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时间:2024-02-23 14:44:07 来源:网友投稿

王华政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概括出5年来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也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金寨县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4月29日,金寨县成功“摘帽”退出了贫困县的序列。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脱贫不易,巩固脱贫成果更为不易,而金寨县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发展之路。如今,金寨县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正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金寨县正以昂扬的姿态,促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理论逻辑的一致性

首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从根本上来说都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目的都是为了消除绝对贫困,解放农村地区多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消除贫困,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根本上来说,二者均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其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对象与任务具有一致性。就目标对象来说,脱贫攻坚主要是针对贫困地区和贫苦人民,而乡村振兴的则涵盖我国所有农村地区和农村居民。从覆盖面来看,乡村振兴范围更广,但是二者的目标对象均是农村与农民。就历史任务而言,二者都是为了摆脱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实践逻辑的一致性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为什么二者不能同时进行,而要先后开展?这是根据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只有广大贫困地区完成脱贫任务,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前期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成为可能。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阶段目标来看,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脱贫攻坚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乡村振兴则侧重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方面,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不惧困难,毅然向贫困宣战,党和政府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实施一系列脱贫减贫行动,带领贫困地区人民成功实现脱贫,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乡村振兴的建设意义重大,只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才能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为的就是带领中华儿女摆脱贫困,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 金寨县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关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习近平把扶贫开发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3]。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为金寨县的脱贫工作注入强大动力。金寨县在党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政策支持下,以及全县68 万干群的不懈努力下,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于2020年4月29日,成功“脱贫摘帽”,这也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金寨县在脱贫攻坚的同时,注重产业发展与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金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

在精准扶贫政策下,金寨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图1所示,2012—2021年金寨县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其中2018—2019年增幅最大,2021年金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8 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金寨县地区生产总值翻了近三倍。如图2,金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呈增长趋势,虽然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依然很大,但从大趋势来看,二者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以及金寨县干群的努力下,经济水平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金寨县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金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金寨县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能。

图1 2012—2021年金寨县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图2 2015—2021年金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其次,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业供给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实现了稳定的粮食生产,中药材、油茶、毛竹等优势产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培育了板栗、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黑毛猪、土鸡、山羊、黄牛、白鹅等养殖业规模持续增长。农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农业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70%左右,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占60%。新的产业、新的形式在农村出现,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相结合,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最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农村公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截至2021年末,金寨县建设农村公路3160 km,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庄116 个,安全饮水工程455 处,生产生活用电、移动通信质量也大幅提高。为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金寨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金寨县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五年规划(2021—2025年),截至2021年12月,金寨县共建有乡镇卫生院23所,村卫生室226所,村卫生站124所,基本实现了全县农村居民医疗资源的全覆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金寨县为满足农村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在各个建制村建有文化乐园供农民们农闲时开展娱乐活动,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2 金寨县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金寨县地区生产总值发展迅速,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寨县广大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面临多重困难。

第一,产业单一,缺乏持续增收支撑。金寨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了农业规模化发展,茶叶、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缺少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较短,加工转化率偏低,附加值较低;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规模不大,缺乏强劲带动力;
“红绿蓝”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品牌效应不突出。

第二,党组织引领作用不强,战斗合力仍需加强。金寨县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通过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方式,上级党组织选派一批驻村书记或扶贫工作队成立联合党组织,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仍然存在政治热情不高、自我要求不严、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加之金寨县广大农村党员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创新能力较弱以及部分老党员跟随子女进城,游离党组织,长期不参与组织生活,导致基层党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致富能力不足。此外,农村基层干部工资较低,年轻人不愿留在农村发展,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缺乏。以上导致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不强。

第三,群众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较慢。金寨县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部分村民不重视教育,导致金寨县群众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加之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少,上述这些造成了群众接触新鲜事物少,思想保守,底子薄弱,创新能力差,思维受传统影响根深蒂固,接受新鲜事物慢,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主动意识不强。

第四,劳动力外流严重,人才短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及薪资较少。外出务工已成为金寨县青壮年劳动力的首选。此外,虽然有部分年轻人因家庭缘故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县城或家乡就业,但因其文化水平不高,最后能够成功蜕变成新型职业农民的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农村经营管理人员短缺也是金寨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新型职业农民人数偏少,农村经营管理人员短缺,是制约金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3.1 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筑牢乡村振兴的制度之基

“乡村社会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4]”。为了更加有效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从乡村治理主体、互联网科技、乡村治理环境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乡村三治融合机制。

首先,从治理主体入手,调动群众自治的积极性。一是要增强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之成为一支素质高、专业化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二是要厘清“村两委”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关系,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能够依法行使监督权,努力实现基层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遏制村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从而树立村委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三是要充分发挥自治主体的作用,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广大村民对“三治合一”治理理念的认同感,并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提高我国广大农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

其次,从现代网络技术入手,推进乡村法治。通过创新网络普法平台、做优做强普法产品,构建多平台、多载体联动的网络矩阵,全面提升普法的覆盖面和感染力。其一,县普法办可以推广微信小程序普法平台,联合各个普法责任单位共同通过普法平台开展普法直播、有奖问答等活动。其二,积极利用自媒体,如抖音、快手等平台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其三,开展云平台法律援助项目,让村民可以通过远程网络问答来获取法律援助。

