告。智能技术替代人类教师完成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教师只需在评价开展之前进行评价设计,评价报告生成后进行数据解读与分析应用,评价活动开展实施走向人机协同。

3. 评价结果应用走向精准化与科学化

在评价结果应用方面,智能技术能够为教师精准实施教学干预、监督干预实施过程情况提供帮助。在精准实施教学干预方面,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对学习者基于评价结果的智能分层及特殊个体精准定位,为教师开展群体分层干预及针对特殊个体的个性化干预提供支持。在监督干预实施过程情况方面,借助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对学习干预措施的持续跟踪与监测,进而有效调整干预方式、干预时机、干预内容等,助力教师更好地开展评价结果的应用。

(四)智能技术赋能活动精准开展

学习活动是教学开展的核心内容,智能技術的应用为教师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资源支持、干预辅助、过程监控等,助力教师精准开展教学活动。

1. 智能推荐适切教学活动及资源

在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对比分析资源库中针对相同或相近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学习活动,为教师智能推荐相应的活动类型或具体活动内容。同时,智能技术能够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提供匹配的、丰富的资源素材或完整资源,助力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设计。在资源推荐方面,借助智能技术既能为教师推荐适切的数字资源,也能为教师提供教授相同内容的跨校、跨区域同行,为开展双师或多师协同备课提供支持。

2. 认知支架辅助学习活动实践开展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借助智能技术能够创设活动情境,为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开展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工具支持,助力学习者各类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物理课程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借助智能助教或学伴可以为语文或外语课程中的口语学习、练习提供支持等。聚焦具体学段学科,智能技术可以依据学习活动开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具有学科特色的资源或工具,进而为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架支持,助力不同学习类型活动的顺利开展。

3. 学习活动的过程调控及实时反馈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实时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借助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参与状态。例如:借助网络学习空间掌握学习者资源浏览情况、测试完成情况等,借助智慧教室中的学生行为分析系统能够实时感知学习者的听课专注状态等,进而使教师能够有效感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参与情况,提供适时的干预反馈。此外,智能代理技术的应用也可替代教师完成部分学习活动的机器干预,如过程答疑等,减少教师学习活动干预反馈的工作量。3CE1FD8B-EBB6-4643-BAAA-6C516F3D2ED2

五、结   语

精准教学是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精准设计与实施,其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种理想愿景,在实践落地中依靠教师自身的能力、精力難以有效实现。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师精准教学的目标设定、评价诊断、活动开展提供了全过程的有效支持,助力教师精准教学的实践落地。但同时教师要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导致自身教学能力的退化,教师需明确精准教学不仅仅是单纯依靠机器智能所能实现的,要具备相应的智能教育素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及思维惯性,明确精准教学开展的实施过程及人机协同的方式方法,合理应用智能技术解决精准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助力精准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从技术产品角度来看,当前智能教育产品在支持精准教学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缺陷,同时,中小学教师所处的学校基础环境,及其所拥有的学科工具或软件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精准教学实践过程中,需依据现有环境条件,灵活应用相关技术产品,尝试开展人机协同的精准教学探索。教育信息化企业需聚焦精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需求,逐步完善智能教育产品功能,提升产品对教师精准教学开展的赋能效用。

[参考文献]

[1] 杨现民,骆娇娇,刘雅馨,陈世超.数据驱动教学:大数据时代教学范式的新走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2):13-20,26.

[2] 王良辉,夏亮亮,何文涛.回归教育学的精准教学——走向人机协同[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2):108-114.

[3] 李梁.精准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量及评价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2(1):83-88.

[4] GRIFFIN C P, MURTAGH L. Increasing the sight vocabulary and reading fluency of children requiring reading support:
the use of a precision teaching approach[J].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2015,31(2):186-209.

[5] 彭晓玲,吴忭.“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何以可能?——基于培养教师数据智慧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 39(8):45-56.

[6] R.M.加涅,W.W.韦杰,K.G.戈勒斯,J.M.凯勒.教学设计原理(修订本)[M].5版.王小明,庞维国,陈保华,汪亚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26.

[8] GARDNER H, HATCH 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go to school: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9,18(8):4-10.

[9] 程胜.如何分析学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2-02-2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2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83.

[12] 刘宁,余胜泉.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精准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7):77-85.

[13] 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2):88-94.

[14] 马克·伯恩斯,安迪·格里菲斯.认知本性:有效学习与组织绩效[M].张梦溪,许赐安,译.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21:47.

[15] 郭炯,郝建江.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定位及素养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21(6):121-127.

[16] 赵萌.智能技术驱动下智慧图书馆服务框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41(7):105-108.

[17] 余胜泉,王琦.“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4):14-22,29.

[18] 孙周兴.人类世的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18.

[19] KEITH S R.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0]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EB/OL].(2021-03-04)[2022-02-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3/t20210317_520238.html.

[21] 姬晓灿,成积春,张雨强.技术时代精准教学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9):102-107.3CE1FD8B-EBB6-4643-BAAA-6C516F3D2ED2

猜你喜欢精准教学精准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初探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2期)2018-03-26基于极课大数据的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1期)2018-03-08“精准教学”在药学专业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资讯(2017年32期)2018-01-09借力互联网+教学打造信息化精准课堂物理教学探讨(2017年11期)2017-12-21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基于“雨课堂”的精准教学研究求知导刊(2017年23期)2017-11-15智慧教育下的pad精准教学初探学周刊(2017年33期)2017-11-03基于“精准教学”的中职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职业·下旬(2017年8期)2017-09-20工匠精神培育下的高职《劳动法》课程改革探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7期)2017-06-07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文教资料(2016年36期)2017-05-24敢问路在何方新课程·中旬(2016年12期)2017-05-08

推荐访问:精准 逻辑 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