最后,从乡村治理环境着手,创新“德治”理念和机制,充分利用“振风超市”,有力提升了城乡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风貌。金寨县积极创新德治模式,探索开办公益超市——振风超市,确立“6+x”评议模式,即勤劳、孝顺、移俗、环保、守法、公益等6 个必评内容,其他按照“弱什么、评什么”的原则,各地根据实际自主确定,全县通过做好人好事来获得积分,利用积分来兑换奖品,全县逐渐形成“我做好事,我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开办振风超市带动全县人民向上向善,真正做到用小积分带动大文明。

3.2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产业真正走上融合发展路子[5]。

3.2.1 统筹资源,推动多业态发展

各乡镇或各村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开发本地特色产业,将其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优势。其次依托自身优势,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强“农旅、文旅”融合,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农业+”“文化+”多业态发展。

3.2.2 利用科技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其一,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其成为科技文化水平高、科学技术知识广、经营能力强的技术型农民,真正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其二,通过科学技术来增加特色农产品的产量,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培育更多特色优势农产品。其三,利用现代科技来解放农民的双手,采用机械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3.2.3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特色产业高效发展。

各地根据实际,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一种特色产业,做到“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动商贸和物流的配套发展,建设符合特色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其次,加快农村地区公路、用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助力特色产业高效发展。

3.3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巩固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

3.3.1 重塑农民价值观,激发乡村文化新风貌

一方面,积极推动农村风俗习惯的转变,形成一个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渠道。广大农村地区的有关陋习亟待解决,例如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要以农村新风尚教育为契机,强化对农民的引导,促进淳朴的乡土民风的形成。

另一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提升村民的思想品德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6]”。“核心价值观能够对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方向性的指导[7]”。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家自觉投身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

3.3.2 复兴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通过非遗文化来振兴乡村文化。加强对农村非遗文化、非遗遗址的保护力度,积极培育现代非遗传承人,从政府层面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促使非遗文化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人人保护、专人传承。二是通过红色文化来振兴乡村文化。积极宣传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大对红色文化博物馆的投资力度。

3.3.3 加强乡村文化振兴主体建设

加强农村素质教育,培育农村优秀文化接班人。农民文化主体性的培育,首先要把教育作为“生源”。在农村教育方面,注重改善教育条件,增加教育经费,提供优质教师。关键在于选择适合不同农民主体的多元教育模式。首先,对于青年农民来说,根据实际需要,开展职业化教育,加强专业能力培训,使其掌握一项生存的技能,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对于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来说,在闲暇之余,定期教授她们剪纸、刺绣等传统手艺,培养其传承的观念,并提高其收入,实现就近就业。最后,针对留守儿童,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和社会教育为辅,增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可以了解和学习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
家庭和社会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耳濡目染,自觉学习,增强其文化自信。

3.4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方面,发挥“领头雁”带头作用。我国进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而中西部一些乡镇和农村地区则被视为是当前我国进行乡村振兴工作重中之重,广大偏远农村地区想要成功振兴乡村,离不开村党支部的正确带领,只有村党支部心系群众,处处为农民着想,才能带领全村群众奔向小康。在完成脱贫任务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要发挥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村党支部能否在乡村振兴中扛起主体责任,关键是看有没有一个好的当家人。只有一个好的当家人,才能有担当、有作为,切实为人民群众着想,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此,金寨县委县政府选派一批责任心强、敢闯敢干的干部,担任各乡村振兴工作队的队长,并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该村的实际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另一方面,金寨县委县政府针对本县实际,实施了“人才回流工程”制定“金凤还巢”政策等,在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外出能人回乡创业。金寨县建立劳动力资源和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库,采集外流人员信息17 万人,累计引导人才回流1.5 万人[8]。大批外出人才能手回乡干事创业,为金寨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泉动力。

3.5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金寨县在脱贫的道路上,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培育和发展出一批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金寨县成功脱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金寨县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因此不宜引进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进入。从短期来看,这类企业能够迅速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看来,这类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远高于其经济效益。所以,金寨县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时,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增长而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金寨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金寨县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和开发特色农产品,全县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为主、以长带短、以短促长”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发展主导产业[9]。金寨县虽然物产丰富,农产品资源众多,但由于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效应,因此竞争力不足,并未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坚持一个乡镇或农村发展一种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国家品牌认证,提高知名度,增强品牌效应。

此外,金寨县红色资源丰富,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同时县级宣传部门可以借助电视、互联网等途径大力宣传,也可以举办“金寨县旅游节”“金寨县旅游资源推介会”等活动,提高金寨县红色景点的知名度。各地要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不断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进而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综上,金寨县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省市的扶持下以及在全县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奋斗下,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金寨县脱贫的道路。现阶段,我国脱贫攻坚的任务虽已完成,但我们不能追求自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既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将扶贫工作机制不断制度化和规范化,又要坚持创新发展,探索脱贫后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继续推进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努力使脱贫地区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也让我们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金寨县攻坚农村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5期)2019-09-10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1期)2019-08-24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0期)2019-08-24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红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互助:“联动”方能攻坚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推荐访问:金寨县 安徽省 脱贫